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然环境特征,利用文山州1995年2017年的降水、大风、日照时数、冰雹等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记录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当地三七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以及气象灾害对本地特色产业三七种植的影响,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防御对策,以期为提升当地三七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文山;三七种植
中图分类号:$42;$56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9.04.052
文山三七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三七个大体圆,坚实细皮,外表铁褐色,心黄绿。据文山三七研究所研究,云南文山产出的三七比其他产地的主要的活性成分含量高。文山三七种植历史悠久,总产量、出口量居全国之首。随着全球气温逐年攀升,由气候变暖引发的风雹、干旱、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临严峻的气候灾难。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文山三七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各类气象灾害对文山三七种植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防御对策。
1各种气象灾害对文山三七种植的影响
1.1低温霜冻的影响
云南文山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冬暖夏长,热量丰富,年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5.8°C~19.3°C。0°C以下持续的低温会造成三七苗产生冻害,三七的生育期最適宜气候温度是20℃~25℃,土壤温度是15℃~20℃。气温长时间超过33℃又会对三七苗造成危害,如果三七生长发育过程的气温比往常低会导致受冻,特别是降雪和冰雹现象,会压倒三七荫棚,同时导致三七死亡。持续的低温雨雪和冰雹会将三七棚子砸坏或压倒,对刚出苗的三七影响较为严重。气温骤降至作物的临界值以下,造成的危害较大。2015年文山雪灾对三七影响较重,1月9日受较南支槽和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文山州大范围出现降温降雨降雪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雪),北部地区丘北县舍得乡积雪最深处达40厘米,最低气温达0℃以下,北部及高海拔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农作物受冻,三七棚倒塌,路面湿滑、供电中断,通讯中断,供水设备损坏等,其中丘北、砚山、文山等县(市)受灾较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54.34万亩,成灾面积17.27万亩,绝收面积O.764万亩,其中,三七受灾面积18.74万亩。
1.2高温与干旱
据查阅历史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份到2010年3月份,文山未出现大范围的10毫米以上全区性降雨过程,降雨量成为历史最低。据云南省气象局3月16日对文山州的干旱进行统计显示,除富宁县以外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一遇,此次干旱,文山州种植的所有农副产品包括三七,受损严重,下表是据文山州三七特产局统计,截至2010年3月15日,三七种植业受损情况,见表1。
1.3洪涝
2017年6~月7月连续暴雨,使云南多地三七种植地的三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17年三七减产了10%左右,强降雨至洪涝现象,使三七园地地面的含水超量饱和,三七地里的环境闷温,容易导致三七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1.4日照
三七属于喜阴植物。适合冬暖夏凉的环境。三七对光敏感,适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生长要求一定的荫蔽条件,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10%~20%,光照超过20%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因此,三七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人为搭建荫棚,以满足三七对光照的要求。
2防御措施
2.1加强三七种植地的管理
为了确保三七能高质优产,必须加强三七种植地的管理,合理灌溉施肥,做好透光调节,防病虫害。由于文山春季雨水少,且风大,易发生干旱灾害,在完成三七播种以后,往往要到3~4月才出苗,其间需进行人工浇水,直至雨季来临。一般三七出现花蕾时期及开花期需要大量肥料,这时应对三七进行施肥。三七的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再加入少量复合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三七由于栽培年限长,且又生长于隐蔽的栽培环境下,所以三七病害较多而且蔓延得也迅速,三七病虫害一般不构成危害,整个生育期用辛硫磷防治一两次即可,并禁用农药。
2.2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充分做好灾前防御、综合减灾以及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发挥气象灾害预警、气象风险区划的作用。各级气象灾害部门应详细了解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发挥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指挥的职能。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强化以预警信号为主要导向的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关键时期,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应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使农业气象服务到位、保障有力。
2.3提高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及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气象部门应经常到农村、农户家里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着重把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等气象知识传播给群众。同时要安排气象工作者走进农村开展专题讲座,解答农户的疑惑,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深入沟通联系。切实提升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及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气象灾害;文山;三七种植
中图分类号:$42;$56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9.04.052
文山三七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三七个大体圆,坚实细皮,外表铁褐色,心黄绿。据文山三七研究所研究,云南文山产出的三七比其他产地的主要的活性成分含量高。文山三七种植历史悠久,总产量、出口量居全国之首。随着全球气温逐年攀升,由气候变暖引发的风雹、干旱、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临严峻的气候灾难。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文山三七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各类气象灾害对文山三七种植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防御对策。
1各种气象灾害对文山三七种植的影响
1.1低温霜冻的影响
云南文山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冬暖夏长,热量丰富,年温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5.8°C~19.3°C。0°C以下持续的低温会造成三七苗产生冻害,三七的生育期最適宜气候温度是20℃~25℃,土壤温度是15℃~20℃。气温长时间超过33℃又会对三七苗造成危害,如果三七生长发育过程的气温比往常低会导致受冻,特别是降雪和冰雹现象,会压倒三七荫棚,同时导致三七死亡。持续的低温雨雪和冰雹会将三七棚子砸坏或压倒,对刚出苗的三七影响较为严重。气温骤降至作物的临界值以下,造成的危害较大。2015年文山雪灾对三七影响较重,1月9日受较南支槽和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文山州大范围出现降温降雨降雪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雪),北部地区丘北县舍得乡积雪最深处达40厘米,最低气温达0℃以下,北部及高海拔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农作物受冻,三七棚倒塌,路面湿滑、供电中断,通讯中断,供水设备损坏等,其中丘北、砚山、文山等县(市)受灾较为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54.34万亩,成灾面积17.27万亩,绝收面积O.764万亩,其中,三七受灾面积18.74万亩。
1.2高温与干旱
据查阅历史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份到2010年3月份,文山未出现大范围的10毫米以上全区性降雨过程,降雨量成为历史最低。据云南省气象局3月16日对文山州的干旱进行统计显示,除富宁县以外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一遇,此次干旱,文山州种植的所有农副产品包括三七,受损严重,下表是据文山州三七特产局统计,截至2010年3月15日,三七种植业受损情况,见表1。
1.3洪涝
2017年6~月7月连续暴雨,使云南多地三七种植地的三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17年三七减产了10%左右,强降雨至洪涝现象,使三七园地地面的含水超量饱和,三七地里的环境闷温,容易导致三七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1.4日照
三七属于喜阴植物。适合冬暖夏凉的环境。三七对光敏感,适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生长要求一定的荫蔽条件,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10%~20%,光照超过20%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因此,三七的栽培过程中必须人为搭建荫棚,以满足三七对光照的要求。
2防御措施
2.1加强三七种植地的管理
为了确保三七能高质优产,必须加强三七种植地的管理,合理灌溉施肥,做好透光调节,防病虫害。由于文山春季雨水少,且风大,易发生干旱灾害,在完成三七播种以后,往往要到3~4月才出苗,其间需进行人工浇水,直至雨季来临。一般三七出现花蕾时期及开花期需要大量肥料,这时应对三七进行施肥。三七的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再加入少量复合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三七由于栽培年限长,且又生长于隐蔽的栽培环境下,所以三七病害较多而且蔓延得也迅速,三七病虫害一般不构成危害,整个生育期用辛硫磷防治一两次即可,并禁用农药。
2.2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充分做好灾前防御、综合减灾以及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发挥气象灾害预警、气象风险区划的作用。各级气象灾害部门应详细了解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发挥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指挥的职能。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强化以预警信号为主要导向的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关键时期,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应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使农业气象服务到位、保障有力。
2.3提高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及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气象部门应经常到农村、农户家里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着重把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等气象知识传播给群众。同时要安排气象工作者走进农村开展专题讲座,解答农户的疑惑,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深入沟通联系。切实提升村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以及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