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方式,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时下青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背景下存在几种错误的择业观,根据对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思考以及结合社会现实情况,青年在择业时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符合社会、集体利益,选择能够持续热爱、肩负使命的职业,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和职业本身双方价值的职业。同时,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社会贡献度的不同解读,作为即将迈入职场的我有了明确的整体规划。
[关键词]青年择业 持久热爱 合理定位 社会奉献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33-02
职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选择。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然而,对职业的选择并不像做ABCD选择题那样简单,马克思在文章中告诉我们:正确的职业选择能够让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所以,这一选择它要的不只是答案,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个人喜好、自身能力、身体条件特别是所处的社会关系,而不能从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虚荣心出发。其次,他认为青年择业时应当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后再选择出自己心仪的职业理想,这样才能以此鼓舞、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一往无前。
一、当今社会存在的几种错误择业观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我们很容易被社会中的浮躁气息左右。虚荣心、名利欲、幻想等会迷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失去理智,最后选择的职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追求满足其社会地位和虚荣心的职业
文中指出: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当下青年在择业时普遍存在混淆“应然”与“实然”的问题。个人本想追求的职业受外界物质利益的驱使,如高官、洋房、豪车等这些虚荣心驱使的物质利益,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所梦寐以求的位置时才发现自己为这些东西所蒙蔽,而早已丧失了自我。
(二)由于自我定位错误导致择业错误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因此,择业时在考虑“何以为生”的同时应该注重“为何而生”,应该通过思考“为何而生”的意义来正确定位自我,从而指导个人选择“何以为生”。许多时下青年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在择业时只是一股脑跟风,最终可能单枪匹马考上了某个预想的工作,可是在工作实践中才发现不适合自己,天天在工作中怨天尤人、无耐地混日子,这样的一份工作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使工作资源浪费。
二、正确择业观之我见
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综合理论成果和调研情况,个人认为正确的择业观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所选择的职业要符合社会、集体利益
马克思指出:在择业时,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特别是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我们择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无疑,个人价值的实现,总是依赖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应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向,选择服从国家需要的事业。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去,到贫困的地方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选择个人能够持续热爱、勇于肩负使命的职业
“vocation”一词的一级意思是职业,但它的引申意思有神召、使命以及(对特定职业的)禀性、倾向、才能等。个人认为它的引申义刚好充分解读了职业的真正内涵,即:持续的热爱、使命和适合。
只有持续的热爱才能使我们得到来自于所选择职业的真正鼓舞,这样一种内心的声音不会须臾而生也不会须臾而逝,它会使我们感情激动起来,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有源源不断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每一份职业都赋予从事者一定的责任,所选择的职业是青年所热爱的,那么他肯定义不容辞、特别乐意担负起责任。在励志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等中我们看到那些有为青年们在工作中不仅才华得到施展,同时他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敢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是职场中幸福的择业者。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青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持久热爱,正如詹姆斯巴里说:快乐的根本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是喜欢自己做的事。我们现在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便在未来的职场中快乐地发展自我。
(三)所选择的职业要体现个人和职业本身的双方面价值
除了持续的热爱和使命之外就是适合,青年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禀性、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职业,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顺势发展。现在很多职业招聘上会做一些相关的心理测验和人格测验,通过这些测验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所求职业的一些品行,比如领导者需要指挥管理品行,公司职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应聘者身上所具备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人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发展自身,同时也使这一工作岗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实现了双赢战略。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实践中下意识地根据以后所要择业的方向培养自己所希望职业的禀性和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和职业本身的双方面价值。
三、个人的择业导向
(一)对职业社会贡献度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伟人马克思提倡我们选择为人类服务的伟大事业,为人类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社会贡献度最大的职业,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认为马克思在社会贡献度上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是需要完善的。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个人认为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贡献度的最佳补充。所以,选择做志愿者、清洁工等一些不起眼的可能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没有贡献,就不应该被提倡。相反,在我看来,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份内之事是在另一种程度上对社会奉献力量。
(二)个人的择业观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就业寒冬仍未解冻。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呢?
几千年前,圣人孔子曾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由此看来,这世上必有自己的位置,但是有没有使人信服的才德是值得担忧的问题。所以,在尚未踏入职场前,个人会努力培养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技能和品德。正所谓: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综合考虑自身能力、禀性以及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点,在其中找到自己持久热爱的源泉和乐于承担所赋予的责任。这样个人才会在所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很乐意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做志愿者。在我看来,只要我是被需要的,个人就是有价值的。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参考文献】
[1]许庆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马远,凌文辁.对先就业后择业的几点思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关键词]青年择业 持久热爱 合理定位 社会奉献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33-02
职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选择。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然而,对职业的选择并不像做ABCD选择题那样简单,马克思在文章中告诉我们:正确的职业选择能够让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所以,这一选择它要的不只是答案,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个人喜好、自身能力、身体条件特别是所处的社会关系,而不能从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虚荣心出发。其次,他认为青年择业时应当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然后再选择出自己心仪的职业理想,这样才能以此鼓舞、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一往无前。
一、当今社会存在的几种错误择业观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我们很容易被社会中的浮躁气息左右。虚荣心、名利欲、幻想等会迷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失去理智,最后选择的职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追求满足其社会地位和虚荣心的职业
文中指出: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当下青年在择业时普遍存在混淆“应然”与“实然”的问题。个人本想追求的职业受外界物质利益的驱使,如高官、洋房、豪车等这些虚荣心驱使的物质利益,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所梦寐以求的位置时才发现自己为这些东西所蒙蔽,而早已丧失了自我。
(二)由于自我定位错误导致择业错误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因此,择业时在考虑“何以为生”的同时应该注重“为何而生”,应该通过思考“为何而生”的意义来正确定位自我,从而指导个人选择“何以为生”。许多时下青年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在择业时只是一股脑跟风,最终可能单枪匹马考上了某个预想的工作,可是在工作实践中才发现不适合自己,天天在工作中怨天尤人、无耐地混日子,这样的一份工作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使工作资源浪费。
二、正确择业观之我见
选择职业,不仅是选择一种谋生的方式,更是选择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综合理论成果和调研情况,个人认为正确的择业观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所选择的职业要符合社会、集体利益
马克思指出:在择业时,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特别是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我们择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无疑,个人价值的实现,总是依赖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应以社会需要为主导向,选择服从国家需要的事业。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去,到贫困的地方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选择个人能够持续热爱、勇于肩负使命的职业
“vocation”一词的一级意思是职业,但它的引申意思有神召、使命以及(对特定职业的)禀性、倾向、才能等。个人认为它的引申义刚好充分解读了职业的真正内涵,即:持续的热爱、使命和适合。
只有持续的热爱才能使我们得到来自于所选择职业的真正鼓舞,这样一种内心的声音不会须臾而生也不会须臾而逝,它会使我们感情激动起来,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有源源不断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每一份职业都赋予从事者一定的责任,所选择的职业是青年所热爱的,那么他肯定义不容辞、特别乐意担负起责任。在励志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等中我们看到那些有为青年们在工作中不仅才华得到施展,同时他们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敢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是职场中幸福的择业者。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青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持久热爱,正如詹姆斯巴里说:快乐的根本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是喜欢自己做的事。我们现在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便在未来的职场中快乐地发展自我。
(三)所选择的职业要体现个人和职业本身的双方面价值
除了持续的热爱和使命之外就是适合,青年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禀性、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职业,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顺势发展。现在很多职业招聘上会做一些相关的心理测验和人格测验,通过这些测验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所求职业的一些品行,比如领导者需要指挥管理品行,公司职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应聘者身上所具备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个人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发展自身,同时也使这一工作岗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实现了双赢战略。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在实践中下意识地根据以后所要择业的方向培养自己所希望职业的禀性和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和职业本身的双方面价值。
三、个人的择业导向
(一)对职业社会贡献度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伟人马克思提倡我们选择为人类服务的伟大事业,为人类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社会贡献度最大的职业,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认为马克思在社会贡献度上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是需要完善的。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个人认为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贡献度的最佳补充。所以,选择做志愿者、清洁工等一些不起眼的可能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工作并不意味着没有贡献,就不应该被提倡。相反,在我看来,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份内之事是在另一种程度上对社会奉献力量。
(二)个人的择业观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就业寒冬仍未解冻。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呢?
几千年前,圣人孔子曾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由此看来,这世上必有自己的位置,但是有没有使人信服的才德是值得担忧的问题。所以,在尚未踏入职场前,个人会努力培养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技能和品德。正所谓: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综合考虑自身能力、禀性以及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点,在其中找到自己持久热爱的源泉和乐于承担所赋予的责任。这样个人才会在所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很乐意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做志愿者。在我看来,只要我是被需要的,个人就是有价值的。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参考文献】
[1]许庆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马远,凌文辁.对先就业后择业的几点思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