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出情趣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猜想,是依据语言文字或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的某种推断,是学生感受语言,理解意蕴,估计、揣摩表达方式的过程,是确立主体,发展思维想象,丰富表达的有效手段。
  一、读题后猜内容
  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课题来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文本谋篇布局的特点。
  【案例一】《李广射虎》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从这个课题你猜到了什么?
  生:我从“李广”,猜到了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李广,课文主要讲李广射老虎的故事。
  师:是这样吗?请默读课文,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生读)
  生:老师,我发现李广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师:是呀,这是故事的结果。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呢?
  生:课文主要讲李广将军夜间带兵外出,拈弓搭箭射草丛中的一只老虎,结果发现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师:是的,我们根据课题就可以猜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猜得是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读课文验证!
  以猜促思,以猜促读,以猜激趣,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聚焦课题,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从《三顾茅庐》这个题目,你能推测课文叙述的顺序吗?由“三顾”这个词就可以推想到一顾、二顾到三顾这样的顺序。那么,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我们通过读课文,就可以全面清晰地把握课文的脉胳和重点,以及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再如根据《荷花》这个题目,我们猜测文章可写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荷花的姿态、生长过程、作用等等。可是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不仅介绍了荷花的样子,还描写了“我”由看荷花而展开的美妙想象,这是意外收获,也拓展了我们思维想象的空间。同样,从《槐乡五月》这个题目,我们可以预测课文写的是五月槐乡的美景。带着这种期待再读课文,发现课文还写了槐乡的孩子们,写了“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这正是课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选材的匠心和妙思所在。如此猜想——验证——反思,依题猜文,文题对照,循环往复,学生在“题”与“文”之间走了几个来回,就领会了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习作选材的广阔性和独特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读与写的有效融合。
  二、读词后猜意蕴
  课文中许多词语都有深刻的含义或情感,特别是一些精妙传神之笔,是感悟文本的关键点和培养表达能力的生发点,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从这个“抱”字你猜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由“抱”的提手旁,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想到许多槐花如小伙伴一样拥抱在一起快乐亲热的情景,进而感受到其中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猜想源于字形,基于生活,形于画面,系于情感,丰富了词语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形象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案例二】《日月潭的传说》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猜一猜,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青山的时候,会怎样想呢?
  生:他们可能这样想:我们化作青山守卫在潭的两边,日月潭就更美了!
  生:我们化作青山,山上长满了花草树木,可以为人们输送更多的氧气。
  生:我们就是死了,也要变成绿色的山为民造福。
  怎样感悟“青山”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没有直白地提问“他们为什么化作青山”,而是以“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青山的时候会怎样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于表达中感受“青山”的意蕴,走进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内心世界,凸显了人物美好的形象,在猜想中达到了语语悟其神的目的。
  三、读句后猜用意
  有的课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根据课文了解其用意,领悟文中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案例三】《海底世界》教学片段
  生:(齐读)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师:同学们猜一猜,作者为什么要先说这句话呢?
  生:先说这句话,让我们读到这儿,还想读以下的内容。
  生:我们一读这个句子,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大海深处的样子。
  生:作者可能是想吸引我们读书的兴趣!
  师:这是作者的一个目的。我们再来猜一猜,课文将要介绍什么呢?
  生:课文将介绍大海深处的样子。
  师:看来这一句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我们看一看课文是不是这样介绍的?
  抓住文中首句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猜想、探究这样写的好处,感悟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随着猜想的深入,学生和文本渐渐地融合,从有效交流成功地进入高效对话状态。又如“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恐龙》)猜一猜这一句的上下文会写什么呢?学生抓住句子中关键词语来推想内容,体会表达的顺序和效果。将这句话作为支点整合教学内容,理清段落结构,就可以轻松愉快地“撬”起整个教学流程。
  四、读段后猜作用
  【案例四】《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轻声自由读第4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可以猜测到什么呢?(生读)
  生:我从“红云片片”猜到了桃园里红色的桃花很多,将来结的桃子一定很多!
  生:我从“浓郁的花香”猜到桃花开得很茂盛。很香,很香。
  生:我从“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地传授花粉知道桃园一定会大丰收!
  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猜想到其中所隐含的意蕴,推想王大伯的桃园丰收的前景,理解了这段话与剪枝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内容上的衔接作用,从而懂得文章从无闲来之笔。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第2自然段这样写道:“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森林里的美好景象呢?读课文后,咱们将这段话和后文、和整篇文章前后勾连,融会贯通,就会感悟到文中的景美、人美,心更美。在猜想中,学生体会到一语双关的美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充分领略了文章的语言美、意蕴美和构思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五、读篇后猜目的
  读了《天鹅的故事》一课,猜一猜作者最想对我们说什么?读了《云雀的心愿》一课,猜一猜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童话故事呢?读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猜一猜作者还想说什么呢?教学这些含义深刻的文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变换角色猜一猜、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才能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体悟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对习作的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习作热情。
  (作者单位: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适应开放、动态社会形势的需要,建设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是提高公安机关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预防、控制犯罪,维护治安大局稳定的战略性举措。从台州市公安工作实践出发,
引导学生学好古诗,不仅可以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精心锤炼语言,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在理解语言上下工夫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进而了解句意。如《梅花》这首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歌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炼字遣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贷也是中小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便成为了其拓展业务、获取回报的重要信贷业务对象。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特征,在信用风险上表现的更加突出,需要引起商业银行对风险防范的重视。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信贷业务 信贷风险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独有的经营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的落后、操作流程中存在
要增强公安工作的驱动力,必须发觉和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但现实情况是,在发掘和调动民警积极性方面存在诸多的障碍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发掘和调动民警积极性
质量始终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素,在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于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
萧江镇,位于温州市平阳县南部,鳌江流域中部,与温州市苍南县接壤,在2012年12月与原麻步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镇总面积79.6平方公里,下设10个社区,辖6个村级社区、95个行政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浙江省政府提出以三个方面为重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是对邮储银行长期以来坚持倡导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