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泉水派出所所长李才生从一场舒畅又有点尴尬的梦中拉了回来,他抬头一看,晚上十一点一刻。
  “谁啊?”李才生一边问道,一边麻利地从床上坐起来。嘴上说着话,行动上丝毫没有半点迟缓。因为他知道,半夜三更电话打到他这儿,如果不是重大事件或者值班民警摆不平的事,他们是不会随意打扰他的。
  “李所,鱼肠村的王香馍家失火了,刚才打的报警电话。”门口,民警小刘有点慌张,“所里人员都集结了,就等着你的命令。”
  “走。”顺手从床边的椅子上拿起了单警装备,李才生快步走出了宿舍。
  派出所的院子里,两辆警车红蓝相间的警灯交替闪烁着,刺目的光芒将整个派出所照得十分晃眼,大门口一辆消防车也整装待发。
  “快,去鱼肠村!”李才生一挥手,早已全副武装的民警便钻进车里。
  车子在通往鱼肠村的公路上快速行驶。这种乡间小道,平时除了农户赶个马车、开个蹦蹦三轮啥的,很少有机动车走。不过路面虽然有点窄,但路基不错,车子走在上面并不困难。
  泉水镇是一个穷镇,全镇有大小十一个村,四万多人,睁开眼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别说种粮食了,政府封山育林多少年了,树都没长大几棵。倒是一入秋,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一个山头比一个山头开得茂盛。这野菊花就像山里的人一样,看似普通,却一茬一茬生生不息地繁殖着。长在这里的人从小都知道野菊花是一种药材,刚打蕾时便可开始采摘,回家晒干后卖给来村里收购的小贩,对于收入来源稀缺的泉水镇来说,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近些年,农村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下的全是些老弱妇孺。每个村住得又松散,东边山头一户,西边沟里一垄,加之老年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平时对孩子们疏于管理,所以今天有人上坟烧纸把山燃着了,明天那家淘气的孩子放炮把柴垛引着了,都是常用的事儿。派出所里这唯一的一辆消防车就显得弥足珍贵,平时都由李才生亲自监管。即使不用,李才生也要求消防员每两天把车子启动一次,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消防演练,并且每次都有人专程记录。这是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李才生也知道背后有人说他是形式主义,也有人说他是浪费油,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形式主义”必须要做到位。这,既是安全监督的逼迫,也是履职尽责的需要。
  车子在山间盘旋。初秋的夜晚,宁静的乡村在度过一天繁忙喧嚣后,早已进入梦境。车灯把夜幕撕成一个没有边际的三角形,警灯把路边成熟的玉米和芝麻渲染得五彩缤纷。沿路听着熟悉的蟋蟀鸣声,吮吸着粮食即将成熟散发出的味道,李才生觉得很亲切。
  车辆在行驶,值班民警向李才生汇报警情,他听得很仔细。
  王香馍,这个和李才生同村也曾经同校的校友,是他上学时代记忆最深的人物之一。
  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开始实行,那时提倡“三多一少,两个正好”的生育政策。但农村响应者甚少,每家两三个孩子很正常,就连五六个也不稀罕。因为家庭劳力的稀缺,照看小孩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家中排行老大的身上。所以,七八岁上一年级很普遍,甚至十岁开始上学的都有。
  王彩玉就是上学很晚者之一。因为平时要帮母亲做饭,王彩玉十岁过了才上了一年级,等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平时放学后不是上山割草放牛,就是帮大人到地里干活。生活的历练和体力劳动的锻炼让她迅速地成熟了起来,身体的某些部位明显要比其他女同学显著。
  王彩玉出众的身材自然是班上男生口中的话题,他们不敢公开地讨论,只能几个死党背地里偷偷议论,且话题也不敢超出范畴。
  “乖乖,她咋就那么大?”
  “看样子像个红薯。”
  “才不是,你们家的红薯是圆的?”
  “那要不就是个馍。”
  “啥馍有那么大?除非贡香馍。”
  说这话的几个人,在班上属于那种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性格较开放的大男生,黄司公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如此,他们也只是在晚自习放学的路上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讨论。因为他们知道,这话要是让老师或者家长听到了,只有一种结果:被学校开除或被大人打个半死。
  因为贡香馍是一种给死者或者神灵的祭品,有点不吉利,所以后来他们就简略地说香馍,然后加上她的姓,“王香馍”这个名字从此便在这个一百余人的学校流传开了。慢慢地,真名倒没人记得住了。
  这一年,李才生刚上一年级,王彩玉绰号的故事是他几年后才听说的。
  2
  还没到达鱼肠村,李才生他们就看到一团火焰冲天而起,附近有影影绰绰的人在来回走动。
  此时,平时演练的战术派上了用场,民警们迅速将消防车停在有利位置,出水盘、接水带、开闸,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丁点拖泥带水。
  瞬间,一条水龙腾空而起,在火苗上面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后,以俯冲的姿势直扑火场。水火接触的一刹那,一团白色雾冒了出来,还未来得及飘出火场,又被热浪给蒸发了。但很快,水龙再次呼啸而至。就这样,在相互博弈中,火势慢慢小了下来。
  李才生看到消防车已经开始把火势控制住了,便急忙來到前来支援的群众中间,指挥着他们有序地用水桶进行扑救,向火势发起总攻。
  两个小时后,这场火灾被彻底扑灭。
  “谁这样害人,干这种事。”顶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满脸泥垢的王香馍一边清理着现场,一边骂着。
  李才生对火灾现场粗略地看了下,着火的地方是紧挨着主房的两间厢房,已经被完全烧塌了。所幸抢救及时,不然的话,王香馍家的三间砖房也不能幸免。
  “这样吧,你晚上先到邻居家去住,这个现场不要动。现在太晚了,明天一大早我们过来调查。”李才生告诉王香馍,并叮嘱现场的村干部。
  “行。谢谢王所长,还有这些警官们,让你们受累了。”王香馍很有礼节地说道。
  李才生看到兄弟们一个个灰头灰脸,身上的衣服早已湿了,便召集兄弟们回所。   其实,李才生对王香馍的印象那么深,并不全是因为上学时那个传说,而是缘起于一场轰动全村,后来足以改变她命运的那次私奔。
  在李才生的记忆中,王香馍、黄司公他们小学毕业以后就完成了人生的整个学业。用大人的话说就是“都是棒劳力了,还整天背个书包丢人,不如趁早回家干活”。
  想想也是,小学毕业时,一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棒小伙子了,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那时候还能有几个人的心思在学习上?不管别人是不是那样,反正王香馍和黄司公已经没有那个心思。
  他们两个不仅没有上学的心思,而且还偷偷地好上了。在当时那个年代,“谈恋爱”这个词不是农村孩子能够奢望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轮得到自己做主?事情的起因是王香馍在一次下课时无意间发现黄司公盯着自己看,且眼神一动不动,甚至她还看到了他狠狠地咽了咽唾液。而他目光盯着的位置,正是自己那对傲人的胸部。
  羞愧难当的王香馍自然不会放过黄司公,她翻越课桌、跨过椅子,拿着书本追打着他,黄司公嬉笑躲避。从此之后,王香馍每次看到黄司公都要打骂他。一来二去,在追打的过程中,两人心里都喜欢上了对方。有时一天不见,坐卧不安;一天不打,食宿无味。
  终于,在一次看露天电影的时候,黄司公在麦秸垛后面仗着胆子摸了王香馍。轻触到那梦寐以求的部位,尽管隔着衣服,黄司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弹性和柔软,刹那间全身血脉贲张,直冲向脑门。那一瞬间他突然迷糊了,好像没有了知觉。直到王香馍一拳打过来后,黄司公才痛醒,之后赶紧跑了。
  在这种简单快乐的日子中,王香馍他们顺利地迎来了小学六年级光荣毕业。
  头一天放假,第二天黄司公他老爹便托媒人去王香馍家提亲,却遭到了拒绝。原因就是他们家在当地不是大户,这个理由充分得连能说会道的媒婆都不好再说了。确实,当时的农村里,凭的就是谁的家族大,谁的兄弟多,这样生活才不会被人欺负。黄司公家里条件虽然还算可以,但家族不是很大,总共还不到十户。
  这样的结局让黄司公感到了绝望,王香馍也感到了绝望。两人暗地里一商量,决定私奔!于是在一个月满之夜,王香馍和黄司公悄悄地出了村,相约在一片开满菊花的山坡上会合。金色的菊花铺满了半片山坡,在皎洁的月光下羞答答地摇曳。拉着王香馍柔软的手,黄司公感到幸福就在眼前。
  然而,让他们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王香馍家人发现他们的踪迹,从后面追赶过来了!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消息:王香馍被黄司公“拉”(意思同拐走、猥亵)了,这对王家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侮辱。尽管事实不是如此,但王家是大户,他们绝不会承认王香馍自愿跟黄司公私奔,因为丢不起这人!
  这件事情让黄司公差点丢了性命。王家的族人把黄司公五花大绑,绕着王姓每一家跪门谢罪,沿路王姓的小伙子们拿着皮带、棍棒朝他身上招呼。途中,黄司公昏死过几次,但被凉水泼醒之后继续谢罪。黄家人只能在家里暗自流泪,势力的悬殊使他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被灭了门。
  一个月后,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的黄司公能下床了,但一条腿从此瘸了。之后,就不见了踪影。据他父母讲,黄司公去了外地打工。
  这些事情都是李才生在外地上初中的时候发生的,他没有亲眼见到,都是后来听大人们说的。
  3
  在家里洗了把脸,然后把衣服换下来之后,王香馍带着孙女来到了隔壁妯娌家里睡觉。躺在床上,她还在回忆刚才那惊险的情形,一直想着这火究竟是怎么烧起来的。
  王香馍家住的这个地方是个自然村组,也就上十户人家,且都是沾亲带故,平时大家处得都很好,没有人会害她。那会是谁呢?
  难道是他?王香馍猛然一个激灵。但应该不会啊,我也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啊?
  王香馍想到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黄司公。在她的生命里,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
  那年私奔的事情败露之后,王香馍的父母很快给她找了隔壁鱼肠村的一户刘姓人家。能够攀上王家这样的大户,刘家自然是欢喜不已。自从提亲之后,王香馍家的农活就被刘家承包了。遇到农忙季节,刘家总是先把王香馍家的活干完,然后才做自家的。
  王香馍的男人叫刘螳螂,老实巴交,对王香馍言听计从。也许是攀上了王家大户有自卑心理,还有一种可能是害怕王香馍家如狼似虎的父兄,总之,王香馍在家里跺跺脚,刘螳螂大气都不敢出。对于王香馍当年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他从来不敢问。
  婚后十余年里,他们的日子过得不温不火。王香馍负责生儿育女,做饭持家,刘螳螂则负责地里的活路,闲的时候在附近镇上做几天小工挣点小钱。只是王香馍经常会想起那个自己觉得亏欠一辈子的黄司公,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成没成家?有时,她回娘家的时候也会拐弯抹角地打听黄司公的去向,但都没有结果。渐渐地,王香馍有点死心了,她想着,可能黄司公早已在外地成家了,这辈子他们有可能再也见不着了。
  时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那种动辄乱用私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且家族势力在健全的法制面前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人们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遇上邻里纠纷也知道打110报警电话,让警察來主持公道。
  这是一个盎然的春季,对面山坡上的野菊花早已破土迎风开始飘动。刘螳螂正坐在院子里剥着刚从山上砍下的柏树皮,他准备请木匠做几把椅子,另外再做一张新桌子。而王香馍则坐在墙脚,一边懒懒地晒着太阳,一边有一针没一针地纳着鞋底。自从结婚后,王香馍几乎没有下地干过活,所以养得白白胖胖的。与当年相比,虽然显得有些臃肿,但是因为生活安逸和婚姻的滋润,她变得更加丰韵十足,尤其是那引以为傲的胸部,越发丰满了。
  “一会儿别人介绍个木匠过来给咱们干活,估计得几天,你先去准备点菜。”刘螳螂一边忙碌着,一边对媳妇说道。王香馍“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活路,钻进了屋里。
  很快,木匠到了。他放下手中的家什,开始忙碌起来。王香馍拿着茶壶从屋里出来,走到木匠面前时,愣住了,木匠也愣住了。   “这不是……”王香馍有点结巴,半天也没把名字说出来。
  “啊……我就是。咱们一个村的。”木匠反应还是快些,连忙打了个马虎眼,然后迅速低下头开始干活。
  站在黄司公的身后,王香馍突然有点不知所措了,好一会儿,都没有挪动一步,直到刘螳螂觉得她有点异样,并问她咋回事后,她才支吾了一声,慢慢回到屋里。
  坐在屋里的王香馍隔着门缝看黄司公,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很明显的痕迹:背有些佝偻,头发也白了许多,黝黑的脸上皱纹像刀刻一般,干活用力的时候,头上的青筋蹩得老高。看了一会儿后,王香馍又急忙来到了厨房,飞快地忙碌起来。
  午饭丰盛的程度超出了刘螳螂的想象:木耳炒腊肉,葱炒土鸡蛋,麻辣豆腐,清炒菠菜,主食是香喷喷的葱花油馍。甚至,王香馍还把过年时才喝的酒也拿出来了。这种待遇不仅超出了农村接待木匠的标准,就连王香馍他兄弟过来时她也没有这么招待过。刘螳螂还是笑呵呵的,他想得很简单:都是一个村的人,见面自然热情些。熟人还多吃二两饭呢!
  饭桌上,王香馍越过刘螳螂,不停地给黄司公夹菜,胸前的两坨肉随着她胳膊的来回伸缩,不停地在黄司公面前晃荡。黄司公只瞄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了,赶紧喝了满满一嘴汤。
  一个中午,他都是低着头吃饭、喝水,不敢看王香馍一眼。
  4
  李才生到达王香馍家的时候才早上八点多,随同他的还有两个技术勘查民警。三个人先是用警戒带把失火现场给围了起来,然后拍照,提取现场东西。王香馍站在旁边,想上去帮忙却被李才生制止了。她索性给三个人倒上水后,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
  李才生在忙了一阵后,先从里面出来了,他坐在了王香馍的对面。两个人虽然是一个村的,但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圈子的不同,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仅仅知道对方而已。
  “你昨天晚上是咋发现房屋起火的?”
  “当时我和孙女两个人在家里睡觉,刚刚躺下不久,就看到窗户外面有火光,我连忙起床准备出门去看看。谁知道,我开门的时候,却发现门不知道被哪个短命的从外面给扣上了,怎么都打不开。”王香馍一边说着一边气呼呼地骂着,“后来,我就使劲把门踢开,然后钻出来。一出门就看见我家厢房起火了,连忙叫人来帮忙,后来也不知道谁报的警。”
  “这两间厢房平时是干什么用的?”
  “平时都堆放着柴火,停摩托车。你看,那辆摩托车也烧得没用了。”王香馍边说还边指了指摔在院子里的一副铁框架。
  “近期跟谁吵架没?或者平时和谁结下冤仇没有?”
  “没有啊!这一个村里的人平时相处都怪好的。你说磕磕绊绊的肯定有,但要是跟谁有仇,我们这儿还真不存在。我们家老刘常年在外打工,好多地里活都是邻居们帮忙,谁会结恁大的仇?”
  “通过现场勘查来看,这肯定是有人故意纵火。你有没有怀疑对象?”
  “我……”迟疑了好一会儿后,王香馍摇了摇头。
  李才生一边问一边记录。又问了一些问题后,他便起身来到了王香馍家门口。按照他昨天的嘱咐,现场都没有动,所以大门依然保持着外面扣着、其中一半悬着的状态。
  这个时候,现场勘查的两名民警也结束了火场勘查工作,三人一起来到大门前。这是用槐树做的木头门,门厚约7厘米,两扇门朝里对开,门榫嵌在门框上的凹槽里,平时开关门都是利用门榫的转动来实现的。因为锁扣还在别着,拍完该门的现场照片后,三人便鱼贯从空隙里钻了进去。在屋内,李才生仔细地看了看那扇吊着的门,发现因为用力太大,门榫有一半已经被劈开,剩下的一半被用力地从凹槽里拖出来,这样才腾出个够一个人出入的空间来。
  再次拍照,提取,一切忙完后,李才生站在里面示意其中一名民警到外面把门锁扣打开,他自己从正面撑着那扇破损的门。就在锁扣打开的一瞬间,李才生突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向自己身上袭来——那扇门即将砸到他的身上。站在旁边的另外一民警手疾眼快,立即抓住门并朝自己方向拉去,李才生也赶紧双手用力,才算把门页稳住。
  “我的个乖乖,这个门是个啥材料的,这么重?”那名民警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道。李才生没有说话,他在回忆着刚才和王香馍的对话。
  火灾现场没有啥有价值的线索,和王香馍的谈话也没有斩获,两名民警似乎有点泄气。李才生却感到收获不小。“走,我们再到火灾现场周边去看看,然后再走访一下周围群众。”李才生一边走一边安排着。
  他们围着王香馍家转了一圈,还真是发现了新情况。距离火灾现场约七十米处,李才生发现了半包黄金龙烟,并且在不远处还有一个打火机。这种烟商店里零售价是三元钱,平时农村里抽的人比较多。他吩咐两名民警:“装起来,回去验指纹,提取检材。”
  周围群众走访无功而返。就在三人觉得没有其他线索时,走在返回的半路上,一位在山上拔草的大叔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王香馍和一个木匠的关系不一般,我们这一条沟里的人都知道。只是他们附近的人都是亲戚,碍于面子不好说出来罢了。”
  “原来是这样。”李才生猛地一拍大腿。
  目送着三名警察走下山,王香馍才转身回到家里。她一個人坐在堂屋中间,刚才她差点儿说出黄司公的名字了,不知道李所长有没有怀疑。其实王香馍不愿意也没有理由怀疑黄司公,但直觉告诉她,除他之外没有人会干这事。
  那年的第一次相遇,就让二人走上一条无法自拔的路。其实一开始,黄司公根本不知道干活的是王香馍家,他也是经人介绍。直到看到她本人,黄司公在心里说“坏了,坏了”。二十年前的一幕是他这半辈子最大的梦魇,多少次梦中他又回到了家乡,被王家打得死去活来。所以,之后他一直在外流浪,很少回家。就连父母过世,他也是回到家中处理完后,就匆忙走了。
  在内心里,他不怪王香馍,甚至自始至终都一直在挂念着她。这么多年,也曾遇到过合适的对象,但黄司公都没有成家。在他心里,满满的都是王香馍,只是这种挂念每每被那场浩劫给冲得七零八落,他不敢想下去。   那年到王香馍家干活,原本他是想着赶紧把活干完走的,但王香馍的热情让黄司公感到心里暖融融的:“这才是家的温暖,有女人,有家真好!”每顿桌上桌下地伺候着,黄司公有点留恋了。
  一个星期后,活快要干完了。这时,刘螳螂接到镇上一家建筑队的邀请,要他去刷涂料,估计得两三天。临走时,刘螳螂还给王香馍交代,木匠走时别忘了付工钱,人家活儿干得漂亮。
  这也是一个月圆之夜,王香馍和黄司公坐在院子里看着对面的山头,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也许是明天就要走了,也可能整个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互之间竟然不知道说啥了。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王香馍把椅子一搬,说:“外面有点凉,坐屋里去。”跟在她的身后,黄司公一瘸一拐地进了屋。过门槛的时候,黄司公被绊了一个趔趄,头一下子顶在了王香馍那对硕大的胸脯上,把她也顶得后退了两步。
  黄司公脸涨得通红,连忙搓着手:“你看这事搞的,多不美,我真不是故意的。”看着他手足无措的样子,王香馍突然觉得她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学校里坏坏的、却有点可爱的黄司公。她拉着黄司公坐了下来,然后用手把他那条残疾的腿的裤子拉起来,轻轻地用手抚摩着。
  “这辈子是我对不起你,是我害了你。”王香馍喃喃地说道,并轻轻地啜泣起来。
  “可不要這样说,这都是命!”黄司公有点手足无措,他想把王香馍的手拉开,没想到王香馍却一把拉住了他的手,攥得紧紧的。在挣扎了两下之后,黄司公放弃了,任凭这双温柔的手在自己布满老茧的手上摩挲着。
  “你这么多年没有过女人?”看着黄司公一直在那儿瞎忙乎,王香馍愕然地问道。
  “嗯……”黄司公头也不抬,只从嗓子里传来一声低沉的声音。王香馍突然间有点感动,她一下子坐起来,翻身把黄司公压在了身下,引领着他慢慢地走进了温柔之乡。
  刘螳螂回到家里的时候,黄司公已经走了。王香馍告诉刘螳螂,这几天自己做饭累到了,疲劳得很。她整整在床上睡了两天。又过了一个月,刘螳螂听了王香馍的话,去天津打工了,他要挣钱,将来给儿子结婚用。
  5
  李才生再次来到王香馍家,是那盒黄金龙烟上的指纹鉴定结果出来后。一进门,他直入正题:木匠是不是叫黄司公?现在在哪里?
  当然李才生也没有把握说黄司公是纵火嫌疑人,但只要和案件有关,每个人都有接受调查的义务。王香馍知道再多说也没用,便把黄司公的电话给了他。
  “那天晚上,你家里除了你和孙女,究竟还有谁?”李才生突然这么一问,把王香馍吓了一跳。他这么问,是有充分的证据。就凭着能把那沉重的门榫劈开,他自己也不敢保证有那么大的力气,何况她一个妇道人家。
  “你咋啥都知道?”王香馍悻悻的地说道,“是我表哥在这儿收黄姜,天晚了就在这儿歇。后来不是失火了吗?我怕别人说闲话,就让他趁夜走了。”
  听了王香馍的话,李才生觉得自己怀疑的事情有点眉目了。
  泉水派出所里,民警给黄司公做了人身检查、提取了指纹后,让他坐在了李才生的对面。
  “还记得我不,黄司公?”李才生笑嘻嘻地和他拉起了家常。
  “咋不记得?你小时候聪明,上学早,学习又好。你看现在都当大官了,哪像我们混得都走不到人面前。”黄司公卑微地说着。
  “我也不是啥官,算是混碗饭而已。平常百姓家过日子,谁还不遇到点事?遇到事都会找我们,那我们就得管啊。”李才生一边和他聊着家常,一边把话题朝案子上引,“你看,前几天咱们的老同学,也是你当年的恋人,家里不就被人放火给烧了吗?为这事我们派出所上下跑了好几趟。”
  “这事我也听说了,你们也真是辛苦。”
  “你平时不回家里住,都在哪儿住啊?”
  “我经常在外地打工,每年快过年了回来,东家住一晚,西家住一晚的。反正自己一个人,哪儿都能对付。”
  “这些年咋不成个家呢?”
  “当年丢人的事你也知道,后来闹得全镇的人几乎都知道了,不好找。唉,现在老了,也不想那些事了。”
  “想开些,那种事放到现在就是个自由恋爱。如今法制社会了,动不动欺负人、打架斗殴的事也不会发生了,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李才生还在劝慰着黄司公,他随手从身上掏出一根烟递给他,“王香馍家的事,估计以后还得要找你,到时候你随叫随到就行。”
  “那没得问题,我这儿随时听你召唤。”
  走出派出所,黄司公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这个小时候看起来腼腆的小白脸,现在变得这么厉害,咋一下就怀疑到我了呢?管他呢,反正我也没把柄落在他们手里,谁看见我放火了?没烧死这个骚婆娘,便宜了她。”
  提起王香馍,黄司公现在还是一身的恨意。他恨她不该朝三暮四,不该背叛当初两个人定下的承诺,让自己白白付出了这么多年。
  黄司公承认,自从第一次在王香馍身上尝到当男人的滋味后,他已经离不开她了。他恨不得每天晚上都耽搁在王香馍的身上,抱着她睡觉。然而,现实是人家已有了男人,也有了家庭。
  出于内心的愧疚,王香馍对黄司公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为了给他腾位置,她还把自己的男人支到外地打工去了。但是要说现在离婚跟黄司公过,王香馍从内心里不愿意,她舍不得自己的家,也受不了世人的唾沫星子,并且也觉得对不起刘螳螂。所以,两人在商量了好多次后,最后定下一条规定:在刘螳螂不在家的时候,黄司公可以定期来和王香馍约会,黄司公这辈子也不成家,只对王香馍一个人好。
  就这样,两个人按照这个约定相安无事地过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黄司公把王香馍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平时出去挣的钱也交到了她手里。而王香馍也把黄司公当成了自己的男人,每次他来的时候,她都变着花样给他做吃做喝,给他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刘螳螂也曾经听到过风言风语,但他不信,也不敢质问王香馍,怕惹怒了她丢下自己不管了。
  而让黄司公愤怒并且铤而走险,是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那天在邻村干完了一天活,黄司公有点想念王香馍了,趁着酒劲便决定晚上回去看看。走了三公里的山路,来到了那个熟悉的小院里。他抬起手,正准备敲门时,却听见从屋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一开始,他以为是刘螳螂回来了。但听了一阵后,发现这不是刘螳螂的声音。“这骚婆娘竟然跟别的男人好上了。”想想这辈子自已为了她付出的代价,黄司公一时怒从心头起,恨意倍增。他准备破门而入去问个究竟。“我拖着一条残腿,肯定打不过对方,要是吃亏了咋办?”黄司公转念一想,不如把这对狗男女烧死在家里,反正这深更半夜里,也没人看见。即使烧不死,等村里人来救火时都会看到她家里有野男人,也让她臊臊脸,看她以后咋做人。
  想到这里,黄司公轻轻地把门从外面别上了,然后点起了一根烟,走向了厢房。
  6
  李才生再次把黄司公传唤到派出所里的时候,直接把他带进了讯问室里。
  “黄司公,王香馍家失火的那天晚上,你有没有去过鱼肠村?”
  “没有,我一直在流头村给人家砌石坎,那里有人可以證明。”
  “当天放工后,晚上你都干了些啥?”
  “晚上吃过饭后,我一直在临时租住的屋里看电视,没有出门。”
  “吃过饭后大约几点?看的啥电视?”
  “应该是八点半左右,好像是江苏台播放的《亮剑》。对,就是这个电视剧,我喜欢看战争片。”
  李才生打开手机,搜索出江苏卫视当天的节目播放表,却没有黄司公所说的那部电视剧。他把手机拿到了黄司公的面前:“还有啥说的?”
  “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也许不是这个台。”黄司公镇定自若。
  “好,咱们先不说这个问题,你看看这个是不是你的东西?”
  李才生又从抽屉里面拿出那半盒黄金龙烟和一支打火机。看到那半包烟,黄司公知道那确实是自己的东西。那天晚上回家后,他自己也曾找了半天,但始终没有找到,没想到会在李才生手里。但他现在不能承认,否则就是承认自己当天晚上去过现场。
  “这不是我的。农村里抽这种烟的人多得很,你凭啥说这就是我的?”
  “凭啥?就凭这个。”李才生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放到黄司公的面前,“这是刚从县公安局拿回来的检验报告,这上面的指纹和你的指纹相吻合,这下你承不承认?”
  看着白纸黑字,然后还有鲜红的公章印,黄司公像是被抽了筋的死蛇,缩在审讯椅里。在低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后,黄司公突然抬起头,看着李才生,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人做事一人当,火就是我放的。谁让那个女人说话不算话,骗我这么多年呢?”
  “好吧,先把个人感情放到一边。说说你是怎么放火的。”
  说起放火这事,黄司公还真的很费了一番心思。在王香馍家里前后生活了十余年,家里每个地方摆的啥东西黄司公都知道。
  那天晚上,盛怒之下,黄司公准备放火的,但他怕明着放火被人家发现,自己瘸着脚又跑不快。后来他想起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有一个桥段就是用烟头慢慢引燃的,他决定试一试。多年的木匠生涯使黄司公知道刨花很容易点燃,而且在王香馍家的厢房里,堆放着许多刨花,都是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
  趁着朦胧的月光,黄司公来到了厢房,他狠咂了一口烟,把烟头上的火烧到了最大,然后把烟丢进了那堆刨花里。之后,他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厢房。走出一段距离后,黄司公坐在地上,远远地看着王香馍家厢房的火星一点一点变大。到最后蹿出火苗来,他才一瘸一拐地回到自己租住的地方。
  审讯结束后,李才生又告诉他:“据王香馍说,那天晚上是他表哥借宿在他家,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现在,我以老乡的名义问你,你这样做蠢不蠢,冤不冤?”
  走出审讯室,李才生听到了从里面传出的黄司公的哭声。
  转眼间,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黄司公一审即将判决。他托人从看守所里给王香馍捎来话,想让她去看看他。
  但黄司公直到被投送到监狱里,都没有看到王香馍。那时候,王香馍正在对面的山上菊花地里,挥舞着镰刀拼命地割菊花,她说要把这些菊花全部挖断根,冬天把这块地开出来,来年春季种上庄稼。然后,不让李螳螂再出远门了,她要陪他在家里种地。
  责任编辑 石华鹏
其他文献
作家简介  林为攀,90后青年作家,福建上杭人,现居北京。先后在《福建文学》《香港文学》《青年文学》《大家》《西湖》等刊物发表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追随他的记忆》《万物春生》等。《万物春生》获得第二届福建好书榜十大图书奖。  一  父亲将我领到堂哥面前,让他教我一门谋生的手艺。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我刚参加完高考,在焦灼中等待高考成绩的揭晓,但我父亲显然没了耐心,把我从蝉鸣中叫醒,拽着我来到了堂
诗歌与公共生活的互动问题,在近年来似乎被讨论得越来越多。蛰居一隅、内部蓄力、纯粹精英主义式的发展模式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面的期待。这是历史链条上的自然因果,就如同果子因临近成熟而迟早要离开枝头扑向大地,或者说那日益膨胀的体量已不再是尖瘦的象牙塔所能够完全安放的了。如果化用一句对当下中国社会总体状况的判断,我们或许可以说,当下中国诗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现代汉语诗歌即新诗,古体诗词暂不包括在内)的内部
为什么举世闻名的珠宝总是背负骂名或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几乎每一顆重要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宝石,都或多或少会牵扯到这种神秘的漩涡之中。在历史的流转之中,这些珍宝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变迁、一种文化的兴衰,又或是一个人的生死。在跌宕起伏中,流传着各种关于它们的故事。而如今,这些珍贵的宝石,有些消失在人们的欲望中,有些幸存在博物馆的橱窗里,还有一些,依旧闪耀在王冠上。
茂县成了“孤岛”——通讯中断道路阻塞,与世隔绝。  大雨,滚石,滑坡,余震时刻危及生命。  为第一时间掌握灾情,武警重庆总队七支队的500名官兵,冒死翻山越岭,徒步挺进茂县。    冒余震亡命救援    大雨。饥饿。无眠。  5月13日7时40分,当官兵行进到茂县境内叠海风景区时,地震和大雨造成的滑坡和滚石,封堵了前进的道路。  一场艰苦的救援来临。  不到10分钟,前方发现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客车
一  我在兰水遇见了兰花。  兰花,大片大片地呈现在我眼前,花正好,香正馥。只是我纳闷,像我这般容易激动之人,忽然面对如此盛大之美,却波澜不惊,心境如此平静,一点也不像之前在建宁看荷花、在杭州看郁金香那样。  那时去建宁,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一望无际,我被这恣肆的美惊艳得不知所措。去杭州,正赶上郁金香花展,公园里成片的郁金香亦是让人心潮澎湃。同品种的花聚在一起,那整齐划一的美总是很有震撼力的,
我在一个雨夜走进了苏唱街。街道蜿蜒而静默,屋檐下的雨水哗啦哗啦地落在地上,发出幽微的光。昔日的繁华,毗邻而居的昆曲班子,衣香鬓影的梨园总局,华灯璀璨的小酒楼,“扬州瘦马”的幽怨唱腔,借着醉意指点江山的盐商……都去哪儿了?现在的苏唱街像一个曲终人散后空荡荡的舞台,清冷,衰败。苏唱街,多么诗意妥帖的地名,每轻轻念一遍,我仿佛就能看见一位长袖翩然、歌声呜咽的女子从朱红色油漆剥落的木门深处向我走来。她是谁
祁发宝:身先士卒的团长  无法容忍光天化日之下的野蛮挑衅  你向死而生  面对死皮赖脸的无耻行径  你一声怒吼:不想打仗滚回去  一个血性汉子的精神高处  闪耀着纵横旷世的光辉  纵然豁出性命  也要誓死捍衛这片霜雪纷飞的沃土  此刻穷凶极恶的暴徒蜂拥而上  撕咬着你热血沸腾的肉体  你虽然遍体鳞伤  却铁骨铮铮地践行着山河无恙的承诺  你额头的鲜血是国旗的壮丽  你愤怒的目光是中华民族炽烈的火焰
代均是大足区棠香街道红星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虽然他不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冲锋一线,但丝毫不敢懈怠。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摸排流动人员、开展管控追踪、宣讲防疫知识……是代均和同事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工作人员必须要像‘侦察兵’一样,摸清情况,成为这道防线的坚实一环。”代均说。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一个召回电话,代均和同事们便结束休假,参与到防
万家的灯火已一一熄灭  今夜,我来值守  守卫远方明亮的病房  那里正在裁决生与死的去向  当再次论證人与动物的区别  口罩成为崭新的论据  后人或许不知春天的灾难  连带今夜的我,嵌入悲伤的传说  如果黑夜吞噬白昼  阴影迷失方向  我们将得到安全的居所  一个让灵魂栖息的地方  流星雨每天划过夜幕  一道道忏悔的灼伤  吹落了樱花  来年如焰火灿烂  空气坚硬,清冷  夜莺陪我逡巡  早已过了
我爱大田,大街小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凤兆吉祥之地,山水明媚,也最易抚平我心灵的皱褶。不谈别的,就说说这里的石头吧!  1  大田县城俗称岩城,城外盘龙,蜿蜒苍莽,其间以陡峭和洁白著称的呼之白岩山,以峥嵘和赤色胜出的呼之赤岩山。明代“田阳三峰才子”之首会元田一俊诗称:何年神斧五丁开,万壑千岩秀色裁。又称:百丈层崖削不成,乍看欲坠使人惊。说的是大田城西白岩山上的石景。清代知县叶振甲则诗咏:擎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