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虫虫生活的日子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似乎天生与自然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他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在一次探索自然角时,幼儿发现有些菜叶上有洞洞,这引起了他们的讨论和追踪研究。“为什么会有洞洞?”“洞洞是被谁咬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的课程故事开始了。
其他文献
为缩短高速列车在紧急制动时的停车距离,研制出一种小型化、轻量化的空气动力制动装置。为了检测其空气动力特性,在风洞设施中以400 km/h的最高流速对全尺寸原型装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展开的响应时间只有0.39 s,原型装置每个单元能够产生2.3 kN的气动阻力。此外,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性能进行了计算。对设有大量设备的车顶周围进行CFD分析,结果表明交错布置的装置与标准平行布置的相比,总阻力可增加10%。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国内学者对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同认识:霍力岩认为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华爱华认为“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由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邱学青指出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从诸多学者对创造性游戏
编者按:近些年,动物饲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有些幼儿园甚至出现了类似动物园的饲养基地。活动实施者在利用动物资源开展教育方面有一定偏差,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知识取向、工具价值取向的动物教育观仍然广泛存在,与动物相关的教育活动违反生命伦理等。通过伤害生命的手段让幼儿去学习保护生命,这无疑是水中捞月。为此,本刊特别针对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进行专题探讨,以期给各位读者一些借鉴。  动物伦
1~2岁是“生命最初1000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幼儿开始萌发自主意识,表现出强烈的自主进食欲望,因此这一阶段是幼儿学习独立进食的黄金期。照护者应允许幼儿参与每日的进食活动,满足其自主进食的欲望,培养其独立进食能力。1~2岁幼儿独立进食能力的发展主要面临两种摄食方式发生转变的挑战:一是液体食物从奶瓶吸食到杯子饮食的转变,二是固体食物从被动喂食到自主进食的转变。本文结合1~2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动物教育是当下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许多幼儿园在有效开展动物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尝试。在此过程中,大家发现,教师的动物教育观是影响动物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聚焦于对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研究,以29位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法为主,实物分析法为辅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利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梳理教师的动物教育观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教师动物教育观的策略。本研究期望引起更多
印度著名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对自然了解得太少,比如我们不了解昆虫,不了解青蛙以及在群山之中呼唤同伴的猫头鹰,我们似乎从来不去感受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物。”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让幼儿珍爱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就应从了解和感知生命的多样开始。我园以幼儿生活世界为根基,以生命性资源为载体,打造了独特而有价值的“爬宠馆”。  “爬宠馆”的“爬”是指爬行动物,“寵”是宠爱、宠物的意思
“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一直以来都是法国绘本的重要特色。法国及法语国家的许多绘本插画师、艺术家都力图在绘本的画面表现上寻求突破和创新,创作了相当精美的作品。这些绘本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通过其新奇的构思、特殊的形式和具有引导意义的内容组织,起到了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随着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问题逐渐得到家长、老师及研究人员的更多关注,许多法国绘本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突破和创新。这些风格独特、设计精美的绘本,或可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2~3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开始关注并识认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本活动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尝试按照颜色和形状分别进行分类和匹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中获得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能根据颜色或形状将糖果分别放入对应的糖果盒中。  活动准备  带有不同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1]美国学者伯恩认为动物是幼儿的“第四位老师”,[2]动物的出生、死亡、典型行为等,均能成为教师可利用的教育契机。幼儿园里饲养动物是早期教育者实施动物教育的常见手段之一,教育价值早已得到公认。不过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幼儿动物学习目标不明确、饲养动物方法不规范等。据统计,在1400多个获得全美幼教协会认可的项目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当幼儿与自然渐行渐远,我们努力通过饲养动物、种植植物让他们回归自然。然而,只是养几只动物或种些许蔬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基于前期的种植饲养活动,我们开始尝试从探究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行动方式进一步延伸到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在饲养小羊的过程中,幼儿感受生命的独特、尊重生命的规律、与物种建立依存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生态意识。  一、与自然亲近,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