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及治法研究概况

来源 :江西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rn温病营血分证是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系列证候.临床上营分证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血分证以舌质深绛、斑疹显露及出血为辨证要点.营分与血分的温热证都是以身热夜甚、口干反不渴饮、舌绛为共同特征,但有程度不同之别.营分证时有谵语(浅昏迷)、斑疹隐隐、舌质红绛;rn
其他文献
石学敏教授对针刺治疗中风、脑病等疑难症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和风格,他首创中风“窍闭神匿”病机之说和醒脑开窍针刺大法,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多
(1)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性.此结合系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西医精确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故成为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
基本方: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5 g,生甘草10 g,白花蛇舌草20 g,山慈姑10 g,鹿衔草15 g,白芍30 g,青风藤30 g,威灵仙15 g,萆 20 g.若关节冬痛明显者,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
从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提出血瘀证是高血压痛的重要病理类型,血瘀证的形成在高血压病各证中具有普遍性、兼夹性等特点.在临床上,高血压病的治疗应注意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治疗组36例,口服中药心肌炎合剂(人参10 g,麦冬12g,五味子6 g,黄芪30 g,玄参、生地、连翘、板蓝根、丹参、玫瑰花各15 g,金银花30 g,大青叶、红花各12 g,此为1日剂量,浓缩成
马鞭草汤组成:马鞭草30 g,黄芩15 g,鱼腥草15 g,柴胡10 g,板蓝根15 g,浙贝15 g,桔梗10 g.水煎服,日1剂,小儿剂量酌减.T 39.5 C以上者,加羚羊角5 g(煎水兑服);血痰者,加侧柏叶
半夏泻心汤出自,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邪陷于里,寒热互结于心下(胃脘),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痞症.病证表现以痞、呕、利为辨证要点.现临床已将本方广泛用于各种原
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关键,通过对中医临床辨证的研究,提出将脏腑证候研究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运用DEM(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的研究方法,rn
叶天士作为清代名医,他对中医营卫理论的实际运用,不仅体现在外感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上,尤其对营气理论的运用,绝不限于温病营分证治的范围,而是在内伤杂病甚至外科病中,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西医植根于当代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重视局部病变的定位,针对性强,但整体分析不足;中医则植根于我国民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