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疗”养生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疗、食疗,人所共知;“诗疗”,是我的一种新的体会。我曾写一首《养生秘方》诗:“益智养生纷亮招,锦囊妙药秘方抛;字词语句几钱两,共济脑汁文火熬。”我将此诗写在贺年片上,寄赠亲友,多得共鸣。语言泰斗王力先生指出:“韵语的产生远在文字的产生之前。”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为我化解忧愁,陶冶情操和强健身心,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和缓解病痛之良药。
  刚退休,我也曾一度彷徨,寂寞生忧。通过体检,得知已身患高血压和局部脑梗。此时,我有幸认识了著名诗人刘章老师,他“尚存一口气,不敢忘吟诗”的精神感动了我。通过拜师和自修,我先后加入省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和河北省作家协会,最近,由中华诗词学会图书编著中心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诗书《未末集》。推敲平仄恰是自我的按摩,减轻身体的病痛,得到心灵上的享受。
  人们总期望开发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其实,合理开发和使用我们自身的功能,才是最好的养生;开发心灵比肉体更为重要;而通过读诗写诗,领会诗词意境,则是焕发身心之好方式。我曾敬赠刘章诗句:“慢誉华佗医术好,病魔应是畏诗神。”对此,笔者亦深有感悟。
  读诗,增加了我的抗体,提高对病痛的抵御力。我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章。“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期望;“相逢一笑泯恩仇”,化解积怨;“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鼓舞我老而不衰……诗歌,成为心理的调和剂。
  写诗,活动了我的脑筋,结交了新的吟友,丰富了生活内涵。我写诗为抗震加油,为奥运助威,为航天欢呼。以诗拜师,以诗交友。参加燕赵老年报赛诗会,参加诗社野游活动,诗稿时而见诸报刊。读者将我的诗集放在床头,娃娃把我的诗句咿呀背诵,这是对我的莫大慰藉和滋补。退休后的生活有滋有味,其乐无穷!抑郁、忧愁、病痛甩向脑后。
  诗歌,成为我的好伙伴,“诗疗”,是一种养生秘方妙招。且看我新写《踏莎行》词一首:“宅舍偏偏,钱囊扁扁,少荤多素沾锅碗。无忧夜半鬼敲门,呼噜酣唱粗床板。字字真诚,篇篇深远,诗书长伴昏花眼。千金难买韵缠绵,精神世界多财产。”再瞧近日一曲【双调】蟾宫曲:“今生岁月话蹉跎,而立无着,不惑迷多;天命知何?终归耳顺,平仄婆娑。逢盛世晚年瑞和,盼耄耋美好生活。妄自张罗,米岁高歌,茶寿吟哦。”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在众多伦理关系中,最难相处的是婆婆与媳妇的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婚姻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纽带。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儿子、丈夫这个特定的双重角色发生的间接“血缘”——“亲缘”关系。从本质上看,婆媳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时不得不在一起生活的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同其他直接的家庭关系比较,天然的“内聚力”——“爱”明显的降低,在客观上导致了婆媳关系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