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fdfdfgdf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条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不能不承认这么一个现实:我们的不少学生并不喜欢学习物理,“厌学”现象十分普遍。这已不是一个学校、一批学生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问题。对此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农村初中物理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尽人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产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忌。改革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它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变得“乱”,所以教师只有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己见的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具有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都知识缺乏,大多数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待那些新奇的东西非常敏感,一种现象、一个演示、一段故事、一幅挂图都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上课时应注意适时地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因为从一开始上课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为后面的理解如何掌握好教材和内容奠定了基础。如:讲解压强概念时,我准备了几个鸡蛋,跟学生讲,要把鸡蛋磕破只需轻轻一下,但现在则要求用整个手掌握住鸡蛋、那么能不能把鸡蛋攥破呢?学生马上争论起来,并跃跃欲试。请来几个力气大的学生都无能为力,而当改用2个手指捏鸡蛋时,一下就把鸡蛋捏破了。鸡蛋为什么攥不破?悬念陡然而出,触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学自然就进入了探索阶段。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启发探究的课堂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前的教学改革积极倡导学生的参与,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学生的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并不是以课堂的“热闹度”为衡量标准。有些课堂学生看起来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却是在积极地进行深层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有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思维活动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高讲解效率,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字  方法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在今天这个键盘、鼠标大行其道,毛笔被遗忘,钢笔被疏远的信息化时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部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 
血蓝蛋白(hemocyanin)是节肢、软体动物中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氧气运输、免疫防御、蛋白质储存、金属离子转运、蜕皮激素载体、渗透压调节和表皮固化等多种功能。血蓝蛋白在血
摘要: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当前我国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来看,还不尽理想,学生听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影响中学生听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听力 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听力教学在在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得到提高。但是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合理、有效提高中学生听力水平,一直是广大教师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中学生听力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维培养,更谈不上思维创造,问题意识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现行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按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促进语言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1、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过去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硬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调动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感到厌倦。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语言。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草船借箭》一课,上课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怎样学习比较好?”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按事情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