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记忆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画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这可能就是艺术的感染力了。
  仔细想来,解读书画家的艺术成就还需引用王僧虔的名言:“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诸方可超于古人。”说的是濡书作画把握神彩与形质的统一。有形成质未必有神,无形无质神之安附?要从形质兼备到神彩横溢,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慨乃至形成强烈的共鸣的感觉,的确需要一个艰辛的漫长过程。书画作品中的神彩出自书画家的审美情怀、艺术追求,出自书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亦是书画家综合素质的外显,它出自于书画家长期的、乃至终生的“研”、“悟”、“养”。研是钻研,是研习,是笔耕,是对笔法、章法的研习和探究;悟是感悟,是顿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有悟才有灵感,才能使作品有形质和神彩;养即修养、涵养和学养,是提升作品形质神彩的根本条件。故而古人石涛有云:“墨非蒙养不买,笔非生活不神。”
  书画感染力就在于对这种“神彩”的追求。黄庭坚说:“凡书画当双韵。”韵是生命的节律、是生命之美,亦为线条的变化,色块的蕴涵,笔墨的节奏。因此处处都在表现着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从而使观者在这天生的音乐中倾听作者的心声、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作品要有“韵味”和“圆润自然”。
  “夫画者,从于心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石涛的这段名言应是“书为心画”的最佳诠释。从而随心所欲,墨从胸生,笔随心动。另外,“静”是书画家追求的一种境界。洪应明所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以及古语“得失两开颜”是书画大家广学博识、历经沧桑的结晶,是大得大失的轮转,风雨过后的平淡,是一种自信、底气十足自然从容的静。任何一位书画大家,要登上艺术的峰巅,都要走过一条漫长、崎岖的艰苦道路。书画大家作品中的奔放、率真、质朴、自在的慨然氛围,均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把散淡与清澈、修养和心情融贯到点画和意境之中。
  书画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艺术的震撼,还有赖于书画作品中透出的“幻觉”的气息。书画家由于对某一艺术的过分倾心和执著,其长期沉积的潜意识会绕过意识的阻滞,进而出现灵感和幻化,这就是艺术幻觉。应该说艺术幻觉孕育着书画家长期的艺术实践,孕育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默化之中,孕育在大自然的催化和融合之中。“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日积月累的各种信息,潜沉于无意识领域,甚至书画家本人都无从感知她们的存在也无从把握她们的降临。正如汤临初所言:“神生于笔墨之中,气生于笔墨之外,神可拟议,气不可捉摸。”古往今来,书画家无不渴望着艺术灵感乃至艺术幻觉的飘然而至,然而它们却在必然中乔装以待,又在偶然中忽隐忽现,或姗姗来迟,或专显迷人的风姿。书画家的生活积淀和艺术感悟,在诸多条件下灵性生发,将灵感定格在书画作品中。
  怀素言“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之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书画家应充满想象力,笔下的作品也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所谓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主要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种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的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体现书画家精神深度及其艺术意念与品位的核心指标。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本体精神。因此缺乏想象力的书画作品是不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这样还会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空间而失去生命律动感。
  书画家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因情所到,忘乎所以。他们或纵情恣性,我行我素,或操无法之法,无形之形。他们不模不仿,不屈不从,发端自然,超乎自然,奔腾不息,酣畅淋漓,任凭心灵急流的奔涌,激荡出线条的律动,成就艺术的巧夺天工。
  其实一位真正的书画家,既是一位艺术大师,又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思想,甚至具有哲学家的心智模式。除了思想上要胆魄独造外,手头功夫的表达,其实就是哲学观念的体现。所以说,功夫往往在书画之外。
  │作者单位:济宁银行
其他文献
谢琦,今年27岁,是江西巨元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一跨出校门就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他深刻地感到, Xie Qi, 27 years old, is the general manager of Jia
日前,国际道路联盟特授予交通部原部长张春贤“2006年年度人物奖”,以彰颂他在引领发展中国公路网络及其国际连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评语说:“这些发展不仅有益于中国自身,而
对印尼旱季持续3个月以上的广大地区来说,巨型银合欢的适应性比其他银合欢好,用途也更多。为此,印尼各省的开发计划正在设计和试验以巨型银合欢为主作物的耕作制度。1932年8
姚铁力,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加协会会员、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姚铁力7岁随父亲姚俊卿学习书法,1991年与父亲合著《行书技法》;同年作品获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
4月15日,著名音乐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综合素质评委滕矢初先生,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了他的新书《穿越艺术》的“读者见面会”。应广大读者要求回后还进行了新书签售活动。现场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藤先生还没来,就有很多读者买了书站在6层多功能厅门口等着签名。藤先生刚坐到主讲台上,台下读者就蜂涌而上包围了作者,场面一度失控。好几位读者都是用塑料筐提着一摞书来签名的,记者一数,十本、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