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夏季银耳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野外层架式荫棚设计、栽培季节、栽培袋制作、灭菌及接种、菌袋培养、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高海拔地区夏季银耳栽培技术,该技术模式具有周期短、效益好等特点,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银耳;夏季;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86-02
  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别名白木耳,是一种食药两用真菌,深受消费者喜欢,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屏南境内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71%,夏季温暖湿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屏南县充分利用高山区气候优势,通过改善菇棚结构、改善培养基配方、控温控湿技术措施,创新高海拔地区银耳夏季栽培模式并进行推广,填补了市场在6—8月无鲜品上市空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16年全县栽培夏季银耳5 150万袋,产值1.2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 106万元。现将高海拔地区银耳夏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野外层架式荫棚搭建
  在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选择交通便利、水电方便、地势平坦、环境卫生、通风良好的地块搭建菇棚。荫棚分内棚和外棚,内棚呈“∩”形,摆放2个床架,床架宽90 cm,上下分6层,层距25 cm,2个床架中间留走道70~80 cm。棚内中间开宽50 cm、深50 cm的灌水沟,安装喷雾管道、风扇与日光灯,悬挂杀虫灯和黄板。内棚外搭遮荫棚(即外棚),呈“∧”形,中间高4.0~4.5 m,两边高3.2~3.5 m[1-2];棚顶盖厚约20 cm的芒草,内衬固定的塑料膜,外棚四周围上厚15 cm左右的草帘,并挂上活动的防虫网。棚顶中间、外棚开设通风窗,安装70目防虫网;棚上安装360°旋转水喷头,温度太高时通过棚顶喷水降温。
  2 栽培季节
  每年的5—9月(农历小满至处暑)是银耳夏季栽培适期,可栽培2~3期。
  3 栽培袋制作
  3.1 优化培养料配方
  根据陈爱靖[1]对夏季银耳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以及菇农生产实践表明,选择优质棉籽壳添加适量菌糠,能够满足银耳生长发育需要,并能降低成本。推荐配方如下:棉籽壳61%,银耳菌糠20%,麸皮18%,石膏1%,含水量53%~56%,pH值5.5~6.0。
  3.2 制袋
  采用12 cm×52 cm×0.004 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63 kg,松紧适度,袋口用线扎紧。采用直径为1.5 cm的打穴器在料棒单面均匀打上3个穴,穴深2 cm,用规格为3.3 cm×3.3 cm的食用菌专用胶布贴封穴口,穴口四周封严压密。夏天气温高,要求在5 h内装袋结束,并转入灭菌工作。
  4 灭菌及接种
  4.1 灭菌
  采用锅炉供气常压灭菌,将贴封好的菌包合理堆叠到灭菌小车上,前后叠的中间要留有空间,保持气流畅通。灭菌过程中,要求在4 h内温度达到100 ℃并持续15~18 h。灭菌后将料袋搬入经消毒过的接种室自然冷却。消毒方法:每1 m3空间用高锰酸钾5 g加福尔马林10 mL密闭熏蒸12 h以上。
  4.2 接种
  4.2.1 菌种预处理。选择菌丝生长旺盛,生活力强,种块处的团状菌丝饱满,香灰菌丝分布均匀,菌龄8~10 d,无杂菌与病毒污染的当家品种。在接种前12~24 h对菌种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备用[3]。
  4.2.2 接种方法。采用气雾消毒剂(55%二氯异氰尿酸钠)5~10 g/m3对培养室(接种室)密闭熏蒸30 min以上,待袋温降至28 ℃以下选择晴天夜间接种,接种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迅速,接种穴内菌种比穴口低凹5 mm。
  5 菌袋培养
  接种后,把菌筒排放在经杀菌、杀虫处理后的发菌室架上或以“井”字形堆叠培养,定期观察,发菌室要求阴凉干燥,通风透气、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接种后1~3 d,将室内温度调控为25~28 ℃进行抢温发菌,促进香灰菌丝迅速恢复、定植、封口,防止其他杂菌侵入,但要注意温度不得高于30 ℃,以防高温烧菌。菌袋培养4~5 d后,将室温调降至23~25 ℃,让银耳菌丝长入培养基内部,并逐渐形成白毛团。菌筒采用堆叠培养方式的,当菌丝伸出胶布外围时进行翻堆捡杂,将菌袋排于培养架上疏袋散热,排袋时穴口朝上,袋间距为3~4 cm,同时将受污染的菌筒用塑料袋装好,搬离室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4]。
  6 出耳管理
  6.1 割膜扩穴
  割膜扩空在接种后13~15 d,袋内菌丝发育占整个料面的2/3,菌袋两旁的菌丝尖端已出现连接时进行,用刀片沿穴口边缘圈割1 cm,连同穴口胶布去掉,穴口直径3.5~4.0 cm。
  6.2 盖纸喷水
  扩口后,立即覆盖经曝晒过的干净报纸,扩穴后,每天对空间和袋面报纸喷水2~3次,保持报纸湿润即可。刚开始几天每天向上掀动报纸1次,同时检查穴内黄水情况,黄水太多,要把它倒掉,或者加强通风,降低湿度。以后可隔2~3 d掀动1次,防止耳片粘纸。当银耳子实体长至4~5 cm时,将报纸取下,直接朝幼耳喷清洁雾化水,每天2~3次,长耳期要注意干湿交替刺激,使子实体肥厚,喷水管理直到成熟期。
  6.3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结合早晚喷水进行,每天3~4次,每次30 min,保持耳棚内空气新鲜。夏季白天气温高时关闭门窗,防止外面热风热气吹入耳棚,早晚打开门窗长时间通风,保持耳棚内空气新鲜,干湿交替,使原基在潮湿清爽的环境下,尽快分化成幼耳并长大。
  6.4 保湿养耳
  幼耳生长前期空间相对湿度保持为85%左右,接种后第22~30天提高到90%~95%。喷水多少和通风时间长短应视幼耳生长状况,发耳室内气温、空气湿度而定。耳蕊多,耳黄,耳片水珠少应多喷;耳蕊少,耳白,耳片水珠多应少喷;气温高多喷,气温低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   6.5 控温诱耳
  银耳子实体生长期内耳棚内温度应掌握为20~27 ℃,以25~26 ℃最好。温度高于30 ℃时要加强通风换气,并采用地上泼水、沟里灌水、棚顶上喷水方式降温。
  6.6 增光增白
  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打开耳棚内日光灯照射,可促进耳片色泽增白,耳片增厚,提高商品质量。
  6.7 停水造型
  接种后30 d左右,子实体长至直径12 cm左右时,进入成熟期。该阶段要停止喷水,将空间相对湿度降至80%以下,温度控制为23~24 ℃,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通风时间,促进菌筒内部水分及营养物质向子实体输送,使耳片变厚,伸展整齐,朵形圆正,获得高产高质商品耳。
  7 病虫害防治
  夏季银耳栽培中常见的病害有木霉、链孢霉、曲霉、青霉感染;常见的虫害有害螨、菌蚊、线虫、跳虫等。在防治过程中,要以农业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
  7.1 做好菇棚环境卫生
  清除菇棚四周垃圾、杂草,撒石灰粉消毒,菌筒入棚前每1 m3空间用气雾消毒剂5~6 g或40%甲醛溶液10 mL 高锰酸钾5 g熏蒸消毒。
  7.2 物理防控
  在菇棚门窗上安装70目的防虫网,防止菇蚊成虫飞入;菇棚内挂粘虫色板、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7.3 科学栽培
  一是配方搭配合理,含水量适合,拌料均匀,灭菌彻底。二是温、湿度调控及时适当,空气新鲜,防止高温高湿同时发生。三是要求水质洁净,喷水少量多次。四是选用无杂菌污染、生命力强的菌种。
  7.4 辅以药物防治
  菇蚊可采用蚊香或卫生粉熏烟防治。在 烂耳防治上摘除发病的子实体,挖掉烂基,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涂抹。 在白粉病防治上幼耳发病及时摘除,用石硫合剂涂抹患处。在螨害防治上空房用20%三氯杀螨醇800倍液、2.5%天王星2 000倍液进行喷洒消毒;出菇阶段将炒熟后的茶籽餅用纱布包好,放于有螨虫的菌袋旁进行诱杀。
  8 采收
  银耳菌袋收缩出现皱褶,变轻;耳片收缩,边缘干缩,有弹性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将废菌棒清除出菇房,自然风干后作为种植滑菇、猴头菇的原料。
  9 参考文献
  [1] 陈爱靖.夏季银耳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初报[J].食用菌,2010(5):36-37.
  [2] 李月梅.北方地区袋栽银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5):118-121.
  [3] 张传锐,赵树海,李燕,等.段木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6):51-52.
  [4] 屈朝晖.通江银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食用菌,2008(5):39-40.
其他文献
估算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去估算,估算方法不能不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在信息量不很充分的情况下作出
摘要 中油4号油桃具有早熟、产量高、便于贮藏和运输、果肉脆质、口感好等优点,中油4号油桃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相比于其他同类水果,中油4号油桃的质量较优,深受人们喜爱。本文总结了郸城县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郸城县中油4号油桃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桃;中油4号;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 微信公众号成为企业服务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微信公众平台具有针对性强,传播效率高; 方便快捷; 一对多传播, 信息达到率高; 成本低时效长, 可持续性更
传统的高校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形势。本文在分析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将信息资源管理的课
在数学世界里,0往往被许多人忽略.下面是我从许多数学问题中捡回了0,累积成了有关“0”的问题,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补0还原”、“加减为0”、“数乘为0”、“数值为0”等等多角
摘要 魔芋生产中,种芋大小对其产量与品质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了魔芋种芋不同规格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芋越大,膨胀系数越大,产量越高,建议生产中采用规格450 g以上的魔芋种芋。  关键词 魔芋;种芋规格;产量;膨胀系数;陕南  中图分类号 S6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78-01  魔芋是陕南山区主要经济作物,也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产业之一,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