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教学实现主题单元的知能“共生”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ali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坚持文道并举理论,实行双线编排结构。单元组文围绕 “人文主题”进行选编,设计指向阅读和写作的“语文要素”。凸显“阅读与表达并重”“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这样的编排特点,有利于以“主题”为宗,以“要素”为脉的统整教学。这样的统整,使知识更具系统性、规律性、生长性,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生”综效。
  如何根据统编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统整教学呢?要注意把握同一主题的文本思想熏陶点,提升人文素养;找到不同类型课文中同类要素的提升点,提高语文能力;系统开展贴近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训练,坚持知行合一、思行共促原则,最终实现知与能的共同成长。
  一、知识统整,形成生长蓄力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肴之旨,文之道,都建立在对学情准确的分析之上,建立在对知识的系统科学的整合、使用之上。对学情的诊断,除前置性作业外,更可根据“主题”的宗,把好“要素”的脉,让教学知识更具系统性、螺旋上升性,从而形成知能生长的蓄力场。
  六下第四单元是“家国情怀”主题单元,与第二、第八单元主题相同,教学中可以实现年段整合,让学生在多题材、多角度的阅读中,对爱国情怀产生立体感受,加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责任意识等人文情感的熏陶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树立爱国理想,优化主题的教育熏陶价值。单元中《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结构层次清晰,语言表达严谨,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练习,初步尝试用“具体事例”和理论论据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第五单元中“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的要素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跨单元统合,既有利于本学段语文能力的提升,又潜移默化地为第四学段“写简单的议论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做好准备。
  二、活动统合,产生生长引力场
  王阳明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与行相生相长是永远不变的定律。课标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综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知能共生的引力场。
  学生在《为人民服务》的学习中初步知道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片段仿写”和“即兴发言”两种实践活动中训练了用这一方法表达的能力。学完《文言文二则》和《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形成相对清晰的概念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了以“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辩论”活动。辩论前,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组建辩论队,分工合作,阅读、收集、整理材料,从而锻炼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论中,学生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课内语文要素得到内化,语言表达得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思想和语言的碰撞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活动实现了人文主题的内化。
  三、思行整合,获得成长惯性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人的进步和成长,总是伴随反思和改进,也唯有此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及时的反思和改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知能成长的惯性场。
  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辩论赛的魅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方向,而且生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成了习作素材、思想源泉:“值得我反思的是,他丰富的积累让他在辩论中光芒四射。我要不断努力。”“原来,自己从没思考过的问题被正确剖析后,会给我这样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次辩论赛,提升了我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我们思维的放飞提供了一方净土。” “我们的辩论不就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吗?心怀抱负的后来者成为先辈的接班人,挺身而行,风雨兼程。这样的景象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而反思必将反哺于我们的行为,指向学生的实践。
  第二轮“人们通过竞争(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辯论赛,在学生积极的自筹自划中展开,强化了“引用理论和具体事例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灵活度和敏锐度、语言的丰富性和组织性得到很大提高。无论是辩手还是观众,都在此过程中对辩论、合作、学习、成长有了更深的认识。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排精神”“一带一路”等被学生认真剖析。或远或近的“叔本华”“撒切尔”“列宁”等人物被学生提起。学生说道:“大家在快乐中锻炼了口才,在紧张中懂得了团队协作。”“人要具有争做第一的竞争意识。”“细细想来,万物生存始于竞争,成于合作。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构成了不断发展的时代趋势。”
  这些学生的反思就是自我认知的统整,是对自我、对周围的重新认识,是他们在主动地汲取思想的营养,都是一次知识和能力的成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生命的成长。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统编教材实施的环境下,统整的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一课一学”的零散低效式学习,获得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达到了“1﹢1>2”统合综效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为了访友,我来到了这里。  笔墨酣畅,文友雅致。似兰园,满腹锦绣文章,却不着痕迹。  荷塘,莲叶田田,留不住我匆匆的脚步,因为竹林水岸,是我流连忘返的所在。  月亮門内,小径寂寂,竹叶厚厚,不用去清扫,因为这就是一片地毯天成。一粒粒竹笋,冒出小脑袋,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用自己的萌萌娇态轻轻地喊:我们要午休啦!  小径尽头,鹦鹉园畔,天鹅湖,绿水油油,天鹅们娴雅优游,在水面漂浮滑行,制造轻微的波纹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体现。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英语阅读伴随学生英语学习的始终,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他们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进行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思维能力;阅读素养  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体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期
龙洞位于济南市东南部,东连白云山,西接禹登山,南冠城墙岭,北望龙奥大厦、东荷西柳,形成一片群山环绕的秀丽景区。面对着苍翠明丽的龙洞群山,我不时抒发感慨,产生了吟诗的冲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带群山,山势奇绝,密林深渊,历史丰盈,素以龙洞寺(又名寿圣院)祈雨灵验而闻名遐迩。传说当年孽龙作恶,禹发神威,力缚苍龙,只余龙洞供后人猜测评说。龙洞其实分东、西两洞。东龙洞生于绝
不知道葛水平早年学过画没有,只知道她搞过戏曲,好像也有过舞台表演的经验。现在主要写小说,成绩斐然,创作之余画水墨。贾平凹看了她的画后说:“每个人都有绘画潜质,只是大与小和开发与不開发。”这话有理。儿时的涂鸦肯定早于识字与写字的启蒙,而且往往出于本能和自觉。  绘画当然与技术相关,但是作品的好坏却更多缘自心性。中国自古分画为神、妙、能三品。陈子庄先生解释其为:“变化多端,高度概括,极似物象,不拘外形
贺绍俊  大概十多年前,在《芳草》做主编的刘醒龙很兴奋地对我说,他们发现了一位藏族作家,写得太有特点了,《芳草》将要连续几期拿出版面推他的作品。刘醒龙说的这位藏族作家就是龙仁青。那时候我正好读了好几本书写西藏的小说,因此对藏族文化充满了兴趣。西藏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发现人们对西藏文化的了解往往停留在皮毛,甚至还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这个角度说,我更愿意多读一些藏族作家写的作品,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诠释和书
生长在多水的乡村,屋后百米就是条大河,再往北百米,又是河,再北还是河,继续往北,是更大的乌龙河。还得往北,有一座石板桥,逆着宽大的水流西上十里,是石安运河。运河的船闸在镇上,那座高得让人头晕的大闸,是我小时候理解我们镇的最重要的地标。名副其实的“零公里处”,只有想到那座闸,整个青湖镇才能在我的脑海里像沙盘一样徐徐展开。与此相同,我理解故乡,必须以一条条河流为参照:从这里到那里,是一条河的距离;从这
如果河流有宗教,鱼也应该有  月光,更应该有  我是小镇眼睛里的小鱼  爱着春天的空旷  你用几滴鸟鸣作针线  把它织成锦缎、丝绸,做成彩霞、绯云  从早爱到晚  我把你给我的爱,称作世界  你向我的碗里倾倒皎洁的月光  我扛着梯子去刷墙  祖国日新月异  祖国的前額晨曦闪烁  揉碎阳光,飞鸽绘制蓝图  我的村庄在微山湖西畔  有虾米的腰身  诗歌,还在黎明追赶永恒的光  小镇还没有醒来,春天酝酿
早在学生时代,就曾拜读过李存葆的反映军队生活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正是从这本小说当中,让我知道了沂蒙山区,从此,它一如一个神秘的灯塔一样召唤着我的向往。我终于在一场有关红色之旅的寻访之中,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沂蒙山区,拜谒了沂蒙精神的高地。  1、泪洒临沂华东烈士陵园  不知道是上苍的有意安排,还是机缘巧合,我们瞻仰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那天,天空阴郁而低沉。  烈士陵园内绿树成荫,碧水环绕,鸟语花香
就坐在雪花上  燕山落雪。不要点火盆  推杯换盏的人。温一壶老酒就可以暖热几根豪肠  雪花和女人一样,也是水做的  多少河流冻僵了,她们怎么在天空舞蹈  衣袂翩翩  李白当然坐在雪花上。六棱的精灵  比农家炕席小,比一只手摘下的斗笠大  酒喝多了,知己少  旧宅院像一个留守者,破败的门  喝着西北风  冒充肩膀的矮墙,扛着来不及补的青天  大雪骄傲,骑一匹没有鞍鞯的山墙  不像獠牙的冰凌一口一口啃
【摘 要】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以培育中学生的英语探究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英语教学也一直都在进行着完善和修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让英语课堂更加轻松、活跃。  一、创建英语教学情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