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完型填空解题技巧之“三步曲”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jo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湖北省高考卷再到全国高考卷,完型填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许多专家和教师都说“得阅读完型者得英语高考”。完型填空确实是使高中学生感到迷茫困惑的题型,也是特别容易拉开分数的题型。完形填空的文章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通常来说完形填空鲜有标题,首句是不会留空白的整句。首句往往揭示整篇文章主题,因此可以通过首句提供的信息大致推断出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文章选用的体裁。在阅读完形填空中时常会因一些词语被抽掉变成空白,而导致阅读时出现暂时性的信息中断,但它仍然是一篇逻辑性强,语言结构完整的语篇。完型填空旨在考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在语篇中的综合运用及重建文意的能力,是高考中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考察的一类重点题型。通过完形填空这类题型可以更好地测验出学生在语言综合运用中达到的能力水平,包括学生对课标中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水平及运用程度,对整篇文章内部逻辑的把握,在具体语境中对于不同词语词性的判断、词义的辨析、词组的判断、短语的理解。在新高考下,英语学科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准确度降低错误率,在掌握课标中要求达到的基本词汇量以及基本语法之外,还需具备阅读学习中的“三大能力”即阅读、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同样是保证填空准确性的重中之重。基于完型填空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如何高效地做完形填空,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曲”。
  第一步:略读与揣摩,文章的首句恰似“一扇窗”,是全文的关键句。透过首句通常能够大致推断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文本主旨。作者在首句中通常会将整篇文章的核心信息抛出,学生需要在细致理解了文章首句后快速略读全文,在略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文章大致主旨内容、提及的关键情节等,并且对空白部分作出初步的推测。高中阶段,我们做得绝大多数完型填空文体都是记叙文、议论文或夹叙夹议型文体。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总结分析出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我们所说的main idea。作者通常会把这个要表达的main idea放在最后几句话,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故事的情节线索,通常这个线索作者是通过“欲扬先抑”表现出来,所以做题时切不可急躁,切忌“好事多磨”。那么在一篇完型填空中,我们快速阅读及略读全文后,就要重点分析开篇和结束句,要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尝试着分析出文章的main idea。部分學生之所以得分较低是因为他们只是在泛泛地一题接一题地做题,做完之后仍不知作者所云,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更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失去了我们做题的本意,失去了完型填空所要考察的核心意义。在新课标下,我们不仅仅是应试,应当是通过做题教会学生领悟人生的某些道理,或者让他们学习领悟某些中外文化,这才是考试、考察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通读全文的过程中要一鼓作气,初步理解短文讲述的大致意思即可,对于不太理解的细节内容直接略过,避免阅读中因对细节的过度纠结而导致思路的中断。
  第二步:分析与咀嚼,在初步了解大意后,对每句话进行细致分析,结合文本具体语境,根据前后文的大致语义,在空格中填入语法准确且切合句义的词语选项。这里的阅读重点就是我们所说的careful reading 。在大致了解了文章的main idea 后,我们再来认真的品位文章,就需要联系上下文,前后的段落,前后的句子,才能分析出答案。当然,这也要求学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若对单词不认识,既影响做题速度又影响做题效率。同时,在解题时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如排除法、搭配法、熟词生义法等,注意文章的语篇层面,单句层面。通过这一次深层次的咀嚼,进一步读懂这篇文章的细节内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解答完形填空的过程也是与文章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解答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自己与文本、作者的联系,分析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试图通过文本传达的信息,才能更精准、更快速地理解全文。
  第三步:浏览与校对,这是做完形填空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步骤。他们认为做完了题目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一遍对于拿高分至关重要,虽然它需要的时间不多。我们需要最后一次快速浏览全文,对于已经确定的答案可以一扫而过,而对于那些第二遍不能确定的答案,通过对文章再回顾品味,可能会茅塞顿开。此外,学生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结合上下文和前后段落及语句等提示信息,由终点向起始点反向思考,从而一步步推断出填空内容。
  当然不排除个别的空可能仍然在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这时切忌盲目修改,在此通过语感做判断不失为抉择最终答案的有效方式,这同样也是做完形填空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总而言之,提高完形填空解题能力,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磨炼,更要遵循解题步骤,合理运用解题技巧,运用适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如果坚持做到以上三步,我相信之后再见到完型填空题型时,学生就不会再畏惧,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
  【作者简介】曾丽,湖北省保康县保康一中。
其他文献
庞培,诗人、散文家。1962 年12 月生于江苏江阴。著有诗集、散文集15 部,获1995 年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 年“柔刚诗歌奖”。2002 年去常熟茆乡采集当地吴歌,花费一年时间撰写电视艺术片《白茆山歌》。作品被译成英、法、意、德多种文字。现居江阴。  骑坐在马背上,仿佛骑坐在无言地托举着你的神灵的手掌上。我是在神的掌心上移行……仿佛冲古寺的当家主持仍旧是那个名叫边登的僧人,他的年龄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壁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弹。”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形容当时抚琴人赵壁所弹五弦琵琶的佳句,名为《五弦弹》。诗中对弦音的描绘淋漓尽致,令人动容。而诗中所提到的“五弦”,即是出自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一种五弦直项琵琶,该琵琶琴轸分列琴头两侧,左三右二,通体用紫檀木制作而成,全长108.5厘米,腹部宽31厘米,通身饰有螺钿花纹,纹样整齐对
这是一条荒芜了千年的艰难道路——从甘肃省西部酒泉市瓜州县塔尔寺出发,一路向西穿越戈壁,最后抵达白墩子烽火台,全长100多公里,沿途尽是漫漫无边的空旷荒漠,自古以来鲜有人穿行。在一千多年前,就在这条根本不是路的路上,一心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冒死西行,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往“西天”。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描述这片戈壁:“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  2012年春夏之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智能化教育已经成为各学科首选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学习效率低下,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应朝着资源化、信息化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当今我国各高校对英语写作资源的建设现状,并对词条类的建设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
乌苏里江是中国最东端的河流,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境分界河。独特的身份让它罕见地拥有两个源头——东源乌拉河和西源松阿察河。其中,位于中国境内的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东北面的出口,从地理学上看,它才是乌苏里江真正的源头。  兴凯湖庞大的水系,造就了乌苏里江上游冲积平原的地形,穆棱河、七虎力河、阿布沁河、松阿察河等河流在广阔的土地上蜿蜒流动,组成平原上纵横交错的水网。1975年,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影片
椋鸟是一种鸟类的总称,它们都非常善于捕食各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椋鸟喜欢集体活动,甚至有上百万只椋鸟在空中飞舞的壮观景象;  意大利首都罗马,会在冬季迎来约500万只椋鸟,不过雨点般的鸟粪令居民“谈鸟色变”——鸟粪从天而降,无论是行人、雕像,还是地面上的车辆都无一幸免。  椋鸟是一种鸟类的总称,广义上的椋鸟包括椋鸟科的上百种鸟类,人们熟知的鹩哥、八哥也都在其中;狭义上的椋鸟仅仅是指椋鸟科里椋鸟
2000年后,整个怒江大峡谷流域被纳入国家级保护区,这就意味着猎人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从怒江消失,从中国消失。  优秀的猎人拥有充沛的体能、顽强的意志和绝对过硬的野外生存能力,凭借不到5公斤的装备,就可在丛林里生活半个月。  好的猎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土狗、胸大、腰细、身子短。这样的狗体力好,身体灵活,可以一口气跑几座山,猎物一旦被它们发现几乎难以逃脱。  单独狩猎时,毒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
南京绒花是一种唐朝时诞生的技艺,因为制作精美,又有象征“荣华”的吉祥喻意,遂成为皇室贡品。明清以后,绒花迅速成为普通百姓常用的装饰用花,得到“发髻上的南京”的称号。但由于绒花制作成本很高,制作过程繁复,作为南京绒花唯一传人的赵树宪如今没有收到一个弟子,这项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南京绒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时期。那时的仕女们都喜欢把鲜花插在头上作为装饰,尤其是牡丹花,很受贵妇们的欢迎。但是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英语阅读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并使其了解外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有利于积累和巩固词汇,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从选择阅读材料、指导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做法,通过诱读、导读,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一个体内带着3枚心脏支架的青年诗人,从黄河三角洲上的滨州出发,一路向西骑行,过郑州、洛阳、三门峡、六盘山、兰州,用时11天半,骑行2155公里,爬高11121米,最终抵达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一路上,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克服了逆风、高温、雨天、高海拔和冠心病人的种种病态,最终到达目的地。  2009年7月1日,在三O一医院,著名心血管专家陈韵岱、郭军在我的心脏血管里植入了3枚金属支架,从此,刚届不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