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化阅读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
  一、前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多呈现的是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模式。阅读课上,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压抑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创造性,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倡导个性化阅读,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突出学生的阅读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三国》就有一千个曹操、刘备、诸葛亮。阅读就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也是体现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解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画,有得而注,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读自悟。朗读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底;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画一画桂林山水;兴趣广泛的学生,可以搜集桂林山水的风景资料与图片,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爱思考的学生,可以提出疑问,大家一起探讨;喜欢写诗的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对桂林山水美景的欣赏。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去理解、思考和感悟课文,然后交流、汇报所得,同时展示自己的個性,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适时引导,完成阅读目标
  课堂阅读教学是在一个教学共同体中进行的。整个班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语言表达的局限等,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不够深入。因此,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学习,完成阅读任务。
  六年级下册《一夜的工作》一文反映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工作的劳苦,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尊重、热爱、敬佩之情。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此文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引领,给学生讲总理的生平及有关故事,让学生走近总理,了解总理,感受总理的简朴、劳苦。教师可以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诵总理患癌症后一日的工作和半年的工作安排,进而体会总理不辞劳苦,一心为他人的品质,使他们慢慢产生并加深对总理的敬佩之情,感受总理人格的高尚,理解作者的自豪之情。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指导性的阅读目录,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另外,还可以多组织读书活动,通过朗读比赛、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书香学子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多思,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总之,个性化阅读应以人为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的阅读个性;既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又要尊重作者的意图和愿望。另外,教师还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其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礼霞.个性化阅读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2):29-33.
  [2]严佳梅.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几个关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9):35-36.
  [3]张惠芬.基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95.
  [4]刘义民,董小玉.“个性化阅读”反思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54-5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整理和提升,过去有很多的教师总是忽视复习课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要想上好复习课,就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全面回顾已学的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方法;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英语复习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英语知识的总结、归纳、整理和提升,它既能帮助学生再次夯实小学阶段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