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研究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从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贯穿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本文在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性教育之外,还应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重视,通过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渗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受到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班主任管理效果的主要参照指标,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意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班主任的工作不到位,这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教育评价观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教师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关注程度明显不够,其中就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么是运用传统的教育工作形式,要么干脆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之上,可以说,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是影响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深度不够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系统和复杂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学生的整体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小学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没有任何形式的创新和改革,并且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相互孤立的,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很多小学教师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根本不符合学生的實际学习需要。因此,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实效性较低,也满足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一)建立良好沟通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和小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但是如果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较远,学生对教师一直处于一种敬畏的状态,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及时向教师反映,不愿意主动沟通,这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效果造成较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首先就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会非常理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在学生心中建立信任感。同时,积极组织并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真正了解学生,服务学生,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奠定坚实基础。
  (二)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关联性
  传统班级管理观念是影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许多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的都是严格的管理模式,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较强,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是不符合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所以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更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完善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依靠以往的经验开展教育,没有规定的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较为随意,教育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切实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则建立完善的教育工作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但是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行为举止,对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行动态调整,使其能够满足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要求,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强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小学生实现更好发展。
  (责编  侯 芳)
  参考文献:
  [1] 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学周刊,2017(23).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既非常重要又极其复杂的工作,作者认为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孔子言:“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所在,师生间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遵循着“接触理解——价值认同——共生共育”三个相互衔接、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阶段。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融洽;师生关系  一、接触进而理解学生是融洽师生关
目的:⑴调查上海市中学生互联网使用的现况和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⑵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认知功能,以及在执行GO/NOGO任务时所诱发的事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4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中共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工作,学龄前儿童会最先接触到校园生活,而合理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对幼儿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就需要幼儿园班主任注重对自身工作的优化与创新,促进幼儿园班主任与幼儿间的和谐相处,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化管理,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合理培养,增强幼儿对新知识认识与掌握的信心。  关键词: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逐渐提升,小学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都在稳步上升,促进了小学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发挥着较大作用,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目的:缺氧损伤见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高原脑水肿等等。研究发现,缺氧可以引起脑部一系列功能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如脑红蛋白等等。其中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