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接驳浅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ng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慢行交通系统作为逐渐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昆明这样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城市里,轨道交通的建设为不断提升塑造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慢行空间作为轨道交通客流集散的重要途径,慢行系统的合理化建设程度直接体现着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慢行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相关规划设计工作,积极推进昆明轨道交通慢行系统的改善,辅助并引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完善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是当前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慢行  接驳  换乘  便捷  空间  配套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系统作为逐渐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走进大众的视野,甚至作为一个单项工程被列入重点研究范围内。伴随慢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需要充分合理化精细化的慢行系统接驳设计来引导实现客流的有效疏散。如何将不断扩张的轨道交通线网与其他市政道路交通之间有机接驳,让城市交通系统更加合理化,依然是当下需要研究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已投入运营的站点进行考察调研,对已经实施的慢行系统接驳进行剖析完善,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逐步探讨慢行接驳衔接规划设计的要点,因地制宜的对未来的布局提出部署策略。
  1  慢行系统接驳是各类交通联系的重要载体
  慢行系统既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也是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补充。构建轨道交通慢行接驳系统不能仅限于轨道交通本身考虑,更不能仅限于已运营或即将建设的路线考虑,而是需要结合线网规划,借助公交系统、非机动车系统、步行系统等其他交通方式,并辅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的综合配置,形成便捷、顺畅的交通网络,提高市民通过慢行出行的可达性。就昆明来说,目前运行的路线尚未成网,轨道交通的辐射面积不够宽广,车站周边慢行接驳设施比较有限,服务范围受限,通过慢行系统接驳的合理规划建设,结合其他公共交通共同合理引导构建市民出行的完整路径,使其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补充,真正实现其交通联系的载体作用(见图1)。
  2  慢行系统接驳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交通本身就是以便利来尊重人性与生活真谛的,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繁忙快速的生活节奏及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无一不在促使着轨道交通的高强度建设,使得城市空间的联系得以更加紧密。藉由轨道交通建设衍生出来的慢行系统工程,既是城市建设的归宿,也是科学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支撑。慢行系统作为交通工程的一项重要附属工程,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是无可替代的交通方式,是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且又比较特别的存在。从优化昆明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交通网络结构角度看,慢行系统接驳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衔接组成的一个必要环节,是交通工程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
  3  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延伸出来的慢行系统接驳建设
  就昆明这座城市而言,早期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过于强调交通功能而忽视了衔接空间的相关性能,慢行空间场所不连续,沿线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因此,借助目前昆明轨道交通大力建设的契机,将原有零碎化的空间建成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网络,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环境优美、舒适便利、高度人性化的交通环境,让城市交通更人性化,让城市生活更富有诗意,才能真正为慢行系统的接驳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积极推进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接驳的规划,完善慢行系统接驳的建设,成规模有效应的使之形成交通网络,应从多方面着手加以重视与保障。
  (1)轨道交通慢行系统的建设不能局限于自身环境的打造,应与周围环境取得联系。
  昆明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接驳中,最常用的为面通过消防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结合、站前广场停车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入口广场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完善非机动车系统;或者通过铺装(广场铺装+盲道砖)设置,将站前广场、出入口广场与市政道路人行道的合理衔接完善步行系统。此外,高架站、地面站的慢行系統主要由消防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结合的慢行车道、站前广场的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以及过街通道、天桥与市政道路的衔接组成(见图2)。
  慢行系统工程建设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在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交通的接驳连通作用,以进一步为保证乘客过街及转换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做出合理的规划,才能自由的从慢行或轨道切换到二者有机结合的换乘模式,进而引导市民出行结构的合理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小广场、自行车停车场、景观绿化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将不同空间赋予相同的功能与主题贯穿整条线路,进一步使其与周边环境串联起来,打造出以出行通达为主,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一景”趣味性慢行系统,不仅创造出市民出行的便利环境,同时也为整座城市增添了新的风景线。实现了通行的同时,市容市貌也得到同步提升[2]。
  (2)完善配套管理方案,采取对应策略,规范慢行交通秩序,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从城市规划发展大局看,对昆明这样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建设尺度宜人、舒适便捷的慢行系统势在必行。慢行系统不仅对城市交通格局的优化、重塑起到调节作用,还带动与之相联系的公共资源的再配置。因此,要想切实解决短距离、慢生活的出行接驳,除了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之间的连接,还应与其他市政交通紧密衔接、互补配合,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做好与各方的良好衔接,实现轨道交通与周边环境的同步交流[4]。
  慢行系统强调对人的关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只有高度重视慢行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在用地规划阶段从宏观层面上合理布置用地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从大手笔大尺度到精细化地营造空间,让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控制在适宜慢行出行的距离内,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追求精致,实现交通空间生活化,将轨道交通沿线塑造成安全、畅达、有活力、现代化、人性化的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让轨道交通的整体品质得到提升[3]。
  在昆明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结合城市现状,根据市民出行需求,以连接功能为主,注重步行、停车、租赁等各类资源的串联,通过优化道路断面、增设必要的过街天桥或过街地道、完善各类指示标志,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和租赁点并改进其管理体制,对各类可利用的资源做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将各类集散地进行有效连接,组织完善城市不同交通功能的分工,合理构建慢行路径,规划出不同的慢行廊道,引导慢行系统的自然落成,提升轨道交通周边慢行系统的建设品质,切实解决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使其成为轨道交通交通系统的重要接驳方式,从而提升市政交通系统的可达性,让慢行交通一体化成为可能,才能为慢行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奠定根本[1]。
  4  结语
  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接驳设计实际,通过系统规划和布局慢行交通系统,连接完善城市交通环网,提出多层次多功能慢行交通网络的构建的必要性,加强轨道交通与市政交通的内外联系,让出行方式多样化和慢行设施的高密度布置来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性能,进而塑造出轨道交通与周边环境的良好的可达性,积极推进昆明轨道交通慢行系统的改善,辅助并引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完善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让交通为城市服务的同时更让城市增添色彩,是时代赋予昆明这座春城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竹.浅析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要点[J].城市建筑,市政·交通,2014(2):251.
  [2] 熊文.陈小鸿.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刍议[J].城市交通,2010(1):44-52.
  [3] 林栋.关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
  [4] 安娜.廊坊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7.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文化是兵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兵团文化;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着力构建兵
笔者自1994年4月-2000年4月,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以具有逐瘀化痰、消肿止痛功效的峻猛药物,制成软肝消肿止痛膏(本院制剂)外贴患处治疗晚期肝癌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三维城市模型(3D City Models,3DCM) 作为城市的三维逼真描述,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等相关领域提供了具有真实表现力的应用模型。本文针对关系数据库管理三维建模数据的一些问题,通过设计非关系MongoDB数据库系统,实现对纹理、模型数据的快速更新,并支持各类建模数据的快速出入库、快速更新、快速检索,并通过实验支持本文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旨在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治疗效果.全部病例进行了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检查,55/62例进行了核素心肌灌注显象;治疗组主要予参附注射液,观察临床相关症状、体
如今,大数据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真实性”。同时,大数据变革也引发了产业商业模式的变革、公共管理方式的改进,带来了社会生
党校是培训轮训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党性锻炼的重
泛碱现象常出现在建筑施工、园林绿化、道路桥梁、石材等领域中,也是各个领域中一项质量通病,一旦发生泛碱现象便很难处理。因此,本文从泛碱现象成因机理出发,分别深挖对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