“一碗饭运动”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的,每年举行一次募集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1941年5月初,根据宋庆龄的倡议,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了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香港立法局华人首席议员罗文锦律师为主席的“一碗饭运动”委员会。
  委员会决定发售餐券1万张,每张港元2元,餐券的价值本可享受几道菜肴,但认购者只能持券到提供赞助的餐馆吃炒饭一碗,差额盈余将交给中国工业合作社做为救济西北难民的基金。
  “一碗饭运动”立刻在香港各界引起极大震动,大家把它称作“救国饭”。
  第一位捐助者是威灵顿街丽山餐室的老板温梓明,愿捐饭500碗。香港各酒楼、餐室纷纷响应,截止8月1日,捐助数已达14700碗。
  1941年8月1日,计划进行3天的香港“一碗饭运动”正式拉开帷幕。英京、乐仙等13家酒家、餐室都将自己的厅堂门面布置得新颖别致。有的在门上挂出“欢迎来吃救国饭”,“爱国之门”,“光荣之门”的横幅,有的在店堂内张贴爱国宣传画,还有的展出了抗日战士英勇杀敌,工合社员努力生产的图片等。地处湾仔的英京酒家在二楼专设一厅接待“一碗饭运动”顾客,并免茶资费。乐仙酒家更是别出心裁,对捐款达100元以上者,用该店珍藏多年的大红古碗盛饭款待。
  公共汽车、电车上,也张贴着标语和宣传画,有写着“为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请命”、“大家来吃爱国饭”,“全部收入拨交中国工业合作社扩大救济工作”等标语。特别是当天上午,一只特制的大碗模型出现在街头,把活动引向了高潮。一大群人簇拥着这只“大碗”,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济一个难民”的口号,穿过中环、西环、湾仔等闹市区,给“一碗饭运动”增添了气势。
  各餐室的老板、店员都视参加“一碗饭运动”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着意配料加工,以空前优质的服务接待食客。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瞻前顾后上了英京酒家二楼“一碗饭运动”专厅,拣角落里座位坐下。他一生中可能从未进过如此豪华的酒楼,显得很不自在。正心神不宁时,漂亮的女招待端着热气腾腾的炒饭,送到他面前,微笑着说:“请用饭。”现场采访的记者目睹了这一不同寻常的场面,问酒家经理高福中:“讨饭的也来贵店吃炒饭,你们不讨厌?”高经理正气而言道:“爱国不分贫富,凡是来吃爱国饭的,我们一视同仁,都是热诚欢迎接待。”
  8月2日、3日,正值周末和星期天,市民把参加“一碗饭运动”作为最光荣、又留永恒纪念的活动,或携幼扶老举家共食;或和朋友同去餐室。家境贫寒的,买一碗回去,一家老小围坐,你一筷,我一匙分享;病老不能出门的,托人捎带。
  在当天的《华商报》上,头条刊登宋庆龄的题词:“日寇所之,骨肉流离,凡我同胞,其速互助。”
  原定进行3天的“一碗饭运动”很快就过去了,可仍有许多人为没能吃上“一碗饭”而遗憾。各界人士也纷纷呼吁,希望能延长时间,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爱国救难之情。结果多数餐室延长了日期,售出的餐券,远远超过了原定的2万张的指标,“一碗饭运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9月1日,“一碗饭运动”胜利落幕:扣除各项开支,净余港币25000元,法币615元。宋庆龄把由她题写的“爱国模范”锦旗,授予认捐炒饭的13家优胜餐室;又向英京、小祗园、乐仙三家业主高福中、欧阳藻裳、庞永棠赠送了孙中山先生遗墨“努力向前”,以资特别鼓励。
   (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2008年新年伊始,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收藏的90余件国礼精品在北京地质博物馆三层的“天地精华——国际友谊博物馆馆藏宝石矿精品特展”展厅展出。此次展出的礼品来自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都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接受的近2万件国务礼品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由于是在地质博物馆展出,所以展品主要偏重于宝石、首饰和稀有矿石。这些礼品,不仅做工精美,价值连城,连地质博物馆见多识广的地质专家见了都啧啧称奇,
《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活力与精彩,同时我们也发现,小学数学试卷也渐渐有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春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试卷的命题趋势如何呢?笔者结合实例,谈了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淡化训练,关注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动词,说明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不再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上,注重学生对
去年春天,笔者前往广西武鸣县两江镇云川村探访剿匪老武工队员韦礼清。韦礼清于1948年在两江参加了游击队,解放后成为县里的剿匪武工队员,特别侦察班的班长。他回忆往事,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剿匪经历——  1949年12月3日,武鸣县宣布解放。国民党当局溃逃之时,原国民党当局的军政人员如韦增广等,妄图推翻新的政权,有计划地安插一批党、政、军及特务人员潜伏各地,以图东山再起。1950年春,他们在武鸣县境内网
南通淮海实业银行,是南通历史上惟一由南通人筹资创办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开业于民国九年(1920),主要筹划人张謇,是清末状元(1894),后曾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张謇出生于今南通市属海门市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1899年首办南通大生纱厂,实现了产销两旺并获利甚丰。接着在1901—1913年,又先后创办了22个企业。1914年起,张謇更是雄心勃勃,以南通为基地,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