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专业的技能人才,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教育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投入。中职院校的学生较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较差。语文科目在教学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法,可以丰富中职教学的教学方式。职业精神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养成的精神,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以带动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职业精神渗透法;中职语文教学;运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94-02
   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精神理念,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就业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中职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内容,将语文教材内容与职业精神结合起来。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教学内容与就业内容不一致等问题。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通过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没有贯彻落实良好的教学理念,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灌输职业精神或者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学生没有紧迫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将教材当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语文与今后就业的关系。教师过度依赖语文教材,将语文课堂当作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关系,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主动探索语文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职业精神渗透法的概述分析
   职业精神渗透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职教学方法,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数与未来的就业内容有关,因此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单纯凭借语文知识理论学生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应对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职业精神与人们的就业活动息息相关,是指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和操守,学生在从事某项职业时需要遵守的精神、所需具备的能力和自觉等。目前在社会中主要是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主要包括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部分,给学生渗透职业精神,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就业的方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业、立业等,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职业精神渗透法应广泛应用到中职、高职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对接学习内容与就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三、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一)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从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出发,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敢为人先、善于表现、兢兢业业、敢于创新等内涵,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敬业、勤业的人物形象,诸如铁人王进喜,为了挖出石油,王进喜身先士卒,口中喊着“石油汉子,呦嘿,一声吼啊,呦嘿!地球也要,呦嘿,抖三抖啊,呦嘿”的劳动号子。在学习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要重点表彰人物的敬业精神,让学生感触深刻,既而主动向优秀的就业人士学习,激励学生树立职业精神。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爱岗就业的例子,教师在讲解阅读技巧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职业精神。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整篇文章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为核心,深度剖析了职业精神在社会上的价值。依赖教材文章为学生讲解职业精神,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而且还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同时,也要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中职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加一些基础的教学设施,让教师借助教学设备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除了影视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节目,如“感动中国”等,让学生学习优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就业精神。教师要丰富讲课的形式和讲课的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职业精神的伟大之处,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就业人。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职业精神知识的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中职学校要加大教育投资,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和资金支持,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实践活动,提前感受就业的压力,熟悉就业环境,帮助学生对接就业知识。学校也可以成立相关的就业咨询部门,设置专门的岗位,配备相应的教师为学生解答对未来就业的疑惑。教师不要过度依賴语文教材,可以鼓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课外资料中掌握语文教材中不涉及的内容。    (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渗透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如果写作水平比较高,就业范围就相对比较广泛,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的选择。互联网社会,就业离不开求职简历和应聘书,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学生需要写好一份优秀的应聘书。教师可以增加写作训练的内容,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可以准确捕捉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和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与文字关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例如文案编写工作,为了让学生具有独立撰写稿件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灌输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写作水平可以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首先就在于求职信的编写,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需要准备个人简历,简历的编写就可以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写作部分给学生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环节和流程。教师可以将岗位上或者职场上经常应用到的写作方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爱上写作,深刻理解写作的作用和意义。据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写作水平整体比较低,容易出现凑字数的现象,对周围的写作素材缺乏敏感性,不能有效借助周围的素材完成文章的创作。教师要善于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写作水平或者写作能力高的學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主动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各种体裁和各种主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写作思维,这样语文课堂的内容会得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写作水平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将求职信和应聘书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告诉学生,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指导,及时改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求职信和应聘书的编写要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当今社会上比较著名的作家,让学生学习作家身上的职业精神,鼓励学生学习优秀作家身上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为了将写作内容与职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提升职业精神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文章内容不仅可以反映职业精神,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动脑筋,深度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写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完善教学环节。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重视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写作竞赛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要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就业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就业知识,让学生学习职业精神。中职学校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引进专业的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就业部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精神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艳琴.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J].文学教育(下),2021(1):156-157.
   [2]曹琳,杜鹏,张倩.职业精神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作家天地,2020(22):31-32.
   [3]袁正龙.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2020(31):42-43.
   [4]吴波.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21):55-56.
   [5]胡彩玲.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14):70.
   [6]贺正颖.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127-128.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行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复合型。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依然存在:分科式教学无法形成学生系统性认知;机械式训练无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讲座式授课无法发展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的问题。STEAM教育具有统整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特点,基于STEAM教育理念,通过课程重构、改革课程实施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开展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进行战略性重构的对策。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104原03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经济职能与市场经济机制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
摘要:立足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针对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借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辽宁省民营经济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辽宁;民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079原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2021
对网红概念形成、网红兴起原因、网红发展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梳理网红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网红发展的现存问题.基于当前自媒体环境的生态结构,重新审视问题并剖析问题产
摘要:通过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雷锋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之中,大力挖掘作为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的雷锋精神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揭示作为宝贵育人资源的雷锋精神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时代新人的培养规律,探究雷锋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路径,旨在大力培育能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新人;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
摘要:当前,我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启程期和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期。与之相应,政商关系具有了“亲”“清”的新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能够保证市场起决定作用,能够促成政商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促进政商关系的变革与转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政协的职责所在。为此:一要以统一战线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发展平台;二要发挥自身独特的对政府简政放权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