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时代的到来,以往的高校法律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到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因此,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先阐述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探讨了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高校法律教育教学的特征现状,最后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法律;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和解决法律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法律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任务。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法律教育必须及时改变教学模式,不断吸收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解决法律系学生就业“老大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常态时代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双向要求。
一、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的
(1)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就能更好地应对新常態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法律素养更好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法律变化并在实际中活学活用。(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践地多就能提高在实际中灵活使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创新型人才,运用丰富的想象不断开拓自身视野,是从平庸迈向优秀的基石。(4)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比如表达沟通的技巧,如何有效融入团队,面对逆境合理抗压的能力等,满足新时代经济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在新常态背景下,优良的高校法律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除去职业责任外,法律系人才也身负辅助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责。因此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发展。为适应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的理论和适应能力。改革应紧跟时代潮流,因材施教,剔除过时的教学方式,迎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诉求。(2)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在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承认学校自身的客观不足之处,勇于改革教学模式,切实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挖掘学生自主创新,勤于动手和动脑的潜力,学校提供客观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1]。
三、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1)课程内容有问题。高校法律系课程过时,许多新内容未纳入教材,不注重实践,教师上课时,只教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关注一些理解层面上的条框,不能剖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纠纷,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摸不到实践生活的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较差。另外,知识结构单一也造成学生在新常态背景下法律内容专业和技术化的能力较差。(2)教学方式刻板。很多高校教师讲课时闭门造车,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并且几乎不使用互联网,不会使用多样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体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3)评价体系单一。现在的高校普遍以笔试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试的内容主要靠记,鲜有对学生思维方式上的考察,学生为了过关死记硬背,对课堂外的锻炼轻视,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学校对学生不了解,也就无法针对学生个人和总体特点进行有效评估,所以评价体系不合理,需要加强。(4)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许多高校教师属于搞理论的人才,并未作为一名法律类职员在社会接受过锻炼,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不懂得如何培养优秀的市场型的人才,造成学生缺乏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2]。
四、新常态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完善课程内容、在改革过程中,应当注重社会实际需求,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前卫。学校提供良好法律实践平台和良好的教学硬件,以及充足的教学资源;深入考察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鼓励学生多实践[3]。举办实训,考核学生参与次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教学中多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与学生一同关注法律行业的新走向,扩展学生的见识以适应新常态背景;调整基础理论与动手操作课程比例,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甚至将学制延长,让学生更好应对新常态背景下法律内容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挑战,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2)更新教学方式。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提升。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存在和参与感;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跟踪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笔试教育的短板,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专业能力。调整笔试考试中,记忆题目和思考运用题目的比例;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法律教师应当对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明确认识,提高自身综合教学实力。加深对法律市场需求的研究,及时更新和改变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学习;教师也可以到社会上实践,比如进到机构或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也可以多开讲座,聘请优秀外教完善自身教育资源。
五、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时代的到来,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应当与市场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法律系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学生理论功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曾军卫,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法律、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何立官,杜燕. 关于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8):124-125.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法律;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和解决法律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法律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任务。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法律教育必须及时改变教学模式,不断吸收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解决法律系学生就业“老大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常态时代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双向要求。
一、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的
(1)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就能更好地应对新常態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学生可以凭借良好的法律素养更好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法律变化并在实际中活学活用。(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践地多就能提高在实际中灵活使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创新型人才,运用丰富的想象不断开拓自身视野,是从平庸迈向优秀的基石。(4)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比如表达沟通的技巧,如何有效融入团队,面对逆境合理抗压的能力等,满足新时代经济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在新常态背景下,优良的高校法律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发展。除去职业责任外,法律系人才也身负辅助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责。因此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满足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发展。为适应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的理论和适应能力。改革应紧跟时代潮流,因材施教,剔除过时的教学方式,迎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诉求。(2)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在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承认学校自身的客观不足之处,勇于改革教学模式,切实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挖掘学生自主创新,勤于动手和动脑的潜力,学校提供客观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1]。
三、高校法律教育的现状
(1)课程内容有问题。高校法律系课程过时,许多新内容未纳入教材,不注重实践,教师上课时,只教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关注一些理解层面上的条框,不能剖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纠纷,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摸不到实践生活的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较差。另外,知识结构单一也造成学生在新常态背景下法律内容专业和技术化的能力较差。(2)教学方式刻板。很多高校教师讲课时闭门造车,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并且几乎不使用互联网,不会使用多样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体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3)评价体系单一。现在的高校普遍以笔试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试的内容主要靠记,鲜有对学生思维方式上的考察,学生为了过关死记硬背,对课堂外的锻炼轻视,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学校对学生不了解,也就无法针对学生个人和总体特点进行有效评估,所以评价体系不合理,需要加强。(4)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许多高校教师属于搞理论的人才,并未作为一名法律类职员在社会接受过锻炼,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和理解,不懂得如何培养优秀的市场型的人才,造成学生缺乏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2]。
四、新常态下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完善课程内容、在改革过程中,应当注重社会实际需求,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前卫。学校提供良好法律实践平台和良好的教学硬件,以及充足的教学资源;深入考察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鼓励学生多实践[3]。举办实训,考核学生参与次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教学中多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与学生一同关注法律行业的新走向,扩展学生的见识以适应新常态背景;调整基础理论与动手操作课程比例,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甚至将学制延长,让学生更好应对新常态背景下法律内容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挑战,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2)更新教学方式。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提升。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存在和参与感;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跟踪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笔试教育的短板,学校应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专业能力。调整笔试考试中,记忆题目和思考运用题目的比例;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法律教师应当对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明确认识,提高自身综合教学实力。加深对法律市场需求的研究,及时更新和改变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学习;教师也可以到社会上实践,比如进到机构或企业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也可以多开讲座,聘请优秀外教完善自身教育资源。
五、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时代的到来,高校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应当与市场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法律系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学生理论功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简介:曾军卫,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法律、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何立官,杜燕. 关于教育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考[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