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初创与发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当代大众音乐生活中“人气指数”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一开始就与社会文化建设,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等社会问题相关并时有争执。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不断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乃至政治上的调控,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形成其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研究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不能采取单一的角度和方法,要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及其存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关系以整体而全面的把握,探究社会文化环境与当代流行音乐的互动关系,以及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一、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及其影响
  (一)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
  1970年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音乐文化生活中,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外各类家电产品涌入内地,录音机、音像制品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和公众娱乐场所,而这些音像制品中,内地录音、录像带基本没有,更多的是或通过走私或通过探亲、旅游等方式从海外进入内地的港台流行音乐,一时间,港台流行音乐迅速蔓延。
  而当时内地人们称港台流行音乐为“靡靡之音”、“黄色音乐”。对其具有批判意味。
  (二)电视传媒扩大了流行音乐的影响力
  从1982年至1983年,随着香港电视剧《霍元甲》、《上海滩》在内地的广为传播,《万里长城永不倒》、《万水千山总是情》、等歌曲在大江南北迅速流传开来。①这些流行歌曲具有爱国情感,所以在内地传播过程中,没有像其他港台流行歌曲那样,受到职责与抨击。
  (三)春节晚会对流行音乐的传播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流行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邀请了香港歌星张明敏、奚秀兰。二人分别演唱了《我的中国心》、《一条大河》等歌曲。此后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港台流行歌曲流行开来。
  二、对一些新兴的抒情歌曲的论争
  (一)对李谷一等人的演唱形式及演唱风格的争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音乐创作领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抒情歌曲,当然,这种抒情歌曲的恢复显示的时代气息和创作风格也不是一下子被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又伴随了许多对抒情歌曲创作、表演以及对港台流行音乐如何借鉴等问题的争论。其中集中地体现在对李谷一演唱《乡恋》、朱逢博演唱《橄榄树》、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程琳演唱《小螺号》等歌曲的批判和争论上。以对李谷一演唱《乡恋》为代表。
  (二)、对李谷一《乡恋》的争论
  1979年底,李谷一演唱了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乡恋》,对这首歌的主要争论是在演唱的风格上,持有批评意见的人认为这是对港台流行音乐的低级模仿。如严伟认为:
  李谷一演唱《乡恋》,呼吸上“抛弃了原来演唱时的支持点,把它一下子移到喉头。这样一来声音声音失掉了弹性和色彩,让人听起来觉得木木然粗涩而沙哑”;①共鸣上,“其他腔体的共鸣一概不用,只剩下了口腔,这样一来,就不能调和声音的色彩,就不能更好的美化声音、表达感情。使听者感到索然无味”;②吐字上“牙关紧咬着,不愿意打开。……歌词唱的模模糊糊,甚至是光出气,不出字”③还有在歌曲的处理上“无精打采、缺乏生气”。这和李谷一过去的演唱是不同的,她是在进行一种尝试,在探索一条新路子。但“这并不是什么新路子,倒像是目前海外歌星们演唱流行歌曲的路子。我们为李谷一同志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子而感到惋惜。……”
  三、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初步形成在
  在这一时期,内地涌现了一大批词曲创作者,如谷建芬、王付林、王立平等人,青年词作家如李海鹰、郭峰、徐沛东、温中甲等人。
  这中间,谷建芬创作的校园歌曲被我们所熟知,其中有《脚印》(1981年)《采蘑菇的小姑娘》(1984年)《妈妈的吻》(1986年)等。这些歌曲中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节奏较为鲜明。
  一些内地原创流行歌曲如郭峰的《我多想》、徐东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游子吟》、《小草》等,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充满时代气息,富有生活情趣,成为内地原创歌曲的主要标志。
  (二)摇滚乐的萌芽
  1980年,内地第一支以演唱西方“披头士”、“滚石”早期作品的摇滚乐队“万李马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随后,“阿里斯”乐队、“不倒翁”乐队等摇滚乐队纷纷成立。①但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还不适合摇滚乐的发展,所以摇滚乐队很少公开亮相。
  (三)出版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内地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198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并颁发了《录音录像制品的管理暂行规定》。截止至1985年,去阿诺的音像出版社已达到72家,遍及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事业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注释】
  ① 陈国权:《“请跟我来”通俗音乐欣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35页。
  ①②③④ 严伟:《听李谷一唱〈乡恋〉有感》,《人民音乐》,1980年第3期。
  ⑤ 黄力之著:《当代审美文化史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⑥ 耿文婷:《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作者简介:杨爽,男,1987年11月18日出生,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音乐教育学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脑卒中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
摘要:拜厄特的短篇小说《干枯的女巫》讲述了一位年迈乡野村妇生存悲剧。作者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描写了“女巫”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其女性主义情怀。本文由女性主义角度,从女性自我认同困境和女性的被迫失语两个方面解读这篇小说。  关键词:《干枯的女巫》;女性主义;身份认同;女性的失语  A.S.拜厄特,正式头衔为安东尼娅·苏珊·达菲女勋爵(Dame Antonia Susan Duffy, DBE),是英国小
摘要:钢琴曲《水之嬉戏》是20世纪伟大作曲家拉威尔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印象派作曲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曲标志着拉威尔个性化风格完全成熟,精雕细琢是拉威尔音乐的显著特点,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他将印象派风格与扩展的调性相结合,造就了其独特的曲风。  关键词:拉威尔;水之嬉戏;创作特征;演奏要点  一、拉威尔创作特征  ㈠创作特征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
电针针刺抑郁模型大鼠印堂、百会穴,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并探索抑郁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应用韩氏电针仪簇形波,频率10 Hz,强度使动物不挣扎嘶叫保持安静,20 min/ d针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
摘要:20世纪之前的黑人文学作品大多是男性作家所写,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以男性为重。随着女权运动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一大批黑人女性作家,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多种类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再现黑人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关注她们所受到的来自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系统归纳了现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题材选取的特色,揭示现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题材选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黑人;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甲亢性心肌病模型,观察心肌肥厚指数、心肌细胞直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超微结构改变、肌浆网钙泵(myocardia
自鸦片战争以来,当时统治着中国的满清政府,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入侵战争中无不失败。清廷腐朽、民不聊生、社会封闭、学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家被瓜分的危急存亡形势已暴
摘 要:“阿育王地狱”作为《佛国记》中的一个富于象征的隐喻,在反思中将指向现代性自身的阴暗面。本文将从“阿育王的惊叹”、“造园术”、“双重性”论述阿育王地狱中富于蕴藉的现代性隐喻。  关键词:阿育王地狱;现代性;惊叹;造园术;同一性与双重性  正如保罗·利科所说“现代对象征的关切包含了一种与神圣的新的接触,超越了对存在的遗忘……”①通过对“阿育王地狱”的现代性阐释,将使我们反思现代性本身。而这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