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尿激酶对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外向通透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视网膜血管再通是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研究证实,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可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复合体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

目的

用伊文思蓝(EB)玻璃体注射法观察尿激酶眼局部注射后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外向通透性的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各组大鼠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将尿激酶350 U(商品单位)4 μl注入右眼玻璃体腔,同容积的PBS以同样方式注射作为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大鼠将10 μl 1 000 U尿激酶注入右眼球后组织,等容积的PBS以同样方式注射作为PBS球后注射组。上述药物注射后24 h,所有大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分数0.5% EB 4 μl。EB注射后4 h摘取大鼠右侧眼球,完整取出玻璃体并以甲酰胺温浴萃取EB。所得提取液以甲酰胺-分光光度法检测EB的质量浓度,并据此推算大鼠玻璃体腔内EB的质量浓度,对各组间大鼠玻璃体中EB质量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

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呈淡蓝色反光,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血管;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呈蓝色,眼底血管不易显示,而PBS玻璃体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均呈深蓝色反光,眼底无法窥见。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大鼠玻璃体的甲酰胺EB溶液吸光度(A)值分别为0.181±0.008、0.450±0.017、0.330±0.009和0.436±0.012;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腔内EB的质量浓度为(0.266±0.014)g/L,明显低于PBS玻璃体注射组、尿激酶球后注射组和PBS球后注射组的(0.667±0.026)、(0.496±0.015)和(0.657±0.017)g/L,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406,P<0.01),其中尿激酶玻璃体注射组大鼠玻璃体EB质量浓度均明显低于其他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大鼠眼局部应用尿激酶可增加BRB的外向通透性,玻璃体腔内注射EB是检测大鼠BRB外向通透性的可靠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全部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使用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13 MHz。患者取仰卧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血流Adler分级并测量阻力指数(RI)。 结果 50例乳腺良性肿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有关青年人胃癌方面的文献报道日趋增多。现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5年3月胃镜检查出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20例的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青年
背景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年龄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村镇密集,这种复杂的地表障碍给三维地震勘探的炮检点布设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当前面临着复杂地质目标的精细勘探,需要应用高采样密度的“两宽一高”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高分辨力CT(HRCT)同机联合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
青光眼是一种以进行性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发生特征性退行性改变。热休克蛋白(HSP)属于应激蛋白超级家族,可在各种应急刺激下诱导产生。HSP具有分子
背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严重的视网膜出血预后不佳,目前对影响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探索其相关因素有助于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目的研究健
背景 视觉发育可塑性与弱视治疗时间和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synapsin(突触素)作为一种突触前特异性蛋白家族,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目的 动态观察正常小鼠视皮层内synapsin蛋白表达水平(T-synapsin)及其磷酸化水平(p-synapsin)随生长和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 选用清洁级健康新生C57BL/6小鼠42只,分别于出生后第7、14、21、28、35、42、60天
背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进展是视光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学者采用附加底朝内(BI)三棱镜的方法控制近视的进展,然而由于改变眼的集合会影响调节反应,因此这种方法的效果值得讨论。目的观察正视眼附加不同性质的三棱镜后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正常受试者22人,年龄21~27岁,受试眼均无屈光不正。受试者分别自愿接受未附加三棱镜、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