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践行护士分层级管理策略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ti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护士层级管理进行利用,可以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方法:对护士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建立,并对各层级护士的考核及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制定,量化的护士进行考核,促使护士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对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提高。结果:在护士层级管理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明显的有所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可以对护士队伍整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提高,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护士层级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6-01
  质量和数量也有很高的要求,故而,对于护理管理而言,现如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护理质量有所保证以及如何合理的对护理人员进行配置。同时,在实施层级管理时,要和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当下,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细化和拓展护理工作的范畴及护理人员的,进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1 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
  1.1 对层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进行建立:
  在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中,要对护理管理委员会进行建立,同时还要在科研管理委员会和护士培训中对培训和规范化护士层级小组进行建立,担当组长和组员的护士长需要具备丰富的考核和临床培训的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负责对各层级护士专业技术能力的核心要求和考核评定的标准进行制定,并根据相符合的管理规范来开展分层选拔、考核、审核及培训等工作。
  1.2 合理的对护士层级进行设置:
  各临床科室要以“能力优先,利于个人的发展,利于工作,利于团队建设”为原则,再按照护士的实际表现合理的对护士层级进行设置,这样护理人员的梯队才能真正地形成,才能对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和不同病人的需要进行满足,进而护理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各层级的护士在资质构成方面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具体如下:
  1.2.1 助理护士(N级):护理专业的大专、中专的毕业生同时也没有护士执业证;
  1.2.2 第一阶段的初级责任护士(N1级):从事一年以上助理护士工作并有护士执业证,同时还要能基本的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在上级护士的带领下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
  1.2.3 第二阶段的初级责任护士(N2级):在临床工作方面,中专要满5年、大专要满3年、本科要满2年,护士层级培训的小组在科室综合考评后进行审核后的合格者;要能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能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
  1.2.4 高级责任护士(N3级):护士层级培训的小组在科室综合考评后进行审核后的合格的护师或主管护师;要能熟练的对常用急救技术、护理基础理论及各种护理操作的规程有所掌握,并且可以独立准确对本专业的护理问题进行判断、处理和评估,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对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进行制定并组织实施。
  1.3 动员全员:
  对护士层级管理的体制知识进行学习,对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目的和意义以及新的人员配置进行讲解,同时对管理科室的相应措施进行制定,这样临床护理人员才能对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明确,把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确定好,进而对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激发。
  1.4 培训和考核
  1.4.1 对培训和考核的计划进行制定:
  各科室的护士长在建立层级管理模式后,以各专科的特点为基础,根据专科层级能力的核心要求和护士层级设置对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的计划进行制定并实施。各科护士要进行分组分项,由专人对培训进行负责,对于培训而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示教、专题讲课等形式。
  1.4.2 对培训和考核的手册进行制定:
  在实施护士层级管理一段时间后,对分层培训和考核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对培训和考核的手册进行制定,考评记录护士的操作能力、理论水平、撰写护理报告的能力、管理病区业务的能力、教学能力及绩效考核,在每个季度的初始发给护士,护士按照自己的层级对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如实的进行记录,在季度末对护理部进行报告,由培训和规范化护士层级小组进行综合检查并进行考评,表扬成绩优异者。
  1.4.3 考核的方式和结果:
  按照岗位职责、考核计划,护士长每月考核高级责任护士,对于高级责任护士而言,他们对护士长负全责,并负责对下级护士的工作进行安排以及考核其的培训内容,这样就可形成一个从护士长到高级责任护士到初级责任护士到助理护士的模式。把考核结果分为差(小于85分)、中等(85-90分)、良好(91-95分)和优秀(大于95分)四个等级,若出现一次差或两次中等则把降级使用纳入考虑,若三次均是优秀则作为优秀护士的评选条件。这样可以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并使护士队伍整体的结构得到优化。
  1.5 不同工作权限和待遇的给予:
  进行层级管理后,高级责任护士在讨论疑难病例、护理教学、护理查房、二线值班等中有效的把技术支持、技术指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让他们担当科里的急救物品管理员、病历质控员、带教组长等。在待遇方面,以责任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为原则,综合量化地进行考核,不同护士层级的薪酬是有不同的比例系数的。
  2 应用效果
  2.1 医护、护患关系更加密切: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较高评价,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责任护士由于对病人的情况十分熟悉,这样就能有效及时的和主管医生进行交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参考依据。
  2.2 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士能比较了解病人,动态的对病人的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的变化进行掌握,对病人的需求进行满足,连续的整体的对病人进行护理。下级护士在高级责任护士的带领下及时准确的对病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进行记录,同时还形成了三级业务管理系统,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得到了完善,管理力度也有所加大。
  2.3 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护士不再是机械的对医嘱进行执行,而是有预见的、有目的的实施护理,如责任护士要主动热情地迎接病人,详细的对入院须知、病区环境进行介绍并把入院评估做好,促进病人信任感的增加,同时还要每天细心的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关注,有针对性的把问题及时解决好,防止工作出现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张莉.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6):355-356.
  [2]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5):60-61.
  [3]王妮,文锋华,张玉梅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中的实践[J].当代医学,2008(30:105-106.
  [4]汪元凤.陈秀云.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2013(9):2612-2613.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筑材料的选用多元化,户型设计更加人性化,但目前中国在住宅建筑设计方面最推广的是建筑节能设计。从住宅的实用到好用最后
一、认清特点,把握关键教师要想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必须掌握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而言.只有做好视唱练耳教学,才能够为学生打牢音乐学习的基础,当前无论是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