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记忆

来源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不仅农民伯伯喜欢雨,孩子们也喜欢下雨天,更喜欢雨赋予他们的想象空间。不过呀,雨天虽有趣,要出行,我们还需要雨具来帮忙。现在我们使用的雨伞、雨衣、雨鞋,可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有了如今的方便、美观、多功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避雨的吧!
  古人最早使用且使用范围最广的原始雨衣叫“袯襫”(bó shì),也就是后来通称的“蓑衣”。蓑衣出现于先秦时期,多用稻草、蓑草、龙须草、棕毛、棕叶等编织而成。蓑衣有上下分摆式和整体连接式两种款式,多为农民劳作时使用。
  常和蓑衣配合使用的是斗笠。唐代柳宗元《江雪》中有言:“孤舟蓑笠翁,獨钓寒江雪。”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究,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说法,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斗笠多用竹篾加油纸或竹叶棕丝制成,用于遮光和雨。后来成为一种工艺品和装饰品。
  除了遮雨的器物,雨天在外行走时还要顾及地上的潮湿泥泞。先秦时有一种双层底的鞋,称“舄(xì)”,底层上蜡。当时多是泥地,贵族们可能就用它当作雨鞋。对一般的劳动人民来说,雨天则会穿草编的鞋或者赤脚。还有一种形似今天日本人所穿的木屐的鞋,底下有双齿,称“屐”,后来也成为雨鞋。
  而雨伞的出现,流传较广且有文字记载的说法为:鲁班为了让妻子少淋雨挨晒,依照亭子的模样,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为妻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雨伞。据说鲁班是看到孩子头顶荷叶避雨而受到启发。也有资料记载,伞是鲁班妻子云氏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
  汉代纸的发明,促成了纸伞的出现。后来,人们在纸上涂上油脂或者桐油,使之经久耐用。油纸伞自此开始普及。
  再到后来,明朝时还出现了一种钉鞋,鞋底施钉,鞋面涂桐油,雨天套在常穿的鞋子外面,可以防湿。
  明清时期,伞开始出现不同的品种和制式,其他雨具的工艺也逐渐完善。现在,当我们肆意地在雨中行走、嬉戏,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清凉和快乐时,雨具是我们最好的保障。几千年来,雨见证了雨具的发展史,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明悄悄留在了雨的记忆中,更留在了历史长河里,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视域下图书馆的服务现状,特别是图书馆服务环境大幅提升后读者量、馆藏量、阅读推广、读者需求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革,分析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服务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
闪闪亮相: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喜欢唱歌和戏曲,总能在舞台上找到最自信的自己;喜欢美食和旅行,总能在大自然的山水里收获快意;更喜欢阅读、书法和写作,总能让我在纸墨间看见生活的多姿,在书写中享受文化的浸润。我爱这世界上一切的美好,希望能用纸和笔,表达对它们最深沉的热爱。  “轰隆隆”,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我们决定去钓鱼。  透明的雨点打在湖面上,散开一层层涟漪(lián yī),柳枝垂在湖面
期刊
摘要: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下,为保障高校图书馆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一个韧性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背景下,分析现有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高校图书馆在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韧性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提出建立管理、资源、服务、技术四位一体的韧性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图书馆抗干扰能力,完善常态化应急机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韧性服务;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
摘要: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图书馆用户隐私的概念,然后探讨了图书馆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等环节中用户隐私知情权、外部攻击隐私泄露、隐私使用许可、内部隐私泄露等问题,提出从立法保护、行业协会管理、技术防范和国外借鉴等方面进行隐私保护。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用户隐私;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
摘要: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图书馆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提升服务效能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创客教育的概念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创客文化对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图书馆依托创客文化载体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创客文化;乡村振兴;图书馆;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38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