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个别化康复的教学中,幼儿的构音习得规律一般是音位诱导、音位习得、音位对比和音位强化的过程,在音位习得中我们会惯用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强化练习,但是在这个习得的规律中,孩子在运用到连续语音中时,却表现的不是很理想,总会把已习得的音说错,降低了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正确率。我通过一例个别化康复训练中《小刺猬分果果》的故事,对/g/在连续语音中运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加有效的基于故事提高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正确率,如何更加有效的稳定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运用。
关键词:故事;音位;连续语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案情况:
小宝,二周岁植入耳蜗。2周岁5个月来我园进行听觉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现已在普通幼儿园小班进行融合,语言环境好,易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人工耳蜗重建效果最适,现处于听觉理解-短文理解阶段,第二阶段音已构完成,但舌根音/g/、/k/还不稳定。能用8字左右的句长与人沟通交流,能完成简单的看图说话和故事复述。
舌根音/g/已习得,单、双、三音节词完成较稳定,但也易出现舌根上抬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同时在句子中的表述完成也不是很理想。
二.个训目标
这节课是选用《婴儿画报》中的故事《点点和豆豆》,基于幼儿的现构音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行改编完成的教材。这节课通过故事中带有的/g/音的词,完成/g/音在连续的语音中的运用。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不仅强化了/g/的构音,巩固了常识性的知识,还提高了听觉理解的短文理解的能力。在根据内容进行个训目标的设定时,我将目标分成了听觉、语言和言语三个方面。
听觉:1.听觉记忆:听故事,回忆出故事中出现的事物
2.听觉理解:把握故事内容,能够完成简单的问答
言语:3.连续语音中舌根音/g/的构音正确率达100%和强化舌根音/g/相关词语在句子中的发音清晰度。
语言和认识:4.理解故事内容,能够通过引导完成故事的复述
5.认知并了解不同的食物生长在不同的季节。
三. 训练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你猜个谜语,小耳朵认真听“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师出示“小青蛙”的图片,揭开谜底
师:小青蛙怎么叫的啊?(学生模仿青蛙叫声,尝试发音“呱呱呱”)
(前测,了解学生声母/g/的发音情况)
(二).导入故事,请幼儿听故事
师:今天好朋友小刺猬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的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好吗?
1.听故事,完成短文理解
(1)故事里面有谁?
(2)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2.分段讲故事,完成长句理解
(1)小刺猬怎么把找到食物扎到自己身上的?
(2)小刺猬妈妈把他们找到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3.巩固故事内容,根据故事的图片提示,简述故事,观察/d/、/t/音位词在句子中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三).小刺猬背果果
1.观察刺猬背上的食物,并说出名称。
2.数一数小刺猬背上的食物的数量,并找到相应的数字小花。
(通过《小刺猬背果果》引导幼儿强化数数能力,进行拓展练习。)
四.教学反思:
(一)在选材中结合目标音位和融合教学
接受本节课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孩子是在普幼融合一学期的孩子,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考虑了孩子的语言水平,还会对融合班级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为孩子更好的发展语言水平,我将其在个别化康复训练中已习得的目标音位/g/和绘本故事进行融合。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很好的将听觉记忆、听觉理解、言语巩固、语言发展相结合,贯穿在整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故事的分享中稳定目标音位词在连续语音中的使用。
(二)在图示中巩固发音方式
对于幼儿而言,更有趣味性的活动方式会更好的引起孩子的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将借助观看设备的发音位置引导,以及舌位图引导,让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舌根上抬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在猜谜环节的教学中,能够很快的完成舌跟音/g/的前测,同时请孩子喝水漱口的活动,让孩子也很快的接受了这种方式的构音方式引导,孩子能更快的发出/g/的本音。
实践证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在枯燥的发音方式练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在故事中学习目标音位
针对个案孩子的特点所创编的故事中,以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食物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在熟悉的目标音位词和喜欢的寻找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主动学习。
在故事的讲述中,请幼儿认真的听故事,完成“故事里面有谁?”的听觉记忆和“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到了什么好吃的?”的听觉理解两大听觉目标。并在听觉目标的回答中,完成目标音位词的正确发音和问题回答的句子表述。
(四)在复述中稳定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稳定性
让幼儿自主的复述故事,是对孩子整个个别化康复训练成果的评估。在孩子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能更好的听辨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使用的正确率和清晰度,也能很好的观察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五)在选词中提高/g/在舌尖音与舌根音转变时的正确率
在这个故事的设计中,我选用了打滚、地瓜、地瓜干和蛋糕这几个词语,在这几个词语中,我们看到有舌尖音/d/和舌根音/g/,在幼儿的语言中,会常遇到这样的词语,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进行舌尖与舌根的轉换,那么在连续的语音中就会出现吞字漏字。这样的选词,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舌灵活性,提高目标音位的正确率。
(六)在家庭康复中巩固发音部位
在我们的个别化教学中,少不了集体教学活动和家庭康复的相互协助巩固。在本节课作业中,让家长利用饭后和早晚刷牙的机会,有意识的练习漱口,借助“漱口法”巩固对声母/g/发音部位和方式的感知
基于幼儿年龄特征,言语能力,完成符合幼儿的故事创编中渗入目标音位,不仅可以巩固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使用,更能提高了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使用的正确率,更能增强了孩子的言语表达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故事;音位;连续语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个案情况:
小宝,二周岁植入耳蜗。2周岁5个月来我园进行听觉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现已在普通幼儿园小班进行融合,语言环境好,易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人工耳蜗重建效果最适,现处于听觉理解-短文理解阶段,第二阶段音已构完成,但舌根音/g/、/k/还不稳定。能用8字左右的句长与人沟通交流,能完成简单的看图说话和故事复述。
舌根音/g/已习得,单、双、三音节词完成较稳定,但也易出现舌根上抬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同时在句子中的表述完成也不是很理想。
二.个训目标
这节课是选用《婴儿画报》中的故事《点点和豆豆》,基于幼儿的现构音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行改编完成的教材。这节课通过故事中带有的/g/音的词,完成/g/音在连续的语音中的运用。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不仅强化了/g/的构音,巩固了常识性的知识,还提高了听觉理解的短文理解的能力。在根据内容进行个训目标的设定时,我将目标分成了听觉、语言和言语三个方面。
听觉:1.听觉记忆:听故事,回忆出故事中出现的事物
2.听觉理解:把握故事内容,能够完成简单的问答
言语:3.连续语音中舌根音/g/的构音正确率达100%和强化舌根音/g/相关词语在句子中的发音清晰度。
语言和认识:4.理解故事内容,能够通过引导完成故事的复述
5.认知并了解不同的食物生长在不同的季节。
三. 训练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你猜个谜语,小耳朵认真听“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师出示“小青蛙”的图片,揭开谜底
师:小青蛙怎么叫的啊?(学生模仿青蛙叫声,尝试发音“呱呱呱”)
(前测,了解学生声母/g/的发音情况)
(二).导入故事,请幼儿听故事
师:今天好朋友小刺猬给我们准备了很多的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好吗?
1.听故事,完成短文理解
(1)故事里面有谁?
(2)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2.分段讲故事,完成长句理解
(1)小刺猬怎么把找到食物扎到自己身上的?
(2)小刺猬妈妈把他们找到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3.巩固故事内容,根据故事的图片提示,简述故事,观察/d/、/t/音位词在句子中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三).小刺猬背果果
1.观察刺猬背上的食物,并说出名称。
2.数一数小刺猬背上的食物的数量,并找到相应的数字小花。
(通过《小刺猬背果果》引导幼儿强化数数能力,进行拓展练习。)
四.教学反思:
(一)在选材中结合目标音位和融合教学
接受本节课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孩子是在普幼融合一学期的孩子,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考虑了孩子的语言水平,还会对融合班级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为孩子更好的发展语言水平,我将其在个别化康复训练中已习得的目标音位/g/和绘本故事进行融合。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很好的将听觉记忆、听觉理解、言语巩固、语言发展相结合,贯穿在整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故事的分享中稳定目标音位词在连续语音中的使用。
(二)在图示中巩固发音方式
对于幼儿而言,更有趣味性的活动方式会更好的引起孩子的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将借助观看设备的发音位置引导,以及舌位图引导,让幼儿可以直观的看到舌根上抬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在猜谜环节的教学中,能够很快的完成舌跟音/g/的前测,同时请孩子喝水漱口的活动,让孩子也很快的接受了这种方式的构音方式引导,孩子能更快的发出/g/的本音。
实践证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在枯燥的发音方式练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在故事中学习目标音位
针对个案孩子的特点所创编的故事中,以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食物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在熟悉的目标音位词和喜欢的寻找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主动学习。
在故事的讲述中,请幼儿认真的听故事,完成“故事里面有谁?”的听觉记忆和“小刺猬乖乖和哥哥找到了什么好吃的?”的听觉理解两大听觉目标。并在听觉目标的回答中,完成目标音位词的正确发音和问题回答的句子表述。
(四)在复述中稳定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稳定性
让幼儿自主的复述故事,是对孩子整个个别化康复训练成果的评估。在孩子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能更好的听辨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使用的正确率和清晰度,也能很好的观察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五)在选词中提高/g/在舌尖音与舌根音转变时的正确率
在这个故事的设计中,我选用了打滚、地瓜、地瓜干和蛋糕这几个词语,在这几个词语中,我们看到有舌尖音/d/和舌根音/g/,在幼儿的语言中,会常遇到这样的词语,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进行舌尖与舌根的轉换,那么在连续的语音中就会出现吞字漏字。这样的选词,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舌灵活性,提高目标音位的正确率。
(六)在家庭康复中巩固发音部位
在我们的个别化教学中,少不了集体教学活动和家庭康复的相互协助巩固。在本节课作业中,让家长利用饭后和早晚刷牙的机会,有意识的练习漱口,借助“漱口法”巩固对声母/g/发音部位和方式的感知
基于幼儿年龄特征,言语能力,完成符合幼儿的故事创编中渗入目标音位,不仅可以巩固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的使用,更能提高了目标音位在连续语音中使用的正确率,更能增强了孩子的言语表达和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