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称:布绘双身大威德金刚
尺寸:长12CM,宽8CM
年代:约为18-19世纪
出地:内蒙古
购得:2005年6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介绍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法相,有单身、双身、2臂、4臂、18臂、34臂膊等不同的变体。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间把自己观成大威德金刚。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必须经过长期的观想训练,通过逐渐熏修,才能达到观修的娴熟,直至自在地观成本尊与本尊相应,从而具备本尊的功德而圆满成就。修行者一般是将本尊的唐卡或擦擦置于眼前,慢慢记忆的,而匝尕既没有大唐卡的携带不方便又没有擦擦的笨重,自然成为了修行者观修时的首选。笔者2004年8月到四川白玉县噶陀寺田野调查时,有幸参观僧人的闭关房,并在关房内见到了僧人观修用的匝尕。笔者收藏的一件大威德金刚匝尕的画工极为精湛,虽然形制小,但画工一丝不苟,精湛无比,与大唐卡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僧人在观修本尊时的严谨。密法观修功能是匝尕诸多功能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正是为了满足这个功能,历代画师才殚精竭虑,在艺术创作上精而又精,不断追求,使匝尕艺术达到了藏族绘画艺术的高峰。
名称:双身普贤王如来
尺寸:长为12CM宽8.5CM
年代:约估为17世纪
出地:安多地区宁玛派寺院
购得:2007年10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解说
这是一副双身普贤王如来法相,是笔者双身佛像收藏中绘制精美不可多得的上品,即便放大多倍在工艺与神韵上也不稍让于大尺幅唐卡。
双身佛像表达的是深邃的哲理,智慧与方便相合!绝非诲淫和性力崇拜!读者宜参读西北民大多识教授的相关著作中的论述,自可慧眼明亮。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飞速发展,进藏旅游的人更多了,但是如果不对藏族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一些,恐怕走马观花,甚至闹笑话。下面我介绍一下与匝尕艺术相关的文化常识。
藏传佛教本尊相应法的密法修行中,修行人的心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空性觉受;另外一条是法相缘起。空性是基础和根本,否则本尊法相很难生起,生起也不能相应其功德。在空性之中,本尊法相应缘而起,修行者将心续安住在空性之中然后任运观起本尊法相就实现了与本尊的相应,因为空性、甚深空性就是本尊的法身。佛教认为,一切诸法从因缘而生;本尊法相如理如法生起依待两种缘,一是修行者的空性觉受能在清朗无杂中使明体现前,二是对本尊的形象清晰观想。僧人修行密法前必须能明晓佛教中观哲学思想,就是为了通达空性;而第二个关键点就是面对一张清晰而令人欣悦的本尊形象匝尕,把一张这样的唐卡放在睁目可见的地方时时观瞻几乎是修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匝尕在密法观修中的关键性的作用。在修法中,修行者首先在诚敬的心境中起观,在深入地契入到空性之中的时候,观想起本尊的法相,然后,通过乐空双运的修行,以如幻观起的智慧,将本尊吸引到心中,最终在与本尊的三密相应中达以最终的圆满。所有藏传佛教密法修持的核心就是三密相应,所有本尊法修持仪轨的核心都是本尊的法相观想和在此基础之上的与本尊功德的相合。在藏传佛教的修持中,本尊的法相先是如幻生起,然后是真实契合,最后达到“本尊即收,我即本尊。”本尊的法相不但是修持中调摄心续的轨范,又是心性与法界的秘密庄严相互印证的依据。本尊的法相不是抽象的象征,而是具象的反映,是法界实相的称性功德的秘密又庄严的显现,这便是本尊法相观修的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对本尊的法相观修不清晰,便不能真实生起并与本尊相应,心相续中便不能生起“佛慢”,“我即本尊”的真实觉受不能呈现,最终修行的功德就无从获得了。本尊法相不但是本尊的“相貌”,更是本尊的“实相”,对金刚本尊法相的解读是打开金刚乘密法奥秘的锁钥。
尺寸:长12CM,宽8CM
年代:约为18-19世纪
出地:内蒙古
购得:2005年6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介绍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法相,有单身、双身、2臂、4臂、18臂、34臂膊等不同的变体。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间把自己观成大威德金刚。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必须经过长期的观想训练,通过逐渐熏修,才能达到观修的娴熟,直至自在地观成本尊与本尊相应,从而具备本尊的功德而圆满成就。修行者一般是将本尊的唐卡或擦擦置于眼前,慢慢记忆的,而匝尕既没有大唐卡的携带不方便又没有擦擦的笨重,自然成为了修行者观修时的首选。笔者2004年8月到四川白玉县噶陀寺田野调查时,有幸参观僧人的闭关房,并在关房内见到了僧人观修用的匝尕。笔者收藏的一件大威德金刚匝尕的画工极为精湛,虽然形制小,但画工一丝不苟,精湛无比,与大唐卡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僧人在观修本尊时的严谨。密法观修功能是匝尕诸多功能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正是为了满足这个功能,历代画师才殚精竭虑,在艺术创作上精而又精,不断追求,使匝尕艺术达到了藏族绘画艺术的高峰。


名称:双身普贤王如来
尺寸:长为12CM宽8.5CM
年代:约估为17世纪
出地:安多地区宁玛派寺院
购得:2007年10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解说
这是一副双身普贤王如来法相,是笔者双身佛像收藏中绘制精美不可多得的上品,即便放大多倍在工艺与神韵上也不稍让于大尺幅唐卡。
双身佛像表达的是深邃的哲理,智慧与方便相合!绝非诲淫和性力崇拜!读者宜参读西北民大多识教授的相关著作中的论述,自可慧眼明亮。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飞速发展,进藏旅游的人更多了,但是如果不对藏族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一些,恐怕走马观花,甚至闹笑话。下面我介绍一下与匝尕艺术相关的文化常识。
藏传佛教本尊相应法的密法修行中,修行人的心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空性觉受;另外一条是法相缘起。空性是基础和根本,否则本尊法相很难生起,生起也不能相应其功德。在空性之中,本尊法相应缘而起,修行者将心续安住在空性之中然后任运观起本尊法相就实现了与本尊的相应,因为空性、甚深空性就是本尊的法身。佛教认为,一切诸法从因缘而生;本尊法相如理如法生起依待两种缘,一是修行者的空性觉受能在清朗无杂中使明体现前,二是对本尊的形象清晰观想。僧人修行密法前必须能明晓佛教中观哲学思想,就是为了通达空性;而第二个关键点就是面对一张清晰而令人欣悦的本尊形象匝尕,把一张这样的唐卡放在睁目可见的地方时时观瞻几乎是修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见匝尕在密法观修中的关键性的作用。在修法中,修行者首先在诚敬的心境中起观,在深入地契入到空性之中的时候,观想起本尊的法相,然后,通过乐空双运的修行,以如幻观起的智慧,将本尊吸引到心中,最终在与本尊的三密相应中达以最终的圆满。所有藏传佛教密法修持的核心就是三密相应,所有本尊法修持仪轨的核心都是本尊的法相观想和在此基础之上的与本尊功德的相合。在藏传佛教的修持中,本尊的法相先是如幻生起,然后是真实契合,最后达到“本尊即收,我即本尊。”本尊的法相不但是修持中调摄心续的轨范,又是心性与法界的秘密庄严相互印证的依据。本尊的法相不是抽象的象征,而是具象的反映,是法界实相的称性功德的秘密又庄严的显现,这便是本尊法相观修的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对本尊的法相观修不清晰,便不能真实生起并与本尊相应,心相续中便不能生起“佛慢”,“我即本尊”的真实觉受不能呈现,最终修行的功德就无从获得了。本尊法相不但是本尊的“相貌”,更是本尊的“实相”,对金刚本尊法相的解读是打开金刚乘密法奥秘的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