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lan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中英语课程任务、英语教学社会环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入世”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面临着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问题。各种语言技能是交际的必要手段,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知识无疑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化教学,这已是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借助于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体现,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着不同生活方式的存在。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况且,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英语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块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传播和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的阵地。
  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教授文化涵义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董亚芬教授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很重要的。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不仅要教授它的字面含义,还要介绍其文化内涵,使词汇真正具有交际作用。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语言中蕴涵着不同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离开了文化,语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言教学中,一个词、一种表达方式都可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这种文化信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传授目的语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等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其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价值观。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培养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知识,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一种移情能力。高年级应着重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培养,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英语中存在大量礼貌用语:“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Good day! Many thanks! Don’t mention it. Excuse me. ”等等。授课中,教师对学生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加以讲解,可对学生在语言习惯及行为举止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学生对人际交往中文明礼仪有更深的理解。由此可见,注重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教育,无论对于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的交流,对于他们本身的英语学习,还是对他们自身的修养、品德和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一方面使我们的学生大量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利用英语这一工具,介绍和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实现和世界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也使他们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沟通的使者。例如:“龙”一词在不同的文化中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眼中,“龙”是权力、地位和威严的象征,它成了一种图腾,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但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龙”被赋予了截然了不同的含义,“龙”是邪恶和残暴的化身。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纯正英语,我们的教材多是节选外国报刊或文学作品。这样,教材中很少见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成果的文章,致使学生中出现谈起西方的圣诞节头头是道,说起中国的春节则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反映了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不足和空白。教师在教授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介绍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对中外文化的比较、鉴赏中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文化修养,这是英语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教授的文化内容还比较浅显,甚至有些是老生常谈。要使文化教学迈上系统化的台阶,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和中外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见缝插针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文化教学。
其他文献
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能在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种植。我国0.67亿公顷耕地中盐渍化土壤约占10%,但是玉米的耐盐能力比较低,当盐度大于17 mmol·L-1时,50%以上的植物生
该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鲁麦5号、济南13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um)及其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12个种质系为材料,对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特点和细胞学特点进行鉴定,在此
摘 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出路在于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此,要大胆让学生上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自己的学习是效率;要坚持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课堂动起来;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自己动手,制作各种知识卡片。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现代化 语文课堂活动 学生上网 课本剧表演 卡片制作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已十有余年,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深感无奈
该文综述了白芝麻杂种优势及其研究进展,概述了黑芝麻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对黑芝麻品种间和两系间杂种F1的杂种优势进行统计分析,对黑芝麻杂种F1的性状遗传
春化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环节,通过低温春化过程可以有效调控小麦幼穗的发育及分化进程,进而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抗冻能力和籽粒产量与品质。因此,开展小麦春化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小麦抗冻和高产分子育种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小麦对春化响应的转录组及其在春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谱,并对与春化调控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鉴定,
摘 要:生物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知识的教学,其关健是概念教学。不同的生物学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也不一样,本文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生物学概念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生物学概念的传递。  关健词:生物学 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内容和要求上较以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起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现
本研究选用稻米营养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7个籼型不育系(浙协2号、协青早、浙南3号、珍汕97、冈朝1号、V20、作5)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亲本(T49、测早2-2、26715、102和1391),在1998和1999年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得到稻米4个发育时期(分别为花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杂交一代F_1、杂交二代F_2以及亲本种子。利用FOSS NIRSystems 5000型近红外仪
本文针对安徽油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优质油菜与常规油菜混杂种植以及各项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转化等问题,利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开发的雄风智能化专家系统开发平
本试验于2013年-201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采取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大穗型小麦品种济源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选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进行拌种和喷洒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根系生长、茎蘖数、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灌浆速率及产量的调节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特征具有良好的
培育和利用抗除草剂品种是当前控制杂草危害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对现有的谷子抗除草剂基因Srf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将极大地促进谷子抗除草剂育种的进程。 本研究对谷子F_2代分离群体进行了特异PCR和AFLP标记研究。研究目的包括:1.筛选与抗除草剂基因Srf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图位克隆该基因做准备;2.建立一套适合于谷子应用的特异PCR和AFLP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