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ong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编排上,图片资料、文献资料较丰富,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下面以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谈谈人教版教材的编写。
  一、优点
  1.内容
  (1)每一课内容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就某一领域纵向深入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高度概括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第二课专讲中国古代手工业,课文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做了系统的讲述和梳理,易于学生进行纵向的探究,并对官营手工业中冶金、制瓷、丝织三个行业做了详细的讲述,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官营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第二课讲到了我国古代冶金、制瓷和丝织业的辉煌成就,在课后的“学习延伸”中就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说明中国古代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这种作业的布置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刻。
  (3)教材内容能体现大多数学者的看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部分,有不少问题有很大的分歧,比如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土地私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否是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是否最早出现于明中后期、中国是否存在井田制、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是否发达等。对于这些分歧,人教版教科书采用大多数学者认同的观点或权威著作、权威机构的说法。这体现了主流思想,可以让学生少受偏激观点的影响。
  (4)体现出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新版历史教材的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是“既注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人教版历史教材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需要学生掌握各自的特点,但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各个子目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高度概括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2.编排
  (1)课与课之间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晰。例如本单元第一课讲农业,第二课讲手工业,第三课讲商业,第四课讲经济政策,很自然地就解释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不会混乱。相较之,岳麓版则松散。例如第二课讲的是土地制度,第三课讲的是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南移,这两课之间明显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而第四课讲的是手工业的发展,这和第三课明显出现脱节。
  (2)课文辅助系统丰富多样。上文对课文辅助系统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可以看到,课文辅助系统的丰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本单元先讲经济基础(第1、2、3课),后讲上层建筑(第4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讲完经济基础后,学生的大脑中已经形成经济基础的正确概念,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形成对上层建筑的正确建构,而且会使学生对这一基本理论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学生在掌握了经济基础后,会激发想探索的欲望,自然会更有兴趣学习上层建筑。
  二、不足
  人教版教材与人民版、岳麓版相比,又有其自身的不足,具体如下:
  1.内容
  (1)教材在讲述某些经济现象时,分析讲述不够全面到位。例如《古代商业的发展》之“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一目,教材介绍经济重心南移只有一句话:“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而“学习建议”则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去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趋势”,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2)在某些课文里抽象的概念多,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第一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中介绍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耕作技术,大大降低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3)教材内容缺少与其他内容的密切联系,形成不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例如《古代商业的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很容易掌握商业发展的脉络,但教材在将其与农业、手工业的横向联系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这让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很难对经济现象有全面的认识。
  2.编排
  (1)有些课与课、目与目之联系不够紧密,造成专题内部、课程内部的结构有些松散,前后衔接不连贯。例如第一课讲古代农业,第四课讲土地制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土地制度是在古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表现。再说目与目之间,例如《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的三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和“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这三目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递进关系,教材在表述时没有说明这三目的关系。
  (2)教材中虽然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和图片,但有的还是不够,还是不能说明问题。例如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如果再添一幅曲辕犁的插图就更能说明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如果在“唐代长安城平面图”旁边再加一幅“北宋开封城市图”则更能说明北宋前后“市”的管理的变化过程。另外,根据史料设置的探究性问题太少,这些史料更多的是对教材内容的证明,这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人教版教材总体是不错的,如果内容上注意叙述更全面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编排上注意适当删减文献资料、图片,注意结构的连贯性则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金卫星,柏乃琪.对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初步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5(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及对使用普通话规范程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江西、湖南、湖北三地高校普通话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促进高校普通话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普通话 教学现状  我国早在1993年就将普通话纳入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体系中,并且作为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沿用至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来自天南地北的学
摘 要: 在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中,面对每年俱增的毕业生,构建校友工作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实时快捷的校友信息获取、管理和服务,进而加强在校大学生与校友之间的联络、互动。开发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及社交互动平台,已成为校友工作的一项迫切需要。通过设计开发符合本校校友工作需求的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校友与学校之间、校友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畅通交流的互动平台,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关键词: 校友管理信息系统
一、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力  “力”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实力”、“能力”、“力量”等基本含义。如果把“能力”、“实力”视为“力”的静态表现形式,那么“力量”就是“力”的动态形式。基于此种分析,教学力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涵盖教学、管理、组织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力量。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技术操作与服务等行动能力,以及上述能力与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摘 要: 学讲计划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效运用,应当结合学科特点,既让学生“学进去”,又让他们“讲出来”,同时在自主参与和师生互动活动中增强理解与掌握效果,充分体现学讲计划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学讲计划 运用研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科学运用学讲计划,改变传统教学中陈旧落后的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以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
摘 要: 初中作文教学要甄选材料,突出“鲜味”;描绘细节,突出“情味”;积累经典,突出“韵味”。长期坚持,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记叙文 有效途径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的作文避开叙事平淡、表达不出彩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激活学生细腻独特的生活感受,启发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一定会让人觉得
摘 要: 公共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相比较其他课程所引起的关注度正在渐渐淡化,导致在上公共体育课的时候出现很多学生见习的情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公共体育课见习的原因,旨在为更好地开展公共体育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体育课 见习原因  1.引言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上公共体育课的时候选择见习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和熟知大学生在上公共体育课的时候的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实质谈起,在了解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它解决学生学习一笔画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苏格拉底教学法 一笔画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一位最让人尊重的老师.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自己认识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产婆术”,又被称为问答法,称为思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学习。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正是系统学习英语语言的关键期。该阶段高效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幼小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近十年,教学方式运用和探索过很多,但自从运用疑探教学模式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不是单纯地讲会,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随着高考改革、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单纯知识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点和相关问题,也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那么
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有这样两小题,请看第一道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培养优秀学生,让榜样学生带动大家学习,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来还有一道小题需要讲解,题目短小简练,让人很是喜欢,题目是这样的:  △ABC中,sinA cosA=,求tanA.  于是笔者未讲解,而是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大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从做题的结果来看,收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