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牛”的骗子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申报》和《新闻报》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刊登同样内容的广告——关中某世家子,祖先曾在陕西某县西南石壁中发现一批古代帛书,其中数卷经专家考证审定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所著,乃武侯在行军途中用以占卜战事胜败的秘籍,与时下社会流传的金钱神课等算命书绝不相同。其中预测的汉代以来重大事件与后来的历史事实完全相符,如能认真阅读,大到国家休咎,小至个人吉凶,尽可笼于一袖。现因家道中落,且有重大变故,急需款项,故将该书特地从关中携来申城,待价而沽。如有兴趣者,请速来某地联系洽谈,过期不候!
  正在大家对此将信将疑之际,后续的东西跟进了。数日后,在两报同样版面,又刊出了某书局委托某大律师代表购买该书版权的声明:前日关中某姓出售诸葛武侯秘籍一事,其版权已由本书局与该姓协商订立契约,以重价购得。因无书名,故委请某史学家定名为《诸葛武侯未来预知术》。本书局考虑到该珍籍系某姓世代相传,恐有族人异议而发生争执,故特登报声明。如有异议者,请在一个月内由族人共同洽商解决,凡有利权出入与本书局概不相干。逾期即按契约规定,将该书公开出版发行。
  两则煞有介事的广告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了热点,读者都在静观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果然不出一月,报上又有关中某姓族人代表刊出启事称:诸葛武侯秘籍系本族共有的镇宅之宝;先祖遗嘱,倘有关涉全族安危的重大变故,经族人开祠堂公议,得到全体同意,才可出让,此外任何个人均无擅自处理之权。因此某人与某书局所订的版权契约,显系无效,该书局如贸然出版,决当对簿公堂。
  版权之争不断升级。数日后,某大律师又代表某书局登报警告说:关于《诸葛武侯未来预知术》一书,该姓族内对出售版权发生争执,纯系某姓族内私事,与书局买主概无牵涉。且局方已预付定金,订立出版契约,完全符合法律手续,岂可因族人内讧而任意毁约。本律师特此警告,今后如再发生任何影响本书局利益的事端,即当依法呈请法律解决,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三方各执一词,都不妥协,接下来只能对簿公堂了,此事自然是赚足了眼球。很快,某书局以关中某姓“诈取钱财、制造事端”为由,委托某律师向租界会审公廨提起诉讼,被告为出让该书收取定洋者与反对出售者。
  开庭时,三方当事人都委托律师代表,原告、被告没有一个亲自出庭。在法庭上,律师们唇枪舌剑,唾沫飞溅,法庭辩论十分激烈,旁听席上坐满了好奇的看客。但开庭多次,均未判决。最后由法官调解,达成三方和解协议:该书版权仍由某书局收购,但为照顾该族利益,书局自动增添售价若干,所得由该族公议,在族内按股均分。于是,一场热闹异常的官司,就此宣告结束。
  和解协议签署后,该书局很快就在各报刊登巨幅广告,内容为:“本局为将武侯珍贵秘籍公之于世,不惜花费巨资,几经周折,终于购得版权并于近日出版。该书已经专家考定,确系真品;一册在手,料事如神。欲购者勿失良机。”
  经过半年多新闻媒介的“热炒”,上海对该事原委几乎是妇孺皆知了,且又借重诸葛丞相之名,所以即使老于世故者也认其为真。该书面市后,顿时洛阳纸贵,求购者络绎不绝,初版数千册迅即销售一空,以后再版十余次,始终供不应求,出版商赚得盆满钵满。
  真相,总有一天是要大白于天下的。后来,人们终于知道了,所谓的“武侯秘籍”,纯属假货。原来,这是两个穷困潦倒的文人处心积虑地自弹自唱的闹剧。他俩为了脱贫致富,动起了歪脑筋,将流行的各种占卜书改头换面,汇总选编,而伪托“武侯秘籍”;所谓关中某显宦后裔的出让者及反对者,都是子虚乡里的乌有先生;报上所刊广告及律师声明,其实都是他俩瞒天过海一手炮制的;法庭上的原被告三方,都是他们联手书局在幕后操纵的。最后,这两个穷文人靠这本欺世盗名的书而咸鱼翻身,跻身于富人行列。
  民国的牛人就是多,连骗子都如此高智商,令人不齿之余,也不得不叹其骗术之高明。
其他文献
在晚清那个敷衍成风的社会里,曾国藩应该算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他的诚实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说了假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日记里必会痛骂自己一顿,以后绝对坚决改正;二是与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决不口蜜腹剑;三是对朝廷忠心耿耿,不爱财、不惜命,有能力取而代之时,却安于臣子本分,不生僭越之心。然而,我们也许想不到,同是这个曾国藩,一旦做起伪来比谁都胆大、高明。  1864年7月1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黄兴任执行部庶务,负责协助总理主持工作。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研读军事的留学生尤其踊跃。入会者都要签署一份由孙中山拟订、黄兴与陈天华审定的盟书。  盟书签毕,由总理孙中山领着各人举起右手,向天宣誓。在干事部未成立之前,各人的盟书暂由总理保管,而孙中山本人的盟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