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e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与GSH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来源 :硅酸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CdCl2·2.5H2 O为镉源,TeO2为碲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共沉淀-还原法制备了CdTe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固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dTe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6 h、烧结温度为400℃、烧结时间为2 h时制备的CdTe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光吸收性.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dTe溶液的荧光强度随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0.005~0.8 mmol/L检测范围的检测极限(LOD)为0.004 mmol/L.该研究为制备CdTe荧光探测器提供了新技术,而且为解释GSH在CdTe溶液中的荧光响应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硅酸盐水泥基材料的主要结合相,对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物理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本文构建了钙硅摩尔比(Ca/Si)从1.1到1.9的5个C-S-H模型,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C-S-H模型沿x、y和z方向的纳米压痕测试,然后采用典型的Oliver-Pharr方法分别计算它们的压痕模量和硬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加,C-S-H的密度会逐渐降低,水硅摩尔比会逐渐增加,平均硅链长会有所降低;C-S-H的力学性能受钙硅摩尔比的影响很大,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加,硅链缺陷程度增加,钙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2、纳米CaCO3、纳米Al2 O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3增强水泥浆体强度模型为例,分析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强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与水泥质量比为0.0270、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为0.0175、水胶比为0.25时,三种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具有较高强度.纳米SiO2、CaCO3、Al2 O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
玻璃粉(GP)是一种环保型的固废材料.为了有效节约资源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利用GP制备了一种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了GP作为一种矿物掺合料对UHPC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P的掺入改善了UHPC的流动性,并且降低了UHPC早期力学性能,但对后期力学性能产生显著的增强作用.当GP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UHPC试样28 d的抗压强度趋近于基准组,而90 d的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提高了13.2%.且UHPC试样(90 d)表现出最低的总孔隙率,与基准组试样相比降低了14.6
通过制备普通及高铝水泥玄武岩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薄板,采用四点弯曲试验、XRD衍射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探究玄武岩TRC在高温作用后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织物能有效减小TRC薄板在高温下的变形,抑制裂纹的扩张,且高铝水泥玄武岩TRC高温后的变形及质量损失均小于普通水泥TRC;玄武岩TRC的抗弯承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近似呈线性降低,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下混凝土基体损伤、纤维编织网高温劣化及纤维与基体的黏结劣化三者的共同作用;扫描电镜分析可知,高铝酸盐水泥基TRC比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低钙型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复合碱激发剂,硅烷偶联剂(KH550)为增强材料,硅丙乳液为辅助成膜物质制备地聚合物无机涂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掺量、反应温度以及水固比对地聚合物无机涂料的成膜性、耐水性和耐洗刷性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FTIR、SEM、TG-DSC分析了无机涂料的微观结构及其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当制备温度为60℃、水固比为0.31(质量比)、硅烷偶联剂掺量为3.6%(质量分数)时,地聚合物无机涂料在室温下的成膜性良好,无开裂现象,涂料24 h内质量吸水率为1.84%,耐洗
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分析再生细骨料的颗粒形貌参数,以此为基础对再生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等颗粒特性开展研究,并对再生细骨料制备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与同级配的标准砂和天然河砂相比,钝度、长宽比、坚固度和球度等指标均相对较低,压碎值和吸水率显著增加;使用再生细骨料制备水泥砂浆时,质量替代量达到30%时流动度明显下降,质量替代量达到40%时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力显著下降.
以花岗岩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质量分数:56%),TiO2为主晶核剂,适量Na2 SiF6为助熔剂和晶核剂,添加部分辅助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R2 O-CaO-MgO-Al2 O3-SiO2系花岗岩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研究了CaO/MgO质量比对微晶玻璃析晶能力、物相、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MgO质量比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基础玻璃的析晶能力,当CaO/MgO质量比≤0.88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长石和角闪石,当CaO/MgO质量比>0.88时,主晶相转变为钙长石,且钙长石衍射峰的强度随着
以Fe2O3、Cr2O3、MnO和NiO为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Fe-Cr-Ni-Mn系黑色陶瓷颜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色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颜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对颜料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中Fe2 O3、Cr2 O3、MnO和NiO的摩尔比为6:1:1:1,烧结温度为1150℃,保温时间为45 min,采用随炉冷却时,颜料颗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其L?、a?与b?值分别为18.02、0.20和0,禁带宽度为1
为提高TiO2的可见光光电催化活性,本文用Bi2 MoO6和碳量子点(CQDs)对TiO2纳米管阵列(TNA)进行了改性.以CQDs、Bi(NO3)3·5H2O和Na2MoO4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在TNA中沉积了CQDs和Bi2MoO6,成功制备了新型Bi2 MoO6@CQDs/TNA.扫描电镜(SEM)和元素mapping分析结果表明,CQDs和Bi2 MoO6成功涂覆在TNA管壁上.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MO)溶液,评价了所制备的光催化剂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经3 h的光电催化降解,B
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可以提高Sr3 ZnNb2 O9: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热稳定性.本文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制备了Sr3 ZnNb2 O9:xEu3+,yLi+(0≤x≤0.5,0≤y≤0.5)荧光粉,为了鉴定和描述样品的物相、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XRD和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u3+和Li+已经成功掺入到基质材料中,并取代Zn2+位点;Li+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3(摩尔分数),浓度猝灭类型是在最近邻离子之间;掺杂Li+提高了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活化能为0.193 eV,CIE色坐标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