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校名”不如“拼实力”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南昌大学在其官网发布的《南昌大学章程》中,将“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与在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中“南京大学”的简称出现重复,引发舆论争议热潮。对此,南京大学专门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去函表示严重关切。教育部表示,希望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协商妥善解决此事,以规避引发校名争议的情况出现。
  前有四川大学与泸州医学院为新老“川医”争执不下,后有“南大”之名到底该花落谁家,难道如今大学想出名,都不靠学术成就而通过赤膊上阵式的互撕了?据统计,虽然“包容”一词是我国大学校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显然有些大学并没能做好言传身教——不就是个简称嘛,你叫得别人叫不得?这让全国成千上万个“小明”怎么办。
  在我国高校简称中,重名现象屡见不鲜,如“华师大”这一简称就可指代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或是华中师范大学;“北工大”则既可能是北京工业大学,也可能指的是北方工业大学。此次“南大”简称之争一出来,就有网友调侃称“南开大学表示不服,南通大学表示不服,南华大学表示不服……”可见简称重名这事儿吧,还真是挺常见的。
  早在南昌大学前一任校长时期,就曾通过有关部门对省内媒体发文照会,称南昌大学简称一律使用“昌大”,况且其校歌云:“巍巍昌大宏规启,弦歌既倡薪火继”,此番却突然提出要简称“南大”,难免给人傍“名牌”之感。毕竟,从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来说,南京大学相比南昌大学,还是要略胜一筹的。
  在南京大学的学生中间,流传着这么个段子:“当我告诉亲戚朋友我考上了南大时,他们会问:‘南京哪个大学?’”南京大学也因此在学生中有了“南京哪个大学”、“南哪儿大”这样的昵称。校友之间的调侃是一种戏谑,而高校之间的“抢名”,与其说是捍卫大学文化,守卫精神家园,不如说是抢品牌、抢知名度、抢公众的眼球。
  其实,相关高校也不必为此大动干戈。“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南大”这个简称既是约定俗成,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其中寄托着校友们和当地人对这所学校的认同,不是通过一纸行政命令性质的更名就能取代的。
  简称更名,又有多少校友认可?如果校友们都习惯了旧称,那么与其急功近利地盲目更名,倒不如通过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增强校友的认同感和社会的认可度。毕竟公众更看重的是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理念。此外,从现有的情况看,“川医”也好,“南大”也罢,其学校简称的命名应当被“纳入制度笼子中”,而不能放任不管而造成诸多新问题。毕竟,自行解决只能治标,而制度规范才能最终治本。□
  责任编辑:段培华
其他文献
如果不是钉在墙壁上的那块简易的木碑文提醒我,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幢破败的祠堂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赫赫有名的红28团的团部旧址?  红28团团部旧址又叫谢氏宗祠,座落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这座载着历史功绩的革命旧址,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已变得破烂不堪,一眼望去,满目疮痍:屋面漏雨、椽木腐烂、墙体剥落、地面坑坑洼洼,有的地方已长出了青苔。如果不抓紧维修,它将变成一堆瓦砾,湮没在荒草丛中。  红28团在井冈山斗争中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党由一个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毛泽东对执政党的经济建设能力十分重视,并告诫全党要学会做经济工作,这是我们党巩固政权、维护党的威信的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已经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向异地城市转移发展到就地向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转移,甚至由不发达村庄流向发达村庄。青壮劳力和较富裕的家庭是农村人口转移和流出的主体,而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这给村庄治理带来了老人赡养、儿童教育、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城
中共执政理念的演进有其内在的动因机制。纵观我党执政理念的演进历程可以得出,其演进的动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演进的理论源泉,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内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