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专本融通”的高职本科“2+2”协同育人模式:成效及其限度——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ph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层次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是对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回应.通过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校校合作,基于“专本融通、理技一体”的指导思想,形成专业无缝对接、课程梯次衔接、学生管理同步、师资提质共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五位一体、融通共进的协同育人模式.“2+2”模式发挥了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优势、基础理论课程师资优势和高职院校职业性、实践性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但其推广也存在本科院校缺乏动力,对专科院校专业要求高,项目持续性不足等局限.高职院校可在具备高水平师资和优越的实训资源的专业中,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其他文献
借鉴城市空间论,搭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城市空间契合度理论模型,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对“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720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空间契合情况进行调查,从空间需求、空间供给双重视角,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并判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80后”“90后”农民工市民转化城市空间契合状态及差异性.结果 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城市空间供给与空间需求处于不协调状态;在市民转化城市空间供给方面很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需求,住房权益、就业机会、失业培训等方面保障性供给偏弱;“90后”农民工受城市空间“边界因素”负影
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本科职业教育应运而生,通过对升格的职教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相关制度分析,结合路径演化规律,深入分析其变革风险,发现存在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目标易替代;综合化明显,专业建设易脱离“职业属性”;尚未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办学效益提升乏力等风险.进而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组织文化等角度凝练变革路径,提出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在骨干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建设特色二级学科;借鉴创业型大学发展理念实现职教本科院校整体转型的变革路径,为其组织变革
提出职教本科发展的四组关键命题,以及一个以中国特色产业体系为中心变量的解释框架.指出职教体系的发育程度是由制造业与治理主体之间的博弈形塑.国家经济战略转变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对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的影响构成职教本科发展的现实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命与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技术升级影响构成职教本科发展的现实土壤;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构成职教本科发展的理论依据;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和层次分化构成职教本科发展的基础.
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共现网络、聚类、突显率等功能,以“资格框架”或“资历框架”为主题在CNKI上检索到的发表于1999-2020年的566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机构、文献作者和关键词的发生频率、网状关系、类群关系和突显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相应图谱,揭示了国内近20年来资历框架研究机构、文献作者、关键词的频率、关系、类群和突显情况变化.研究表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已具备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条件,行业资历标准和能力单元开发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学分银行的系统运行机制与学分
民国政府新学制系统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商科职业教育作为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社会商业经济发展,是商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对商业业态发展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商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一致并确定的“教以实用”思想.在商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实用素养的培养、技能训练的效能、商业学校的开办等方面,以实用为目标,服务社会商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商业需求人才的教育导向十分鲜明,充分体现了商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质和应用性本质.
中国扶贫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终结,贫困的长期性、历史性、复杂性将会继续存在.后扶贫时代将面临防止脱贫群体返贫、如何实现可持续脱贫以及由精神脱贫等新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个体的发展两个层面展开,发展职业教育既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亦是贫困群体个体发展的长远之计.研究表明,在后扶贫时代更要关注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重新审视现行的扶贫方式,从人才、技术和文化等多维度综合思考反贫困的具体路径.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现阶段我国老年教育的内涵和结构急需一场以高质量发展为纲领的“质量革命”.高质量发展,是老年教育致力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追赶”的转型升级,需要在内容体系上促进老年核心素养养成,系统集成上落实老年教育条件保障,场景生态上强化老年学习空间构造,服务精准上提升老年教育育人效益,并以此为核心路径实现其发展动力重塑.需要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教育法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老年学习市场孵化和老年教育人才培养等重点环节上培育其发展动能,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和期待,保障全体老龄群体
职教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实践层面已经破题,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基础构建尚不完善.适应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适应岗位发展,应从岗位能力、岗位发展、岗位知识等基本要素开始,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职教本科逻辑范畴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推动职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二元结构是高等教育的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二元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与秩序体系的体现.它的形成是现代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结果.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进程基本一致.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类型特征总体上嵌入在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之中,二者的形成发展过程紧密交织在一起.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二元结构发展的推动力量,高等教育二元结构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规制与构型力量.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实践充分显示了这一发展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类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总体要求”中抽取形成“组织体系”一章,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组成的体制机制,以及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组成的实施规范.针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