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到底在哪?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亚特兰蒂斯曾经存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柏拉图的描述稍显含糊,只说是在直布罗陀海峡之外,但直布罗陀海峡之外的世界极其广阔,柏拉图所指的附近岛屿,是亚速尔群岛,还是加那利群岛?是任何远离这一区域的陆地,比如南极洲、南中国海、爱尔兰、西班牙、美洲、安第斯山脉,还是多米尼加共和国某个湖泊的湖底?
  
  直布罗陀海峡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欧洲和西北非之间的重要通道。正对着直布罗陀海峡的岛屿是亚速尔群岛,所以,一些人认为亚特兰蒂斯就在亚速尔群岛一带。
  亚速尔群岛隶属于葡萄牙,是北大西洋上的火山岛屿,共有9座。在各个方面,亚速尔群岛都更接近于柏拉图所描述的亚特兰蒂斯的地理位置。亚速尔群岛恰好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之外,在状貌上,也与亚特兰蒂斯古国相似。根据描述,亚特兰蒂斯坐落在海滨的一块高耸的土地上,城市周围是矩形的平原,山林环绕,地势平缓,整体轮廓好像“海豚的背脊”。而亚速尔群岛高耸的山脉,看起来也像是海豚的背脊。
  亚速尔群岛第一次被人们发现时,岛上还奔跑着野兔。群岛东南的加那利岛上,还栖息着牛、羊和狗。岛上并无人烟,是谁将这些动物带到这里来的?亚速尔群岛周围的海洋中,还有一些海豹。海豹的生活习性相对稳定,生活在近海,很少游到海洋中心。但是,如果这里没有沉没的陆地,怎么会曾经是近海呢?
  柏拉图在描述亚特兰蒂斯王国的城墙时,介绍说城墙是由黑色、红色和白色的石头砌成的,在位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上,人们发现许多熔岩也都呈黑色、红色和白色。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亚速尔群岛的地层下,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堆积物,其中,最早的地质纪年堆积物,有可能就是万年前被摧毁的亚特兰蒂斯的堆积物。亚速尔群岛是个火山岛,曾经发生过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熔岩裹挟着堆积物喷涌而出,其中就有亚特兰蒂斯的堆积物,包括那些黑色、红色和白色的石头。这些石头落在亚速尔群岛周围,无声地昭示着亚特兰蒂斯的秘密。
  至于亚特兰蒂斯为何会拥有丰富的冷泉和热泉资源,也和火山有关。热泉是火山频繁活动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特征。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古城遗址之一的亚速尔群岛,就因为火山频繁活动而出现很多热泉。
  虽然亚速尔群岛与亚特兰蒂斯特征极其相像,但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而亚速尔群岛却是荒无人烟的岛屿,没有任何文化遗迹存在。
  2003年11月,一支名为“深地中海1号”的探险队,又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踏上探寻之旅。探险队分析,如果万年前欧洲人能够穿越这条海峡到达北非,说明当时的海峡附近一定有高于海平面的陆地存在,也就是说,亚特兰蒂斯大陆曾经在此存在。存在时间也与柏拉图的描述基本一致。
  探险队的考察结果发现,海峡西部的斯帕特尔岛在1.2万年前应该比人们原先预想的高出40米。在最近的一次冰河世纪结束的时候,它因为冰河融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水下。但是,这个岛屿曾遭到地震和海啸的猛烈袭击,剩下的部分直径不到500米,这对于一个高度发达、繁荣的城市来讲面积是否太小?而且,在这个岛屿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几何建筑能暗示出一个灭亡的文明,至于柏拉图所描述的青铜时代文化,更是毫无遗迹。亚特兰蒂斯似乎与这里无缘。
  探险家罗伯特·萨马斯特把目光投向塞浦路斯附近。萨马斯特认为,在柏拉图提供的线索中,有45条线索都将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指向了塞浦路斯南部海域。2004年11月,萨马斯特向全世界媒体和科学界公布了多张三维照片,以证明亚特兰蒂斯的存在。照片显示,在深达1600米的这片海域海底,有一个山丘,山丘顶端有带围墙的城楼,四周有作为战争防御工事的很深的壕沟。此外,还有最古老的建筑——亚特兰蒂斯卫城。它完好地保存在几米厚的沉积物下,距离塞浦路斯只有11公里,其建筑之精巧,可使埃及的金字塔自惭形秽。至于塞浦路斯,它只是亚特兰蒂斯西北角的一块高地。
  然而,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似乎比探险家更喜欢脚踏实地,他们认为亚特兰蒂斯不过是个传说而已。如果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它应该是古代世界的一部分,应该位于地中海或西班牙近海的某个柏拉图比较熟悉的区域。或许就是距离希腊本土很近的地方,因为近在咫尺的岛屿刚好可以使柏拉图进行细致的描述。因此,亚特兰蒂斯有可能就在圣托里尼岛附近。
  圣托里尼岛是希腊最美丽的岛屿之一,在它110公里以南的克里特岛上,生活着崇尚运动和艺术的克里特人。克里特人创造了灿烂的迈诺斯文明,其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周围的其他民族。他们甚至在迈诺斯修建的著名宫殿里,安装了人类第一个室内供水系统。克里特人与圣托里尼岛的原住民进行交流,圣托里尼岛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石器时代文明的边防前哨。岛上居民以渔业为生,有先进的文化,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他们建立了国家、政府和军队,建造宫殿和庙宇。在金银珠宝的制作工艺和雕刻艺术方面,圣托里尼岛也得到迅猛发展,曾一度是地中海的商贸中心,地位等同于今天的香港。然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圣托里尼岛和克里特人所创造的文明突然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圣托里尼岛火山活动频繁,公元前1470年,圣托里尼岛火山喷发,岛屿的大部分都沉入了水下。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直接摧毁了克里特人所创造的辉煌的迈诺斯文明。
  如今的圣托里尼岛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但是,从熔岩中挖掘出来的古城的残垣断壁,却与柏拉图的描述极为相似:“帝国的首都位于岛的中心”,“主岛被3条宽阔的运河环绕,这些环形的运河和陆地把全岛划分为5个同心圆形的区域”。不过,城市的规模比柏拉图叙述的亚特兰蒂斯城的规模稍小一些。在圣托里尼岛上,还有热泉和冷泉,石头也是三种颜色:白色、黑色和红色。
  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斯拜雷敦·玛瑞奈托斯在圣托里尼岛的西南部的阿科罗提利海底的火山灰中,发现了克里特人的遗迹。阿科罗提利城中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房屋,其中有两层楼房和三层楼房,此外,还有大量储藏谷物的地方,装饰品均美不胜收,在靠近港口的地方,还有几个广场和9条街道。   阿科罗提利城的情况与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也很吻合。首先,火山喷发时间与柏拉图所描述的失落帝国的故事很接近;其次,这里曾出现过高度的文明,而且很快就消失了;另外,二者具有相似的地理特征,地面均分布着黑色和红色的火山岩。或许圣托里尼岛一带就是亚特兰蒂斯?而克里特人可能就是亚特兰蒂斯人?
  圣托里尼岛的故事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大体相同,因此,许多学者都坚持认为圣托里尼岛一带就是亚特兰蒂斯岛。不过,圣托里尼岛存在的时间,只比柏拉图所处时代早几百年。而且,柏拉图的记载指出亚特兰蒂斯是在“海克力斯之柱以外”,即大西洋,但圣托里尼岛却在地中海。依照柏拉图的记载,地中海“不过是一个港湾而已”,似乎与亚特兰蒂斯相去甚远。
  许多人又把亚特兰蒂斯的地理位置归于南极洲。1929年,有人在君士坦丁堡的帝国图书馆里发现了一张奇特的古代世界地图。这份知名度很高的土耳其地图,是此前更早的许多地图为基础描绘出的,它清楚地画出了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还详细指出了北美和南美大陆的风貌。可是,在那个时代,欧洲的探险家们还根本没有发现美洲新大陆呢。这幅地图绘制于1513年,但美洲却是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被世人认知的,而南极洲大陆直到1818年才被发现,南极大陆在未被发现之前,就被绘制到地图中,的确令人不解。而且,地图上绘制的古代美洲与现在的美洲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南极大陆与现在却差别悬殊。为什么地图能把美洲画得如此准确,却画不准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呢?
  研究者把这张远古地图与卫星测绘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远古地图上呈现的南极洲海岸,是已被冰封的南极洲海岸(早在6000年前,整个南极洲就被覆盖在坚厚的冰层下),也就是现在南极洲的冰川下地形,可能是南大西洋中一块大陆的海岸,其图形与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端技术?
  南极大陆直到近代才被探险家发现,这片被冰层覆盖了上万年的海岸才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而在人类史上,这样伟大的发现,竟然早在许多个世纪之前就被记载,这的确让人不可思议。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基恩学院的哈普古德教授提出了大胆的“地球外壳滑转”假说,认为这幅地图所绘的是南极大陆在当时的地理位置。一万多年前,南北两极不对称的冰山越长越大,拉转了岩浆上的地壳,相对地心转动近30°,结果使原来位于南半球温暖潮湿地带的亚特兰蒂斯,一下被推入了南极圈。原来位于两极的冰山,被推进了温带,之后,冰山迅速融化,造成了全球降温,并使海平面陡然上升。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整体发生转动,造成了岩浆的搅动和板块之间的错动,使世界发生全球性的海啸、局部火山喷发和地震。在这场浩劫中,当时的人类文明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人,也无法得到亚特兰蒂斯的任何消息,误以为亚特兰蒂斯覆灭在大西洋之中。
  南极的严寒掩盖了一个发达的人类文明,随后普降的冰雪,形成了今天的南极冰川。在哈普古德假说的启发下,一些学者开始把南极洲当做亚特兰蒂斯。
  “南极洲就是亚特兰蒂斯”的观点很有说服力,爱因斯坦也高度认同。但依旧有人提出疑问:在各民族中,关于史前大洪水流传下来的传说,是在六千多年前,而地球外壳滑转引发洪水的时间,却是一万多年前,比传说中的大洪水时期足足早了四千年左右,如果按照传说中洪水泛滥的时间计算的话,南极洲就不应该是亚特兰蒂斯;另外,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洋中的孤立大陆,南极洲却远在大西洋彼岸,位置差别太大。即使地壳板块整体滑转,各大陆板块的相对位置基本不变,亚特兰蒂斯错位到南极洲去是否也太过悬殊?
  恢弘的城堡,沦落的城池,如充满荣耀与血腥的宗教史诗在人们心中一再传唱。亚特兰蒂斯,这个失落的文明,依然是人类历史上神秘的未解之谜。
其他文献
瓦努阿图是位于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由4个大岛和80个小岛组成。在这里,有美丽的热带风光,有热情好客的居民,特别是那世界著名的海下潜水区,迷人的海底动植物世界,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而来过瓦努阿图海底观光的游客一定不会忘记,在首都维拉港沙滩附近的海下,有一座奇特的邮局——水下邮局。这所世界上唯一的水下邮局是2003年5月底开始正式营业的,从外观看起来,它很像一个巨大的罐头,高3米,直径
人类刚刚诞生在地球上,但其未来则在浩瀚星空之中。  在诞生后的138亿年,我们的宇宙终于苏醒了,并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在一个小小的蓝色星球上,一些微小的具有意识的东西开始用望远镜凝视宇宙,并多次发现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不过属于更宏大东西的很小一部分:地球之外是太阳系,太阳系之外则是银河系,银河系之外还有数以千亿个河外星系,而且这些星系还一起构成了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虽然有自我意识的观星者在很多
在21世纪,飞机、汽车、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對人类来说毫不新奇。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都很好奇,公元前21世纪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那个时代人类的科技水平又如何呢?  在中国,公元前21世纪可谓是一个“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时代”,旧有的生活、政治体系被彻底打乱,原始氏族社会转变成奴隶制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正式建立起来。对中国先民来说,这个世纪属于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
  
国际空间站—这座累计耗资破千亿美元的“太空别墅”,按照最初的设计,预计寿命为15年,但是如今它已经服役22年了。国际空间站在服役期间,尤其在后期,站上的大小事故不少:有的事故足以让宇航员惊出一身冷汗,而有的事故则令人啼笑皆非。   制氧机“断气”   国际空间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那就是制氧机。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电解水,并且用高压密闭罐来储存。   2006年9月18日,国际空间站上
我们所处的今天对应着罗马兴衰历程中的哪个阶段?这是每一位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都曾面对的问题。借助这种以古论今的尝试,我们可以从中加深对人类自身的理解,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多么脆弱。  帝国的兴衰   在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人控制了地球上一片广阔的土地,北达不列颠,南至撒哈拉沙漠边缘,西起大西洋,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其人口总数曾在一片兴旺繁荣中攀至7500万的顶峰。18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
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巧合的神奇世界。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个共时性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意义,是个人的主
白蚁是动物世界的建筑大师,它们建造的标志性土丘高度可达3米以上。这种“摩天楼”是白蚁用嚼碎的树枝、泥土和粪便建造的,内部环境非常舒适。白蚁建造的土丘通风堪称完美,犹如安装空调一般,同时也可收集冷凝的水滴。   然而,正是因为有如此高超的“能力”,白蚁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特别是对砖木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破坏尤为严重。说到关于保养地板和家具的话题,白蚁的口碑可以说是极差,用让人闻风丧胆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2004年9月有一日清晨,港岛一辆开往嘉诺撒圣心书院的校车坐满了学校的学生,在到达离薄扶林置富径的学校还有几个路口的华翠街时,因为是清晨,道路上人车都比较少,所以司机车速非常快。碰巧有一位眼花耳聋的老太太在没有看红绿灯的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更不幸的是司机没有看见,在车驶过老太太的身边时,把老妇卷进了车尾底部。据后来口供,司机当时只是感觉到车子颠了一下,从反光镜中并未看见异常,于是继续驾驶
乌龙事件天天发生,在外星文明领域尤其多。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热衷于UFO的人类,都把什么东西错认成了外星人。  这是外星人的尸体?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北美不断有人声称看到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目击者描述有的UFO像汤碗,有的像橄榄球,他们甚至还看到了外星人尸体。其中,最离奇的是1947年的罗斯维尔事件,不少人看到了坠毁的不明飞行物,阴谋论者坚信美国军方抓到了外星人,并一直隐瞒。  而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