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产品的表面材质种类繁多,了解用户对不同表面材质的感性意象评价有助于设计师精准开发符合目标用户心理需求的木门产品,对企业摆脱产品同质化、凸显产品差异化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感性工学和对国内外木门市场产品的材质调研,以实验法展开用户对木门表面材质的感性意象评价,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构建用户与材质样本感性意象空间并分析材质样本与公共因子之间的感性语义对应关系,以此来指导设计中对表面材质种类的选择.实验通过KJ法、专家评价法等方法筛选获得材质样本和感性词汇,基于语义差异法和李克
浙江省宁波市区西南方向,蜿蜒流淌的鄞江之上,矗立着一座古代超级水利工程——它山堰.在唐代之前,鄞西平原每到汛期便泛滥成灾,旱季则河溪干涸、耕田卤化.唐太和七年(833年),时任地方官王元主持在它山下鄞江上筑堰,拒咸蓄淡,因山得名“它山堰”,并开南塘河引水灌溉鄞西平原农田.为保障灌渠防洪安全,又建了乌金、积渎、行春三碶,汛期排泄多余洪水进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余水则引入明州(现宁波市)城内的日、月两湖.它山堰建成之后,化水害为水利,鄞西平原不再受咸潮侵袭,数千顷农田旱涝无虞,整个区域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
为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珠三角地区城市洪涝风险变化特征,选用极端降雨量、暴雨频次、地面高程、坡度、人口密度、GDP、土地利用类型共7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前后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珠三角高度城镇化地区极端降雨量和暴雨频次增加导致其危险性等级升高,珠三角地区原本高易损性地区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洪涝风险等级结构发生了改变,低风险区占比显著降低,高风险区占比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高度城镇化地区的高风险区面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