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共模电压抑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微电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制共模电压、降低电磁干扰、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从共模电压产生的机理出发,对传统的七段式SVP-WM、五段式SVPWM和无零矢量SVPWM(NZPWM)三种调制方法产生的共模电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了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无零矢量SVPWM控制方法可以将共模电压的峰峰值降低为传统控制算法的三分之一,有效的抑制了共模电压,提高了电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对铁路机车牵引电机外壳的两种主要接地方式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发现,动力线使用非屏蔽线缆,通过第四根电缆使得机壳与牵引变流器连接的接地方式,在理想正弦波激励和含高次谐波的正弦波激励时,开关瞬间均容易产生高频瞬态磁场,轴电流有一个激荡过程,机壳和线缆温升较大;而动力线使用屏蔽线缆,机壳通过与车体最近点连接的接地方式,在理想正弦波激励时,开关瞬间能抑制大部分的高频瞬态磁场,对低频率的磁场抑制较弱,对轴电流的高频部分也能进行缓解,温升较低,但在含高次谐波的正弦波激励情况下,0时刻的瞬态磁场值还是偏高,轴电流也有较
温度场的研究对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电磁场二维模型以及流体-温度三维温升计算模型,求取了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电枢电流、励磁电流以及对应的电机定子损耗.在此基础上,根据流体-温度耦合的传热理论,以定子线圈和铁心损耗为热源,求解定子各部分温度分布,研究电枢电流、冷却水流速、冷却水进水温度对定子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内冷同步调相机运行时定子下层线圈温度高于定子上层线圈温度,定子线圈最高温升与电枢电流的二次方呈正比,且其温升与冷却水的流速相关,与进
为了削弱滑模控制中的抖振现象,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滑模观测器.使用Sigmoid函数代替sign函数进行削弱抖振,使用PLL锁相环代替反正切估算转子位置,提高了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传统的电流闭环I/F起动策略中电流矢量幅值恒定,将会导致起动加速阶段转矩失衡,且切换过程转矩不稳,速度突变.提出了一种优化I/F起动方法,改变电流矢量的幅值保证转矩平衡和匀速切换.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的I/F起动和滑模观测器,基于优化I/F起动方法的改进型滑模观测器起动迅速,转矩平稳无冲击
开绕组电机系统因其输出功率大、调速范围宽、容错性强等优点,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开绕组电机系统的隔离母线拓扑结构,利用Maxwell与Simplorer软件联合仿真,对比分析了隔离母线开绕组BLDCM与星接绕组BLDCM在两两导通三相六状态控制方式下的电流、转矩、转速、机械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隔离母线开绕组BLDCM响应速度更快、转矩脉动更小、最大转速提升到2倍.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中常用位置传感器来获取速度反馈信息造成的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采用一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SMO)代替传统位置传感器来估计PMSM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基于磁场定向控制(FOC)理论,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PMSM双闭环控制系统.以TMS320F28335微控制器和EPM570T144C5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核心设计硬件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改进的滑模观测器较好地抑制了系统抖振并提高了速度观测的准确性,PMSM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为降低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以及提高转矩出力,提出一种在定转子齿上依次开槽的优化设计方案,对所开槽进行参数化处理,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个开槽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以性能指标最优为目标选取参数,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电流转矩特性验证效果.由于该方案无法对多个开槽参数协同优化,因此进一步提出方案二,即借助多学科优化工具optiSLang,使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开槽参数进行全局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后再使用TOPSIS法客观地从中选取出全局最优解.优化后,与未开槽时相比,转矩脉动下降了32.347%,平均
农用地亚田块边界信息是现代规模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信息,快速精准提取亚田块边界信息对规模化现代农业的田间管理、农事规划等意义重大.从规模化精准农业经营的需求出发,选取无人机厘米级分辨率遥感影像,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确定最优空间分辨率以及构建规则集开展亚田块边界提取研究.研究表明,基于面向对象提取亚田块边界的精度达到95.4%,较传统支持向量机方法提高了12.8%,能够更准确有效提取用地亚田块边界.提出的亚田块边界提取方法可为规模化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为了优化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驱动控制性能,一种结合公式法和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改进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方案被提出.该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对电机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实现了快速、精确的MTPA控制.采用的公式法无需使用拟合或泰勒级数近似,在工程上更易实现,也更加精确,采用的高频信号注入法直接将高频信号注入到α、β轴电压中,选择注入信号的频率时无需考虑电流环带宽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MTPA方法的有效性.
在结合三相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基本数学模型的介绍和简单推导,结合Park变换和Park反变换的有关公式和相关仿真模型,对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PI控制做出了简单的推导和改良,并最后展示了基于PI控制器的PMSM矢量控制的仿真建模.在改良的过程中,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基于PI调节器仿真模型,通过从“有功阻尼”概念入手,简化公式和仿真模型,并得到了有效的仿真数据,通过对相关仿真数据的分析讨论,证明达到了简化变量参数、时域动、稳态性能有所改善的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法,以4个方面为抓手,应用到“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4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采集与评价,有效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产生对学生和教师的强力驱动力,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