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来源 :清华金融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海外仍受疫情肆虐,为更好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持续影响,评估一揽子帮扶政策的落地效果, 2021年4月底,中国邮储银行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2642家存量小微企业客户开展疫情影响专题调研,从经营状况、面临问题、政策效果等方面对疫情后小微企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发现,疫情后小微企业经营恢复良好,但利润将受到挤压。
  各项经营指标整体向好 营业额恢复明显
  小微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趋好,特别是企业营业额恢复明显,大部分企业认为行业景气度已恢复至疫情前八成,海外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基本可控。
  营业额恢复喜人,其他经营指标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业营业额高于疫情前正常状态,26.6%的企业净利润高于疫情前正常状态。其中住宿餐饮业、零售业营业额与净利润均好于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教育及咨询行业恢复稍差。区域方面,全国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复苏良好,其中华北地区小微企业营业额恢复相对较优。
  与营业额相比,其他经营指标仍有待提升,净利润、毛利率、回款周期、产能利用率等指标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的占比不足30%。
  行业景气度整体恢复较好,行业差异明显。超过50%的企业认为所在行业景气度超过或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超过90%企业认为行业景气度已恢复超过八成。其中居民服务业(64.8%)、交通运输业(59.7%)、制造业(55.6%)等行业景气度恢复至正常水平占比较高,住宿餐饮业情况最差(37.2%)。但整体上仍有将近4成企业认为行业景气度恢复至八成,说明小微企业经营仍有恢复空间。
  海外疫情影响整体可控,非外贸企业稍有波及。约1/4的企业受到海外疫情影响,业务与外贸有关的企业约40%受到影响,业务与外贸无关的企业约20%受到影响。其中建筑业受海外疫情影响最小(20%),中南地区受海外疫情影响稍严重(27%)。
  经营信心受到成本、需求等多方制约
  人力成本上涨,大宗商品涨价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挤压小微企业经营利润,终端需求不足导致企业不敢提价与扩张,价格未传导至消费终端,小微企业经营信心不足。
  人力、物力成本上涨成为主要困难。相较于疫情前正常水平,45.8%的企业反映人工成本上升,33.8%的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具有行业普遍性,所有行业均有超过44%企业认为人工成本较疫情前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呈现结构性,螺纹钢、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甚至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原料成本上升较为明显,物力成本上升企业占比均超过40%,其余行业占比在30%左右。
  分区域看,人员成本上升呈现全国性特征,原材料成本上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中南地区40%企业认为超过疫情前水平,其余地区则在30%左右。
  调研显示,将近40%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原材料上涨问题更为突出,分别有52.2%、45.5%的企业认为这是目前经营的主要困难,批发业和零售业的上述问题情况稍好,比例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华东、西南、中南、西北地区用人成本问题较为突出,分别有45.5%、43.4%、41.2%、40.0%认为这是目前主要面临的困难,东北、华北地区这一比例在35%左右。
  疫情管控导致人员流动受限同样困扰小微企业,有42.9%的企业认为疫情对人员流动造成影响,其中华北地区情况相对较好,37.1%的企业受到人员流动影响,其余地区在45%左右。
  小微企业暂无涨价计划,利润将被挤压。面对经营成本的上升,将近80%的企业预计不会选择上调产品价格,这将导致小微企业经营利润被压缩,调研显示仅26.6%的企业净利润达到或超过疫情前水平,即使有超过50%的企业享受到了减税优惠政策。其中制造业情况稍好,将近30%企业有上调价格的计划,其中20%左右将在半年内上调,其他大多数行业不足20%的企业计划有涨价计划。从区域看,西北地区最为严重,超过85%的企业没有上调产品价格的计划,其余地区这一比例在80%左右。
  终端需求不足,多数企业没有扩张计划。近6成企业认为提高产品价格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营业额,制造业情况最为乐观,将近50%企业认为提高价格将提升营业额。从地域看,西北、西南地区需求相对疲软,分别有67.3%、61.9%认为提升产品价格将导致销量下降,无法提升营业额。
  大约有66.8%的企业没有扩张计划,其中居民服务业(78.7%)占比较高,与行业属性有一定关系,全部行业有扩张计划的企业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从区域看,华东地区企业经营信心最弱,77.9%的企业没有扩张计划。
  小微企业受惠于一揽子政策 不平衡现象仍较为突出
  小微企业整体指标恢复向好与政府部门2020年实行的减税降费等一揽子政策的关系紧密,国家税务总局披露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5万亿元。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贯彻与银行机构的推荐,使多数小微企业了解并享受到了优惠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的经营恢复注入动力,但行业与区域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大部分小微企业受到政策助力。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企业享受到了减税政策,超过23%企业享受到了社保减免优惠。仅8.8%的企业不了解大部分优惠政策,6.6%的企业不了解相关政策。建筑业、制造业享受到稅收优惠占比分别高达62.2%、61.1%,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税收优惠享受情况稍差,占比不足50%。从区域看,东北地区享受减税政策的企业占比较少(45.1%),其余地区在53%左右。
  地方政府与银行是优惠政策宣传贯彻主要渠道。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企业了解小微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其中超过60%的企业从地方政府的宣传渠道知晓优惠政策,超过56%的企业从融资银行推荐的宣传渠道知晓优惠政策。其中从行业看,各个行业的政策获取渠道基本相同,从地区看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融资银行推荐情况稍差,50%左右的企业从融资银行知晓优惠政策,其余地区则为60%,区域差异明显。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得到缓解 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能够满足。疫情暴发以来,国家鼓励普惠小微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将近85%的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其中建筑业(77%)、制造业(82%)融资满足度稍低,其他行业均在85%以上。西北地区企业融资满足度较低(76.1%),华东地区最高(89.3%),其余地区融资满足度在84%左右。
  近三成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政府部门不断要求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0年12月发放利率为5.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2021年一季度贷款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调查显示29%的企业融资成本低于疫情前水平,27%的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建筑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资成本下降范围最广,分别有40.2%、33.3%与33.1%的企业融资成本较疫情前有所下降。区域方面分化明显,西南、东北、华北地区融资成本下降的企业占比仅为17.4%、19.2%与21.0%,西北地区为25.4%,中南为32.9%,华东为37.6%。
  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有很大好转。超过4成企业认为融资环境较疫情前有很大好转,5成企业认为疫情前差不多,不足3%的企业认为融资环境不如疫情前。西北地区情况稍差,有5.9%的企业认为融资环境不如从前。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向好因素持续增多。与此同时,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依然众多,小微企业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仍然面临不少挑战、风险与隐患,需要在继续巩固前期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深化各项具体工作举措,努力保持小微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巩固细化各项政策举措、鼓励各界宣傳贯彻扶持政策。一是根据小微企业盈利水平及时调节税收优惠政策,在2021年12月税收优惠到期后,评估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动态调节政策力度、范围及期限。二是根据行业属性、地区差异,“靶向”制定行业一揽子扶持政策,扩大小微企业政策受惠面。三是加大优惠政策宣贯,尤其是享受减税政策企业占比较低的东北地区,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推荐,尤其是东北、西北、华北地区。
  持续优化多方营商环境,多维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一是压实人员流动放开规定。避免疫情防控一刀切,在保证健康码无问题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人员自由流动。二是强化招聘网站的监管,规范招聘平台运营,打通人才与用人企业信息墙,降低企业招聘难度与费用。三是多方面降低企业经营费用,维持普惠小微信贷政策,保持较低的融资利率水平,清理不当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切实加强经济预期管理,多方提振企业经营信心。一是组织专家进行经济解读、对大宗商品走势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理解经济走势,建立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合理预期,提前谋划应对举措。二是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整合信息渠道、强化产供销管理、规范信息中介,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
  合理审慎统筹政策规划,妥善平稳安排政策退出。一是引导市场合理预期,审慎平滑安排信贷政策、税费政策等扶持优惠政策合理退出,给予市场主体充分时间适应、调整。二是强化银行机构管理,合理安排信贷投放,不搞信贷急转弯,确保满足企业经营需要。
  (张大伟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金融部副处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金融部业务主管张展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编辑/王晔君)
其他文献
美国的反洗钱监管体系较为完善,并间接地主导和推动了世界反洗钱体系的构建。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反洗钱法律框架以及监管机构设置,其次通过搜集2012年以来美国反洗钱监管部门开具的反洗钱罚单,对美国反洗钱监管处罚的特征展开分析。最后,本文对中国的反洗钱监管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构建完善的反洗钱法律体系、健全反洗钱监管合作机制、增加机构违规成本、搭建反洗钱信息共享平台。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新时代,前期经济调整所形成的金融风险在不断积累,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及潜在风险。近年来,青海省多项金融指标数据表现呈现波动。通过本文宏观经济金融、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三大类指标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利用CRITIC赋权法测算青海省2017-2019年综合风险指数分析,结果发现:近三年青海省金融风险均处于安全线以内,风险总体可控但有上升趋势,认为青海省地方政府应当加快城乡信用体系建设,并完善风险信息公开制度,监管机构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金融机构应加强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又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现如今,大到衣食住行小到柴米油盐都已经离不开微信、支付宝等这类移动支付平台,然而高效便捷的支付手段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小觑的支付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严重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将从目前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出发,提出现阶段移动支付存在的一些主要风险并分析风险产生原因最后对相关风险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控措施。
由于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钢板物资选用存在品种相似和品种不当两类问题,增加了物资供应过程的效率风险、成本风险和质量风险。针对选用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通过提供物资选用大数据支撑、完善总体成本核算机制和强化图纸审查程序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开封人,我深爱着生我养我的家乡。这里不仅有风景如画的清明上河园、六朝皇宫龙亭公园、天下第一塔铁塔、碑刻之冠翰园碑林、千古名园禹王台……还有最能体现开封人不屈不挠精神的开封城墙。
新时代,企业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企业信息化体系构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撑和保障。本文首先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四个阶段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企业信息化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对企业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企业信息化体系构建的路径。
期刊
金融排斥是指部分金融主体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状态。本文通过构建金融排斥指数(IFE),对青海省各市州金融排斥程度进行量化测算,得到其特征为:金融排斥程度总体稳定、逐渐降低,普遍偏高、差异较大,高低原因不尽相同,变化原因存在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金融产品供给技术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治理建议。
本文选取2015-2019年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
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本身具有“人合性”及“封闭性”这两个特性,这使得一旦公司内部股东因为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发生争论,就可能危害到公司利益,给公司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如果股东各方无法有效地调和矛盾,也无法维持公司正常运转,那么,在企业内部就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股东退出机制,以应对类似情况的发生。本文从公司视角出发,以股东退出机制特别是股东除名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在应用股东除名制度时,必须高度重视公司发展形势和法律规定,在除名事由上,应当将公司章程考虑在内,且不能忽视其他重大过错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