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PC的86例患者CT表现,并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86例患者CT表现中,结节和肿块型45例(52.3%)、肺炎实变型12例(14.0%)、混合型29例(33.7%);病灶分布以肺下叶为主61例(70.9%)、肺野外周为主82例(95.3%);病灶见毛刺征85例(98.8%)、分叶征83例(96.5%)、晕征79例(91.9%),而空洞16例(18.6%)、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11.6%)及胸腔积液6例(7.0%)相对少见;肺部病灶内均未出现钙化.结论 CT影像表现具有以下特征时需要考虑PC的诊断:下肺、外周分布,宽基底紧贴胸膜;生长方式呈簇状聚集,有融合倾向;病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周边可见晕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6例NSCLC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计算纵隔淋巴结的双期能谱参数[如碘基值(IC)、水基值(WC)等],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性,与病理结果进行一一对应,并与淋巴结短轴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纵隔淋巴结110枚,其中转移57枚,良性53枚.纵隔淋巴结在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IC、WC,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设定动脉期碘净值、静脉期碘净值分别为动脉期IC、静脉期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