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学的批判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费尔巴哈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在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同时,也吸纳了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价值内核。当今,我们再次学习和研读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之人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努力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有利于对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健康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费尔巴哈;马克思;人的本质
  
  1.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无意识的实体,人是有意识的实体。惟有人才以其结构和教育在自然界上盖上了意识和理智的烙印,惟有人在时间过程中才渐渐改变地球为一个合理的适合于人的住所,而且以后还要改变得比现时更合理些、更适合于人些。人与自然界相比,其产生时间顺序是第二性的,而地位却是第一性的。
  1.2在人与人关系方面
  费尔巴哈已经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人的社会属性,对人的本质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在他看来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还是思维实体,都不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只能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才能得到说明。并且人的力量,各自来看是有限的,结合在一起却就成了无限的力量,机智、聪慧、幻想、感情(跟感觉区别开来的)、理性等一切所谓的心灵力量,乃是人类之力量,而并不是单个人的力量,乃是文化之产物,人类社会之产物。
  1.3在人与其自身关系方面
  其一,费尔巴哈在具体分析了宗教的起源、方式和目的后指出,宗教是人跟自己的分裂,人自身本质的对象化和异化是宗教的秘密,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宗教具有属人的本质。因而应把一切超人的或属人的东西归结为人。其二,人之与动物不同,决不只在于人有思维,人的整个本质是有别于动物的。人的本质不在于我思故我在,而在于我欲故我在。费尔巴哈进一步指出人才是理性的尺度,只有人才是费希特的自我、莱布尼茨的单子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根据与基础。
  2.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人本理论异同。
  2.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人本理论的相同点
  其一,马克思有与费尔巴哈相同的理论基点。他们都关注人,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交接点和统一点。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概念是马克思进行思考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人得自然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这种关系还表明,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需要,就是说,别人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需要,他作为个人的存在任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任何历史都应当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历史进程中这种关系的变更出发。人的自然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自然基础。
  其二,马克思有与费尔巴哈相同的思维轨迹。费尔巴哈认为,人在自身中否定了他在上帝中所被肯定的东西。而马克思则把人、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关系类比为费尔巴哈思想中人与上帝的关系。
  其三,马克思有与费尔巴哈相同的理论逻辑归宿。费尔巴哈批判神的奇迹,消解人为神役,消解宗教对人的完全统治;而马克思则批判工业的奇迹,消解人为物役,消解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二人都以恢复人为其理论逻辑的归宿。
  2.2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人本理论的不同点
  其一,马克思在人的本质的说明方面对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扬弃和超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人是个类概念,它虽然揭示了人的自然规定,也包含了人的社会规定。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概念应为社会的概念,据此把类存在物理解为社会存在物,把类生活归结为生产生活,把类本质归结为劳动。而且马克思发现,感性世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其二,马克思在使人得到真正解放和发展的途径的说明上对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扬弃和超越。费尔巴哈看到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一事实。他却不知道宗教世界中的独立王国正是由于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而形成的。因而费尔巴哈的人正像恩格斯所说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而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这就是说费尔巴哈的人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马克思则致力于把社会归结于它的自然基础,社会即是人化自然或者自然人化的结果,这是费尔巴哈自然人的活化。在马克思看来,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说要真正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并使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不能依赖于爱的宗教,只能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扬弃私有制才能实现,即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其三,马克思在实践理论上对费尔巴哈人本理论的扬弃和超越。费尔巴哈看到了实践的巨大作用,提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费尔巴哈的实践不是个别人的实践,而是整个人类的实践。马克思将费尔巴哈人类的实践改造为社会实践。更为重要的是,费尔巴哈将感性存在的人看作实践主体,为马克思把人置于社会生活中来考察从而把人的实践引入到社会生活中奠定了前提与基础,并得出科学的结论:理论的任务不仅仅是解释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理论得到证实并与实践有机结合。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唯物史观的重大突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费尔巴哈人本理论不仅对于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马克思人本理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立的引子。■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
我曾经做过“追星族”    我追过高举科学与民主教育大旗的魏书生,追过提倡爱心与民主教育的李镇西,追过从美国引进赏识教育的黄痊愈,追过实施春风化雨感化教育的李圣珍,追过实践个性教育的“人才魔术师”蔡笑晚……面对每个名家的经验,我都报以无限的热情去学习去模仿。我以为采尽百花之后会酿成蜜,以为博采众长之后会功到自然成。  但事与愿违。  一走进教学现场,所有的教育技巧都忘记了,一切都乱套了。面对乱哄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大家都知道要多表扬孩子,但表扬也有学问。  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之所以著名,因为他的处理方法超出了学生的心理定势,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准备的一切抵制批评教育的办法全部失效,因而只能全面、无条件地接受教诲。陶行知分析情况实事求是,令人信服,所以学生接受这个事实是发自内心的。在这个事件中,学生的心理历程是:想象不到——感动——折服——承受错误——改正错误。  小学生的成长需要表扬。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人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舞蹈形象是舞蹈家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特征、饱含主体情思、富有美感的动态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
计算机技术不仅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史上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化学的教学获得了丰富和拓展,而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日益获得完善,但是由于化学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因此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还
【摘要】摘要连续油管技术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作业技术,该文简单介绍了连续油管技术应用状况、发展前景,连续油管作业设备、作业工艺等,并对工艺设备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工艺;设备;研究  连续管技术起源于二次大战,上世纪六十年代应用于石油工业,到目前已有40年的历史。连续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曾面临了夭折的危险。在连续管技术诞生3
【摘要】传统的外语教学法重视对语言教学外部条件的研究,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的,忽略了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把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完全归结于教师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面,但是自从二语习得理论被提出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本文就是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学习策略和方法。  【关
《灰蒙蒙的天》(The Sky is Gray)是美国著名非裔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一篇短篇故事。故事主人公一位黑人小男孩詹姆斯在母亲的陪同下去镇上拔牙,并在这次历经困顿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