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石屹博客两章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生活中没有了火柴等
  潘石屹
  
  文革时期,在城里人武斗停产闹革命的时候,我们乡下也没火柴用了。在今天,我们都不能想象当年如果缺少了这个小东西,生活会变得如此麻烦。
  我记得文革之前,在农村要购买火柴,也要凭“购货证”定量购买。所以火柴在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文革时,城里人因武斗停产闹革命,火柴的供应也就突然中断了。所以,从相邻村子传递火种就成了我们几个小孩每天放学后必做的事情。因为,靠传递过来的火种,大家才可以烧水、做饭、烧炕取暖。
  我们隔壁的村子叫“水沟里”,他们是一个比较大的村,离我们也有几百米的距离。放学后,我们四五个小孩就会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麦草,每隔10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一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用麦草火把点燃另外一个小孩的麦草后,这个小孩就会一边用嘴吹着火,防止火熄灭了,一边往前跑,以便传递给下一个。但这传递常常会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火着得太大,麦草烧光了,下一个拿麦草的小孩没有接上、经常要传好几次,火种才能够传到我们村子里来,我们也才能够吃上饭。这情形和奥林匹克传递火炬有点像,我想原始社会以后的人取火方式可能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在中国,还是在希腊,
  村里的老人们有抽旱烟的习惯,所以他们口袋里面总是装着一块石头。一块有点发白、发青的石头,是在小河边拣回来的,这种石头我们叫“打火石”。还有一种用铁折成的“弓”字形的东西,我们叫“火镰”。拿这个火镰撞击打火石就会冒出一些火花,当这些火花掉到准备好的旧棉花上,就赶紧用口吹,一直吹到有火苗出来之后,就可以抽烟了。但这种做法成功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打十次能够着一次火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还有另一种保存火种的办法,就是夏天割一些野草晒干后做成一种草绳,这种草绳叫“火绳”,把火绳缠成卷,挂在房梁上,这个火绳保持常年不灭,就用它来点火、做饭、烧炕、取暖。但这种方法也最危险,如果火绳的火控制不住,一旦着得大了,整个房子都会被烧掉、在我的记忆当中,大人们也时常提醒大家:要看好火绳,别让火绳的火着得太大,让慢慢的阴火往上燃。但我也从没听说过谁家的房子是被这火绳烧掉的。
  回想起来,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确实非常不容易,这就是发生在西北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可不是发生在原始社会的事。
  
  网友点评
  
  自从有过你那期《超级访问》以后, 就对你印象非常深刻了、在梅婷博客上知道了你们的电影《阿司匹林》就要在情人节上演了,很期待的。
  看你的文字也有些日子了,觉得你骨子里有一股浓浓的乡愿,欣赏这种不忘本的
  当然,祝福你的生活更温馨。
  ——欣语欣愿
  
  石头和鸟背后的道理(节选)
  潘石屹
  
  石头从人的手中抛出,最终总会落回到地上。石头抛出去的轨迹,被物理学家称为“抛物线”。用力大一些,石头就抛得远一些,用力小一些,石头就抛得近一些,尽管这些抛物线的形状各有不同,但这条轨迹一定是符合抛物线公式规律的,跑不出这个圈子。除非你抛石头的速度特别快,超出了第一宇宙速度,摆脱了地球的吸引力,这条曲线才会从本质上发生变化,这样的话你手中的石头也变成人造地球卫星了,当然,这些都是属于物理学家们探讨和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考虑第一宇宙中的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果,我们手中拿的不是石头,而是一只飞鸟,把鸟抛出去后,鸟就会飞上天空,鸟飞行的轨迹与你抛出去的速度、方向、用力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它也不用遵循抛物线的规律,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既不会按照你原来的计划,也脱离了你原来的想象。
  石头和鸟的故事是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中国房地产同行们提及的一个故事,也成了同行们中的一个暗语。每当在网上或报纸上看到关于房地产的某一则消息就互相在电话上、MSN上讨论:“这是只鸟,还是块石头?”是石头就代表是有规律的,是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的,同时也会大体知道这石头会打在谁的身上,打得疼不疼;如果是只鸟,飞出去后,可能连抛鸟的人自己也不知道它会落在何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完全是随机的。
  最近,房地产界发生了许多事情、就拿土地来说,有时因为你是同营企业才能拿到地,有时又恰恰因为你是国营企业所以拿不到地,拿到的地还得退回去;有时地价出得高的企业能拿到地,有时则是地价出得低的企业可以拿到地;有时是搞猫腻的拿不到地,并受到了处分和法律的制裁,有时是搞猫腻的能拿到地;有时是优秀的、有能力的企业拿得到地,有时是能力差的、盖不出好房子的企业拿得到地等等,各种情况都有。对房价也是如此,今天的做法可能还是抑制房价,明天的做法就是减少供应量,又促进了房价的暴涨……
  昨天和房地产界的一个好朋友通了—个电话,他说现在他是一头雾水,并问我最近发生的一件重要事件到底是石头还是鸟。我跟他说,肯定是鸟,因为没有规律呆遵循,电话中感觉到他也同意我的想法。
  挂了电话后,我又想了好长时间。觉得这种说法似乎有些不妥,不能简单地用石头和鸟的故事去看待目前房地产界和中国经济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在这有规律的(石头)和没有规律的、随机的(鸟)背后,一定蕴藏着一个更大的规律和道理,我们因现在身在其中,所以不能发现,或者不能看清而已。
  一鸟一石,这是两种文化下的两种思维,孰优孰劣,尚无法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社会生活求有规律可预期,思维求多样化开放性。或许,这一点正是中国人与社会必须向西方社会学习吸收的。
其他文献
中国校园流行品牌大调查  中国校园流行品牌排行榜等    在这个崇尚消费的年代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校园里庞大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更是被许多品牌锁定为购买生力军。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产品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一些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甚至会危及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在选择购买时,我们该怎样去辨别判断呢?  为此,课堂内外杂志社特别启动这次“中国校园流行品牌大调查”行动,对和大家的学习、生
巨怪牙齿那么锋利,我好害怕啊!
贵州纪行:三个人的“非主流”  十 三    岜沙的成年男人,总是提着一支火枪,腰上挂着有美丽花纹的腰包,抽着烟斗,赤脚,穿着深蓝色手工九分裙裤,上配深蓝色斜襟手工短衫,更有人,硬生生敞开衣襟,露出茂密胸毛。    一、初体验:为一锅鱼歌唱  暑假到了,一天,我们照例在白夜的小屋子里发呆,钢材说让我们去一个什么地方拍点好照片。我一时忘记掉他们两个都是潜在“拖油瓶”的事实,答应了下来。白夜说:“我也
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或打篮球,我们不用思考也能快速反应和动作。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肌肉记忆”。但事实上,这种记忆依然发生在大脑中。熟悉动作之后,大脑中负责运动的神经元之间会形成强有力的连接,让这些记忆更深刻,更好回溯。  光合作用也出错  光合作用,简单说就是植物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能量和氧气。但是,植物有20%的概率将氧气错用成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此制造出的氨气等物质,对植物来说是有毒的,会降低农作
李大光 译  1996年,卡尔·萨根去世了,科学界因此失去了一位最有创造力的研究者和善于表达的代言人。萨根作为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和科学活动家,其科普作品的“含金量”无须多言;而其作品所体现的透彻的哲理性、厚重的历史感和异乎寻常的洞察力,更是科学文化史上的奇迹。事誉世界的科普大师阿西莫夫之所以推崇萨根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其原因亦盖出于此。试想,有多少科学家愿意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科普写作和
对手强大是件幸事  方 军    在秀丽的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然而这种珍贵鳗鱼的生命却特别脆弱,它一旦离开深海便容易死去,为此渔民们捕回的鳗鱼往往都是死的。  在村子里,却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鳗,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几无死者。而与之一起出海的其他渔民纵是使尽招数,回岸依旧是—船死鳗鱼。因为鳗鱼活的少,自然就奇货可居起来,活鳗鱼的价
我,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是善恶的灵魂总是纠缠在—起,让我难以辨认。我,喜欢光明的人间,虽然有时候也充斥着黑暗的阴影。我更喜欢黑暗的地狱,那里充满着对光明的憧景,让我时刻拥有希望。回来吧!你和我—样,是为了战斗而存在!  ——题记    对许许多多的中国玩家而言,《暗黑破坏神》与《星际争霸》一样,都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游戏,而是在回忆里打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引用一部漫画书的结尾:“那不仅仅是一个夏日,
想扮演“上帝”来个七天造万物吗?想看看自己创造的生物历经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吗?想感受“大国崛起”的雄壮魅力吗?想在星系中穿梭征服整个银河系乃至宇宙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你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游戏虚拟世界里却是小菜一碟,看这里,看这里。(旁白:借鉴一下德华甩头发的招牌动作,相信我,没错的!) 1990年,日本ENIX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超级任天堂上展现物种进化的创意游戏《46亿年物语》,要玩家由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习惯了一个人流浪。我从来不知道下一站在什么地方,我只是背着行囊,带着不安的灵魂从这个寄居点向下一个寄居点靠近。就像一条流浪的鱼,不知道下一刻将流浪到哪一片海里!  曾经我努力地让自己和其他的“90后”走得近些,拥有更多和他们相似的地方。最后,我放弃了!我发现我始终无法拥有一种和他们一样安定的灵魂。我选择做自己,一个另类的“90后”。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也是同学眼中的
栏目主持:纤纤  坐在狭促的教室里,我们总是用双手撑着昏沉沉的脑袋,仰着苍白的脸,用稚嫩的双眼看着学校外面的世界,去幻想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多精彩。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对金钱的渴望对,以父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都会诱使我们这颗年轻懵懵的心迫不及待地想去翻越校园的围墙,哪怕只是多了解一点点。但是在第一次踏入社会大门的时候,你遇见了什么,是善还是忧,又有者怎样的感触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涉世之初”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