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赫尔曼·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歌尔德蒙的自性化之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赫爾曼·黑塞的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讲述了主人公歌尔德蒙的自性化之路。自性化之路也是找寻自己之路,是找到肉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之路。黑塞给人类了一个成为自己的范本,探讨了人的内心需求。本文结合分析心理学分析歌尔德蒙如何通过努力最终找到自己。
  关键词:自性化;黑塞;分析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个骑士”。因受多年的心理疾病困扰,黑塞不得不求医。在求医的过程中他接触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此后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心理学的影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部小说是黑塞最中意的小说之一,小说中融入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既有早期的抒情怀乡的浪漫气息,又有中期彷徨的、孜孜不倦的奋斗意志,同时也兼备后期作品那种现身理想的虔诚精神。”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被看做一部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是德国小说特有的一种形式,讲述的是主人公通过一系列的苦难和磨练后,精神和意志得到发展而走向完美的过程。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成长经历。年轻的歌尔德蒙来到修道院,想要成为一名修士,在余生为上帝服务。纳尔齐斯通过观察发现,成为修士这一目标并不是歌尔德蒙心中的真实想法,而是他的父亲因为母亲的出走心中怨恨,想让歌尔德蒙用余生为母亲赎罪。纳尔齐斯点醒了精神处于沉睡状态的歌尔德蒙,使他意识到他心中真正的欲求。歌尔德蒙此后踏上寻找自己的路,纳尔齐斯继续在修道院完成他的使命。在歌尔德蒙寻找自己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情,使他日趋成熟。最后在身陷险境的时刻被纳尔齐斯所就,重新回到修道院。
  自性化的目的是“一方面将自我从面具的束缚下解救出去,另一方面将无意识中的力量释放出来。”人处于社会中,会受到社会习俗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为了能融入其中,必须将本我中的某些欲望掩盖起来,这就是面具形成的原因。面具压抑了本我的欲望,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正如歌尔德蒙刚进入修道院时所期望的,“我首先是注定了该过修道院生活。我会成为——我相信——我会成为修士,成为神父,成为副院长或者也许院长。我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无意于担任要职。可是到将来,它们会加在我身上的。”父亲对他的压力使他相信他的一生应该奉献给修道院,永远服务于上帝。对于外界强加给他的东西,他选择了戴上面具,显示出表面上的顺从。但是维持面具压抑本我的欲望需要一定的能量,因此不自知的歌尔德蒙总是感到疲惫,“眼下又到了春天,歌尔德蒙却感到疲倦和身体不舒服,经常头疼,上课要费老大的劲才能打起精神,保持注意力。”纳尔齐斯敏锐地觉察到歌尔德蒙的状态,鼓励他要努力寻找自我,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天性做事,不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因此歌尔德蒙揭下面具,踏上了寻找自我之路。此阶段为歌尔德蒙自性化过程的第一阶段。
  在自性化第二过程开始之前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以对维克多的谋杀为起点,这使歌尔德蒙了解到了生与死的真谛。
  第二阶段中,歌尔德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小说的结尾处,他走向了死亡。但是在精神上,他跨越了时间的限制,达到了永生。在死亡中,他找到了他渴望已久的“母亲”,达到了精神与身体的统一。最终他的灵魂走向了他所渴求的完美。歌尔德蒙的本性是感性的富有艺术家气质的,“母亲”这一形象一直是歌尔德蒙所追寻的。在他流浪的时期,遇到了不同的女性,每一次经历都让他潜意识中的女性形象升华,变得更加具体。他渴望用他的手将潜意识中的形象化作艺术实体。在死亡之前,他终于明白,“母亲”的终极追寻是死亡,他一直在通向母亲的路上,因此他渴望死亡,期待死亡。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寻找是最终的目标。生活中有许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把人绑在一个固定的圈子中,其他人的想法将自己本身的意志摧毁了,使自我的实现成为不可能。歌尔德蒙有勇气打破父亲的限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可能和不可想象的。人的最好的发展就是根据人本身的天赋,追随自然而顺其自然发展。
  黑塞所处时代是一个战争的时代,战争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被摧毁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危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和尼采的哲学对他影响很大,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而走向了内心,着重追求精神上的完美,期待内心的坚定与强大,以对抗外部世界的歪曲变形。
  参考文献:
  [1]Hesse, Hermann, 195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杨武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王荣莉,2011:“解读《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体现的集体无意识”。载:《安徽文学》,2011/11。22-23页。
  [3]杨武能,1986:“艺术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关于我译的一部‘艺术家小说’”。载:《读书》 ,1986/9。68-75页。
  [4]张佩芬,2006:《黑塞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Hesse, Hermann, 2000: Narziss und Goldmund. Suhrkamp.
  [6]Jacobi, Jolande, 1987: Die Psychologie von C.G. Jung. Eine Einführung in das Gesamtwerk. Mit einem Geleitwort von C. G. Jung. Frankfurt.
  [7]Jacobi, J, 1971: Der Weg zur Individuation. Olten.
  [8]Jung, C. G., 1933: Die Beziehung zwischen dem Ich und dem Unbewussten. Zürich.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九世纪20年代以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涌现出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为俄国文学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本文通过对所阅读过的俄苏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罪与罚》《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展现俄苏现实主义包含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我们学习研究外国文学提供一点点想法。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道主义;俄苏  作者简介:唐诗佳(1997-),女,汉族,四川大学文学
卫宝山,痛击日军rn上海吴淞口内有个半岛,三面环海,形如楔子,名叫宝山县,离上海市大约25公里.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向上海宝山进攻.我军设防据守,离日军阵地只有3
期刊
1968年冬,长沙的冬天阴寒冷冽,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rn那时候,我自诩为“逍遥派”,从不愿参与那些热火朝天的批斗活动,闲着无事便在学校里瞎逛逛.学校已经停课好一段时间了,校
期刊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从2001年以来,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市场环境的变化又导致在盈利模式、投资策略和操作理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投资者开始对价格操纵型的市场盈利模式进行反思,确定公司证券的内在价值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本文在借鉴西方投资大师经典投资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投资评价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对上市公司价值决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切实可行的拓展,系统分析了
公元1167年,朱熹自闽赴湘,会张杭于岳麓书院,辩理析义,讲学两月,史称“朱张会讲”.潭州嘉会,终有一别,所别之地,乃为株洲.2016年,斯逢治世,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时人于斯建分袂
期刊
摘 要: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女权得到了更多重视,其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较为多见。基于此,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其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重点论述西方文学作品中各个阶段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旨在通过分析明晰理论内容,加深对西方文化、社会发展的认识,更进一步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西方文学作品;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许谨(1981.1-),女
秦代以前就有“腊八节”了,到晋代已广泛流行,农历腊月初八成为祭天地、祭祖先、祭神农等的日子.裴秀《大腊》中的“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
期刊
云南的茶马古道早已名满天下.那曾经传遍山谷的驮马铃声,那青石上深深浅浅的印痕,似乎一直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苍凉的过往.而在湖南常宁的崇山峻岭间,也隐藏着一条可以与之
期刊
1906年荷花盛开的时节,谭氏家族有个叫谭润区的读书人家里添了一个男丁.谭家老少十分欢喜,给孩子取名世铭,别号举安.这孩子便是后来的谭政大将.谭家本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谭政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