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创新教学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尤其是面对开放型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谁有创新意识,谁就能取胜。要写出创新、个性的作文,就要打破框框,争取笔墨自由,也就是写作内容广泛,文章形式开放,不受约束。作文创新可以从下列四方面入手。
  
  一、选材出新
  
  创意话题作文的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坚持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肤浅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泛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总之。要尽量避开常人之所选。慧眼独运,以新制胜。如以“渴望”为话题。不少学生都局限在“渴望减轻学业负担”、“渴望父母的理解”等这些狭小的圈子,如果拓展思路,挖掘材料,就可以“环保”为背景。写“我渴望碧水蓝天”等。要善于从不经意的生活小事中。开掘出不平凡的新意。点化出耐人寻味的内涵。
  
  二、立意出新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使立意充满个性。充满新意。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多一点对立意“公式”的否定。写教师就想到蜡烛,写春雨就想到温暖。立意公式千篇一律,僵化陈旧,禁铟学生思维。扼杀学生个性,给学生作文立意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只有冲出公式羁绊,寻找心灵感悟。文章才会胜人一筹。
  多一点对习惯思维的突破。记叙文的立意要敢于突破他人的惯性思维。议论文也要敢于挑战固有观念,逆向观念。逆向开拓,创出新意。敢于打破思维定式,文章自会有新颖深刻的立意。
  多一点对立意角度的选择。在立意的角度上,可以单向突破。可以多向出击,可以正面着墨,可以反面敷粉。如以“雪”为话题。大多数学生立意“赞雪”,赞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这种思维是单向的正面思维。并无新意。但有个学生逆向思维。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掩盖事实,见不得光)和懦弱(任人践踏),这样的立意就很有新意,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构思出新
  
  同样的立意选材会因表现形式的优劣而有高下之分。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优先考虑文章形式。如日记、寓言、小小说、诗歌、小品等,这样会使文章脱颖而出。再如写记叙文可以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小标题;写说明文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写议论文,用发散思维提炼论点。还可以反弹。即在作文中使用逆向思维,能够把问题反过来审视,获得新的启发和有价值的观点。我们批评“班门弄斧”者的不自量力,但在竞争的年代。歌颂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就更具号召力。我们批评“东施效颦”,盲目模仿,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胆追求美,难道还有过错吗?琵琶反弹。需辩证。忌偏颇。作文要创新,优化构思是前提。但不管何种构思方法,均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切忌生拉硬拽。
  
  四、语育出新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张扬个性。这个“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语言要出新,大致有三:精、新、活。“精”就是精炼、不拖沓;“新”就是新颖,不落俗套;“活”就是灵活。不呆板。要“精”,就是紧扣文章中心,笔无旁骛。不说与中心无关的话。如以“爱”为话题,有学生写的《父亲的爱》一文中,写父亲雪天送子、月下痛饮、徒步来校等都是围绕“父亲的爱”这一中心铺陈的。要“精”还要抓住重点。如:以“故乡”为话题的作文,有学生以《故乡——心中的圣土》为题。写故乡山水之美,重点抓住“柳树”来写,驭繁于简。不惜笔墨,描绘柳的春夏秋冬,展示柳树的丰姿,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爱。要“新”,就是要避免老一套。首先打破“老三段”,改变以往一贯用顺叙来写的办法,可用倒叙、插叙,或者改“纵式结构”为“横式结构”。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以《水的断想》为题。文中就采用横式结构,形式新颖。以大篇幅工笔描绘了四种不同形态的水,即水滴、溪流、江河、海洋来表现水的高尚品质:无私奉献、意志坚强、追求理想、不怕磨难。在语言上,我们要避免套话,勇于创造,可以运用想象、夸张、通感、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水的断想》一文,想象丰富,把“水滴”比作“雾的孩子”,把“江河”、“溪流”、“海洋”拟人化,字字如玑,清新可人。要“活”,就是要调动多种语言的表现形式,避免呆板。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家魏巍就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可旁征博引,巧用典故、格言、成语、谚语、方言等。如:以“故乡”为话题的一篇作文《故乡的符号》中,作者引用当地方言如“干嘛”、“阿拉”、“透鲜”等词语。使文章语言鲜活了不少。也可以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灵活多变的句式改变单一的陈述句;有时。也可以通过灵活的人称变化使表达更灵活。总之,语言是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我们就能把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更明确、更具体、更美妙些。这一点。只要我们多加借鉴、揣摩、总结运用,就一定能写出佳作。
其他文献
减肥在今天社会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但在医生看来,肥胖不仅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疾病,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等心理负担,因此在更多情况下,减肥更是为了健康,为了“治病”。  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kg)除以身高(米)的平方(m2),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标准,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