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在文言写作中培养文言文语感

来源 :格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言文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文言文的状况已经备受师生诟病。脱离了语言环境的文言文字词句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痛苦呼号:“为什么重点字词都记住了,文言文学习还是这么差?”
  文言文距今久远,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甚至排斥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大阻碍。文言文学习和运用是“两张皮”,学习只是为了考试,缺乏言语实践,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灵敏度不高、辨别力不强、理解力薄弱、运用力缺乏,文言文语感能力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尚且缺乏,提高成绩和提升语感只能是奢望。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王君老师说:“打通教法和活法,由此帮助学生打通学法和活法。”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打破陈旧枯燥的传统教學局面,打破文言文学习和运用两张皮的尴尬境地,让学生融进文言文,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只有打通学法与活法,才能激起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迁移能力,才能让学生将所积累的与所认知的融会贯通,进而达到文言文语感能力的进阶。为此,我们以文言写作为突破口,探索文言文语感培养的新路径。
  二、创设真实情境,在文言写作训练中培养文言文语感
  语感的训练过程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应该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同时遵循学生言语生成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考虑到学生与文言文的隔阂以及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我们在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将文言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以文言写作训练为桥梁,分学段进行文言字、词、句、篇的言语实践训练,从而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文言文语感的生成。
  (一)七年级上学期阶段——以文白对译的方式训练简单的字词和句式
  每堂课,教师给出一两个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句子,让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将其转化为文言文。
  例如:
  1.教师:父亲很生气,丢下我就走了。
  学生:父怒,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2.教师:朋友生气了,拿起一本书扔过来,说:“你还有多少能耐啊?”
  学生:友人愤然,以书掷之,曰:“汝之能几何哉?”(《狼》)
  3.教师:不能攀登高峰,就无法见到奇妙的美景;不能修养性情,就无法品味生活中的闲情逸趣。
  学生:非登高无以见奇景;非治性无以品闲趣。(《诫子书》)
  4.教师:我整天心烦气躁,学业怎么办?
  学生:吾终日烦躁,奈学业何?(《杞人忧天》)
  这种方式的文白对译,实际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文言写作训练,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来开展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心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研读所学课文、查阅工具书,力求比其他组写得更好、更准确。
  (二)七年级上学期末至七年级下学期——文白对译进阶训练阶段
  随着文言字词句写作训练的深入,学生的文言文积累日益增多,文言文语言实践意识逐步增强,对文言文的感受力、理解力、辨别力和运用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时,教师仿照课文样式,创设学生在日常的师生关系、同学交往、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篇章写作之中。
  例如:
  1.教师:十六班有一个姓赵的同学,没有穿校服。他告诉别人说:“我没有穿校服。”有听说并且传播这件事的人说:“姓赵的没有穿衣服。”同学们讲述着这件事,使班主任听到了这件事。等到下课后,班主任派人向姓赵的同学询问。
  学生:十六班之赵氏,未着校衣。赵氏告人曰:“吾未着校衣。”有闻而传之者:“赵氏未着衣。”同窗道之,闻之于先生。及课毕,先生使人问之于赵氏。(《穿井得一人》)
  2.教师:公元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上午,我趴在桌上打算睡觉,清风吹入教室,我于是高兴地学习。考虑到几道题不明白,我于是和同学一起讨论商议。忽然教室门外一黑影闪过,大概是苏老师。哪一天没有苏老师?哪个地方没有苏老师?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
  学生:公元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亭午,吾趴桌欲睡,清风徐来,欣然学之。念数题未明,乃与同窗论议。忽一黑影掠于户外,盖苏先生也。何日无苏先生?何处无苏先生?但吾等未觉耳。(《记承天寺夜游》)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会仔细推敲词语,斟酌文言用语习惯,反复研读课文。学生这种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极大提升了他们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和言语迁移能力,在真实情境的反复刺激下,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内化成为文言文语感。
  (三)八年级上至九年级——仿写式训练阶段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可见,仿写训练是习得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典的文言文具有遣词造句凝炼、文句简洁而意蕴丰富、节奏鲜明且韵律优美的特点。有效的文言仿写不仅可以纠正学生作文语言啰唆的毛病,而且使之简洁生动,具有节奏韵律之美,有锤炼语感、美化语感的效果。在巩固之前训练成果的基础上,因篇制宜,创设适合仿写的真实情境。
  例如:
  1.教师:仿照《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任选两种你熟悉的事物,以“我独爱××之”的句式写两句话,体现所选事物的特点及精神品质。
  学生:我独爱梅之经寒冬而不凋,历霜雪而不败,傲然挺立,绽放自我。我独爱竹之狂风催折而不弯,暴雨冲刷而不变色,铮铮铁骨,自然本色。
  2.教师:仿照《与朱元思书》,写一个体现校园运动会盛况的片段。要求:运用仰、俯等多角度观察;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四字短语为主,间用五六字短语;80字以上。
  学生:晴空万里,烈日当头。随心走荡,无问东西。自大本营至赛场几百许米。校运盛况,拍案叫绝。
  接力场上,咬牙握棒,目视前方,蓄势待发,静待枪响。赛道两旁,呐喊远扬,气冲斗牛。问鼎中原,舍我其谁?
  俯视校园,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枪声冲天,运动健儿显雄姿;喊声破云,啦啦队员展风采。一霎时,校园如火锅,沸腾不止。参与竞争者,全身心投入;观赛呐喊者,毕其功力助威。
  此校园盛况,乃常日之少见,欢歌笑语,劳逸结合。或揽奖杯入怀,或留英姿于校史。享生活之乐,皆大欢喜。
  3.教师:仿照《马说》,用文言文写一篇《书说》。必用句式:“安……也”“其……邪”;必用文言字词:或、见、且、安、临。
  学生:世有悦读者,然后有名著。名著常有,而悦读者不常有。故虽有名著,束之于高阁之上,蒙尘于木架之间,不以名著而养人也。
  书之名著者,一读或旬日也。读之者不知其旨而弃也。是名著也,虽有养人之能,颜不得观,义不外见。且欲与俗书等尚不可得,安求其能养人也?
  读之不以其道,品之不知其味,临书而叹曰:“天下无书!”呜呼!其真无书邪?其真不知书也!
  语感不是语言的机械复制,它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王尚文教授指出,“任何人的语感总是对那些同他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的言语对象特别敏感”。创设真实情境,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纳入文言文学习之中,打通学法和活法,给文言文和现代生活设置一个亲密接触的时空,让文言文课堂变得灵动,让文言文学习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在真实情境的文言写作训练中,古今语言与思想碰撞出美丽的火花,这些火花在孩子们的讨论中融合、在孩子们的笔端下汇聚,于无形中将文言文语感“深化、广化、美化、敏化”。
其他文献
在内蒙古阿荣旗有一位约翰迪尔收割机达人,在当地的农机圈里颇有名气。从2008年开始,他陆续购买过约翰迪尔1048、C100、C120、R230、S440等众多收割机机型,可以称得上是约翰迪尔收割机专家。不仅身边的同行和亲朋好友买车咨询他,就连厂家升级产品也会征求他的意见,他就是董鹏。
对于农业机械经营而言, 服务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毫无疑问,用户的良好体验,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通过优质的服务,让用户安心无忧,业务才可持续.有句话请记住:产品赢得信
期刊
非洲国家卢旺达正试图通过新技术来增加可供消费的粮食数量并帮助小农应对因主要作物收获后损失带来的困难.rn20 多年来,来自卢旺达北部山区村庄 Kinigi 的玉米种植者 Cyriaq
期刊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居家阅读不是学校语文教学以外的“点缀”,其并非可有可无的一项“软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居家阅读和学校阅读的有效衔接,以学校阅读为点,从点到面,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开展居家阅读。阅读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取相关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并获取到相应的审美体验。有效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还能实现学生自身知识视野的拓展,从而使学生见到其从未见过
期刊
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重视对政体问题的探索,旨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政体理论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议行合一”政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赓续于巴黎公社、脱胎自苏维埃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建树,塑造出自身的新特点、新面貌,其最为重要的、最具典型特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这四大制度体系,是立足于巴黎公社和苏维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路径,而改革模式划分则是理解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式。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中政策起点和改革内容的不同,塑造了省内发起的专项改革、中央发起的专项改革、省内发起的系统改革和中央发起的系统改革四种改革模式。这四种改革模式在政策进程、常见形式、表现特征、政策目标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逐渐过渡到了以“中央发起的系统改革”为主要模式的阶段,这种模式能够最大化改革成效。总的来说,四种模式的划分丰富了现有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分类的研究,
对处于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在不断地学习中已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对于问题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教师千篇一律的知识灌输未必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烦躁与抵触的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天职观念所包含的牺牲规范,要求从业者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做出必要的牺牲。在公职人员内部,掌握关键权力的从业者和不掌握关键权力的从业者在所需做出的牺牲上也有区别。后者的牺牲体现在无论顺境、逆境还是险境都要坚持履行职责,前者则除了做出这种牺牲,还需接受对其权力行为的各种严格限制。公职人员的牺牲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社会应当对他们做出恰当的承认。只有在公职人员的所有牺牲都得到恰当承认的前提下,社会上才会有更多人尽心尽责地投入公共服务,才能为社会公
对于微课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探究,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高效教学经验积累基础上,对于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微课工具的应用方式过程的研究。微课具有多种形式,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一系列相关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师生分享知识,帮学生借助视频学习资源增强学习实境,能够为学生呈现课堂上动态的学习资源。微课的应用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信
期刊
乡村建设的初衷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作为乡村建设的关键行动者,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尚未获得已有研究的充分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地区M镇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在道义逻辑———“安全第一”的农民生存伦理驱动下成为守义人。面对基层政府避责行为,村干部坚守道义方式升级加码,并在基层政府政绩追求转向助推下,迫使基层政府承认并顺应道义逻辑,进而形成代理倒逼行政机制。“村干部的道义驱动”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增补,更新了村干部角色与行为逻辑微观理论,扩充了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