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集油管道运行特性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油气田地面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大数据平台,运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了原油双管掺水流程集油管道水力热力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以大庆油田某计量间及其所辖6口采油井为例,分别建立了各集输管线的传热系数及水力摩阻系数的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平均相对误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满足实际工程标准,表明该组回归预测模型可用于现场实际运行参数的计算。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蛋白质组件进行稳定性研究。通过长期实验、加速实验、影响因素实验对产品的感官、营养素、卫生要求进行考察,目的是为了研究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否符合阻湿、避光要求,确定产品储存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37℃、湿度75%的条件下进行的加速实验过程中和在温度25℃、湿度60%的条件下进行的长期实验过程中,产品的全项目检测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产品在高温实验(40℃).高湿实验和光照实验中,带包装样品所考察项目未发生变化。这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符合阻湿、避光要求,产品的货架期可以达到2年,存储条件在40℃
利用Aspen MUSE软件,以稳态模型数据为基础,对开式天然气膨胀液化工艺系统中的换热器参数进行计算并校核,再以Aspen MUSE计算出的换热器主要参数在Aspen HYSYS软件中搭建出膨胀液化流程的动态模型。利用开式天然气膨胀液化工艺动态仿真模型分析进口压力、进口温度及天然气组分等工况变化对该工艺流程的影响,从而验证液化工艺在调峰工况下的适应性。在研究进口压力、进口温度及甲烷含量对液化工艺的影响中,分别将进口压力、进口温度及甲烷含量作为自变量,分析进口温度、进口压力分别变化5%、10%、15%,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