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考察干部政治素质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e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抓实抓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着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的关键之举、决定之步、可行之径。必须坚持辩证统一,使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步入健康轨道。
   注意克服对考察对象的“职位说”认识,坚持“上行”与“下效”的统一。有人认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针对高级干部而言的,基层干部是“听吆喝”的,对政治素质要求不高,无关大碍。这种认识貌似有理实则有害。干部队伍架构是一个上下贯通、融為一体的辩证统一体系,无论哪一职位、哪一岗位的干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都要经过组织的“政治体检”,没有“免检者”。而且基层干部是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上行”与“下效”的辩证统一,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强有力。
   注意克服对考察内容的“代替论”认识,坚持“察德”与“辨才”的统一。德与才是衡量干部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各有自身特定的要求,谁也不能代替谁。坚持“察德”与“辨才”的统一,在“辨才”中“察德”,看是否具有坚强党性原则、理论素养、思想品格、优良作风、政治过硬的可靠之才。在“察德”中“辨才”,看是否具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成为本行业本领域有“几把刷子”的可用之才。如此,才能保证选拔出高素质干部。
   注意克服对考察过程的“虚化论”认识,坚持“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有人认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内容抽象、过程虚化、凌空蹈虚,不好把握。其实政治素质是一个人言行、品质、经历、能力的综合反映,有迹可循、有踪可察、有形可辨。政治素质要通过实践、实干、实绩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扎实的作风、朴实的品格、厚实的积淀、务实的行为才能彰显出来。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追踪溯源察素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以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以看其秉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名利态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为人处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以看其综合素质。把握客观辩证方法,坚持务虚务实统一,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注意克服对考察方式方法的“孤立化”认识,坚持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一个诸因素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应避免方式呆板、手段单一、信息闭塞、渠道模式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系统应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开放系统,应是一个既有分析又有综合,实现两者有机统一的辩证系统。要把对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置于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文环境的大背景下来考量;置于对来自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各渠道情况的掌握、各角度观察的比较中来分析、综合、筛选;置于对一个干部成长过程、一贯表现、面对重大问题考验、艰难困苦磨炼、对待名利权位检验中来认证,才能考察得准、考察得细、考察得真、考察得实。
   注意克服对考察结果的“偏颇化”认识,坚持“尺度”与“程度”的统一。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的认定必须严肃认真、谨慎稳妥,不要轻易而为、随意定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切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全盘肯定、全盘否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把握好政策尺度,衡量好问题程度,既不无限拔高、多有溢美之词,无原则吹捧干部、“成全干部”,又不能过度贬低、过度吹毛求疵,挫伤干部积极性。要对考察结果实事求是、尊重实际,作出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评价,得出有尺度、有程度、有可信度、有公信度的科学结论。多谈事实,少下结论;多加分析,少贴标签;多作考察,少定框子,以保证考察结果运用的准确性、合理性。
  (作者系辽宁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其他文献
总结目前我国建设行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适应国际惯例的、适合中国建设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的模式和
班组是企业中最小的组织单位,是企业进步的根基和落脚点,提升班组执行力是企业发展壮大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举措。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班组都存在工作过于表面化、执行力不高的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作为组工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守住初心、担起使命、找准差距、狠抓落实,践行为民之心、奋斗之心、进取之心、苦干之心,奋力谱写时代新篇。   守初心,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成效,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   结合实际选准题。“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前,最要紧的是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关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陈国生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发展历史农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藉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
金融危机频频引发群体性事件,凸显治理风险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维艰,群体性事件在法理上权利形态表现为联合行动权。联合行动权的存在与行使,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在感受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