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构建研究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轴-辐”物流网络作为合理高效的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安徽沿江地区为案例地进行“轴-辐”物流网络的理性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在分析国内外“轴-辐”物流模式研究概况的基础上,诠释了“轴-辐”网络系统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和空间效益等竞争优势及其负面效果。依据现有的资料、实地考察情况,选取了10项指标,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安徽沿江地区41个中心城镇的物流中心性指数进行定量计算、评价,依此遴选合肥、芜湖和安庆三市作为安徽省沿江地区物流中心。最后依据三轴和完全覆
其他文献
运用平衡方程式分析了我国各省区的原油生产消费与输入输出状况,并根据自给率,将我国26个原油流动省区划分为基本自给型、半自给型、净输出型和净补给型4种原油产需平衡类型。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
在对江西省42个县74个行政村的《耕地流转现状及农户耕地流转意识》专题调研基础上,采用向后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3方面,对当前农村耕地流转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条件下,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包括水资源数量、质量及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