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不对等:能否花自己钱办自己事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nw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3日,在审计署官方网站上,密集发布了《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7份审计公告以及审计报告和部分审计公告的解读。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也详细地指出了审计发现的问题。逐项梳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后发现,财政体制改革尚未充分实现权责对等的目标,为相关行为主体钻制度空子提供了机会。
  探寻审计发现问题的根源
  审计报告涉及中央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扶贫资金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金融审计、中央企业审计等7个领域,列举了审计发现的0余项问题。其中,有关预算分配和管理、转移支付管理、财政资金统筹和监管、“放管服”改革、涉企收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利用部门影响力或行业资源违规收费、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应倾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追寻其背后的原因,最终均会被直接或间接地带到财政体制改革层面。
  第一,预算分配和管理是以权责划分为基础的。只有在明确政府职能范围、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够编制部门预算和各级政府预算,才能为满足政府行使职能和事权的需要匹配相应的财权财力。在审计报告的问题中,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投向竞争领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介入了市场机制能够自主调节的领域;预算归属不明确、预算执行率不足、部门预算的结转结余较大、基建项目推进缓慢、投资闲置等问题,很大程度是政府部门之间分工和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欠合理、欠清晰导致,因为权责不对等的预算必然难以执行到位;在地方的基建投资执行中被调整为中央本级支出的问题,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稳定,被随意调整,其背后实际上是划分的不合理、不规范。
  第二,转移支付的性质决定于权责对等。转移支付的产生,起因是地方政府履行本级事权的财力不足,或者是中央政府对委托给地方政府代行的事权、共同事权出资。补充地方财力不足的转移支付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委托事权、共同事权的出资为专项转移支付。审计发现转移支付管理还不完全适应改革要求,大多可以从权责对等的角度找到原因。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指定用途、与专项转移支付界限不明晰的原因是对事权归属于中央还是地方没有清晰界定,一般性转移支付背后的支出责任与中央委托事权和或中央地方共同事权发生错配。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不健全的原因是中央对委托事权与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已经履行完毕但仍然出资,责超出了权的范围。专项资金安排交叉重叠的原因是中央政府部门间的支出责任界限模糊,对同一事权从不同渠道出資。而专项转移支付未细化到地区的原因除了执行不到位外,也可能是无法细化,即中央与地方的事权没有划分清楚,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没有达成共识,地方无法配套。
  第三,地方行使事权的财力不足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甚至违规举债。在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基础上,地方为了履行支出责任需要足够的财力,一方面依靠自身筹集,另一方面依靠转移支付。由于目前专项转移支付大部分需要配套,一般性转移支付也有很大部分被指定用途,加之地方主体税种缺位,“放管服”改革和涉企收费治理对收费渠道收紧,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发债。但是,基于对风险的管控,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受到限额管理,公开发行债券筹集的收入与对财力的需求不匹配,缺口部分极有可能通过违规举债弥补。由此可见,审计报告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源,仍然可归为权责不对等,只是已经超越了支出端,扩大至收入端,即财权财力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不对等。
  第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应倾向直接决定于体制因素。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立足于眼前而不是长远的行为往往出现在体制改革阶段。从1994年分税制开始,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依次经历了以“事权与财权相结合”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为原则的阶段。随着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号)的出台,新阶段的改革思路逐渐明朗。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适应的情况仍然较多,地方政府基于未来的预期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抓住新旧体制转换的空挡,力求实现短期目标。审计报告中列举的种种地方追求短期效应倾向,就是地方政府预期自身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即将被科学划分并被固定下来,在此之前尽量多地争取、占有和使用中央资金,尽可能少地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
  第五,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的实质是权责不对等。审计报告显示的其他问题,包括“放管服”改革具体措施的不完全落地、涉企收费机制不健全、利用部门影响力或行业资源违规收费等问题,表现为政府与市场关系未理顺,其实质仍是权责不对等。一些本应属于市场的职责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前提下需要政府干预,成为政府事权,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政府应逐渐退出,政府的身份也应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但是出于利益的驱使,政府倾向于“抓权推责”,又要做事又不愿出钱,在与市场权责未划分清楚时,会把支出责任转移到市场主体的身上。沿着上述问题的线索可以发现,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还没有实现既定的权责对等目标。一是中央事权让地方代为履行并且让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二是中央事权虽然由中央部门及其垂直机构在地方履行,但因管理不到位,将支出责任转移给地方政府或伸手向企业收费。三是中央地方事权划分不清晰导致的支出责任主体模糊,进而导致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混乱,影响效率。四是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总的财政能力与总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对等,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速累积。
  厘清权与责,审计助推财政体制改革
  事实上,财政体制改革要实现权责对等的目标,需要厘清一个简单的逻辑——办谁的事,花谁的钱。实践中可以大致分成几种情况:
  一是办别人的事花自己的钱。这种情况节约但是低效,为了省钱可能会偷工减料,最后事情办不好。二是办自己的事花别人的钱。这种情况既浪费又低效,还会被出资方附加条件,包括配套资金等,最终实现了出资方的目标却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三是办别人的事花别人的钱。这种情况也是既浪费又低效,很可能会挪用资金去办自己的事,也可能会挥霍、中饱私囊。四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只有这种情况才能又节约、又高效,其内在原因是“权责对等”。但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是有条件的,即受钱和能力的制约,钱不够或者能力不足时就需要寻求支持,这种支持是纯粹的财力支持,而不应附带条件。此外,还存在着共同事务,那就需要寻求合作,共同出资共同做事,但在合作中仍然要本着权责对等的原则,按照收益配比成本。
  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部分的第一条就是“继续深化财税领域改革……推动形成权责清晰、更加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财税体制”,即从“治本”的角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近年来,审计在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助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还可有更大的作为,因为审计在揭示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中央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对等、政府部门之间权责模糊等体制层面的情况有独特优势。建议未来审计重点关注如下财政体制改革内容:
  一是重点关注政府职能定位是否清晰,有没有财政包揽可由市场调节或社会提供的事务,或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关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否明确,有没有地方政府承担应由中央政府负责的事务或支出责任、中央政府承担应由地方负责的事务或支出责任的情况。三是重点关注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是否得到有效履行,分析出资比例是否合理,有没有落实到位,有没有相互推诿、不当竞争等情况。四是关注地方政府履行其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财力是否充足,融资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注重成本收益的配比,获得的转移支付是否不当被转变性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审计署财政审计司)
其他文献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为完成好党中央交给的这一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商务部党组在首届进博会期间,成立了派驻首届进博会工作人员临时党总支。针对临时派驻党员干部多、岗位分布广、工作任务重等特点,临时党总支以强化政治担当为重点,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支撑,灵活务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现重大业
有媒体报道,为了有足够的痕迹资料,一些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在走访贫困户、下村巡河、单位开会时,多带几套衣服,在不同的地方换不同的衣服轮番拍照。这样,在上面来检查的时候,就能拿出很多的痕迹资料,检查也就能顺利通过了。  类似“换衣式”摆拍,“填表式”扶贫、“卷宗式”总结等形形色色的乱象问题,并不鲜见。有处处留痕、怕担责的“软骨病”,更有事事晒痕、求提拔的“表功症”,能力不够摆拍来凑,大搞材料美化,纸上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明责履责尽责,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营造人才辈出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党建和业务互相促进,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牢记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永葆政治机关鲜明本色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制定贯彻落实《中共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深交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不断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涵养政治生态,引领交易所改革发展行稳致远。坚定政治信仰  深化理论学习,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领导班子带头
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中央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光大集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全会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
武汉市直机关工委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一是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纳入各单位党组(党委)履职尽责责任清单和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压实党组(党委)抓党建促脱贫第一责任。二是選派素质好、能力强、作风硬、能干事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行工作纪实与“一定双评”制度。三是开展市直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建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活动阵地,并将各对口扶贫村的党支部书记、党员纳入市直单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主动与苏州市、温州市等兄弟城市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去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嘉定积极探索与长三角更多兄弟城市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这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内涵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其深刻内涵就是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摆在首位的,是管总的、管根本的,是党的建设的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大局,狠抓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党建工作为助推力,坚持党建促业务,推动重点工作落实。不断强化支部党员理论学习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
百色市检察院以“党建 ”为重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 文化”,为党建注入新活力。一是打造红色文化课堂。通过组织开展敬献花篮、参观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参观革命旧址讲授革命故事等活动,打造5个现场体验课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院领导带头上专题党课,充分调动干警走、听、看、品等直观感受和心理感受。二是建好红色文化阵地。制定了《百色市检察机关以“继承红色基因,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