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之放歌(散文组章)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雪
  听雪与看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记忆中,吉林的雪大多都是在夜间飘落的。当然,偶尔白天也会扬洒一些。但是情调与境界相对比较就逊了一筹。就好比品读古诗中“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这样绝妙的诗后,又听到张打油在大雪纷飞中高声吟诵:“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样叫人哭笑不得。
  我是喜欢晚上下雪的,那是由于有听雪的情结。你想,在漆黑宁静的夜里,雪花安静地飘落。你看不清它的容貌,只能仰起脸,闭眼凝神。当雪花带着一丝丝凉意,落在肩膀上,落在鼻尖上的刹那,用心聆听。心里的微微感动来得更加真切。仿佛是少女的眼泪,轻盈的,冰凉的。而且在雪花飘落的声音里,更能感受到一点婉转多情的呼唤。
  毋庸讳言,但凡是听雪者,心必定是宁静的。
  看雪虽然在意境上不比听雪更叫人向往,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热衷看雪玩雪的大多是一些孩童。当人们发现雪花如同鹅毛一样落下的时候。小孩子兴奋的叫声与欢呼声就充斥了整个小区。更有聪明的孩子欢呼着奔跑着:“看!那是蒲公英的种子呀!”每每这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台湾一个作家试图探讨雪之形状的文章。可直到如今,我也不知道雪是什么形状,至今也还保持着对它的幻想,也许这就是永远的美吧。人也在那片无邪的欢呼中变得多情而且简单。
  不论是看雪还是听雪,其实质就是一个人的意境升华。我想之所以老人心静,顽童没有羁绊富于幻想,都源于雪花所营造的一种视觉的感受与心灵的震撼!不然卢梅坡在《雪梅》中所写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意境也就不会如此令人向往了。
  雪魂
  雪,有魂。
  没有雪的冬季不能称其为冬季。雪是冬的意象,雪是冬的张扬,雪是冬的隐忍,雪是冬的歌吟,雪是冬的灵魂。
  雪如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雪如动感的音符,四处灵动。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还大地一片洁净。
  “窗含西岭千秋雪”,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种惊人的美丽使人感动得要落下眼泪,禁不住要双手合十,祷告上苍:我诚何福,汝又何悯。
  雪落在城市,自然成了一道喜悦的风景,人们欢呼雀跃,如雁阵般欣喜。可是,那些修饰的眼睛和浮躁的市声,那些涂抹的红唇和染色的头发,那些灯红酒绿和奇装异服,是否能够读懂雪的博大和朴素,是否能够领悟雪纯净的语言和无私的品格?
  能够读懂雪的人,都以雪为寄托,用相机把自己和雪融为一体,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希望人生如雪一样圣洁无瑕,憧憬心灵像雪一样纤尘不染。
  雪落在记忆深处,落在童真的岁月。唯有稚嫩的童心才最有资格与雪游戏,与雪交流。
  我们都曾以真诚的微笑和欢乐,把雪的纯净雕塑成想象中的房舍、村庄和童话里的人物、精灵。我们幻想把真正的雪留下来,阳光让雪融进了我们的记忆和美好的人生。
  雪落在宁静的夜晚,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一支永不熄灭的火把,点亮我们思想的路。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语言;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文学的激情,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唯美;该有多少画家跃跃欲试地想画出雪的丰韵神采;该有多少飘逸的琴声用音符迎接雪的来临;该有多少灵巧的手指弹奏落雪美妙的韵律;该有多少含苞挂蕾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簇结开的苞蕾都在酝酿着雪天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着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嫩叶;该有多少有情人,寄借每一片雪花,飘飞对爱情和人生最美好的祝福。
  雪是美丽和崇高的,因为雪的干净,因为雪的贞洁,因为雪有灵魂。
  雪村
  下雪之初。大地是灰黑的,树杈是枯丑的,房屋是旧的残的,一切都萧索沧桑得很,一切都枯涩得如同艰苦的年代。
  这种心灵的荒芜给人一种无滋无味的枯燥。冷清的村庄更像是未被点化的仙女,如凡妇一样平平的叫人不会产生任何留恋与惊喜。但是,当飞扬的雪花像银色的蝴蝶找到了停息港湾一样,优美地落在片瓦之上,树杈之间,景象顿时为之大变。那一点点银白更像是画龙点睛一样的神来之笔。在原本平常的村庄上营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
  雪落在村庄,像给淡泊而寂寞的乡村生活注入了新鲜的盐粒。那温暖的颜色和柔和的气息,如一朵朵微笑的棉絮。
  乡村渴望着这样的雪天,农人们在雪天里伫望着来年的喜悦,然后以雪天为背景,以滴落的檐水为音乐,围坐在火炉边,暖一壶老酒,触摸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没有被冻结的牛铃摇响乡村的天空,被雪覆盖的田园上,麦苗正和雪亲切地呢喃耳语。农具在雪天里醒着,在农具质朴而厚重的脚印后,是通向丰收的大路。
  瞬间,村庄的本来面目已经不复存在。在大雪纷飞中有金庸小说里的侠客,头戴斗笠,手提猎叉。对了,他有个儿子叫做杨康。还有落魄的文人,在草屋门前,伸出双手,意味深长地望着天空,不然《望雪》的诗句:“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的景色就不会出现在千古尘世了。
  当雪花如处子一样安静地停留在窗台上,被点缀的高低起伏的房屋与草垛自然地勾勒出连绵的曲线就更显得广阔无垠。正如中华大地一样,叫人心胸开阔。
其他文献
前言 本组成员在921地震后,有了不同的醒思,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不可知的力量,在短短的几十秒钟.不仅山河变色,桥梁道路毁断,也使得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或陷入了无助的困境,於是我们开始构
齐鲁台这些年的良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的基础上,其他可做的动作比较大。如果下一步齐鲁台仍然享有这样的政策,它的发展空间依然可
目的:探讨影响ER(+)PR(+)CerbB-2(-)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因素并建立预后指数公式。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
叶芳将军生得人高马大,恣意潇洒。  这天官军围剿山寨,大王顷刻间人头落地。  叶芳成了钦差手下的俘虏。钦差一见叶芳,心生怜爱,问:“愿为良民否?”  叶芳赶紧答:“喏。”  钦差大臣:“许你快跑。天黑之前若有人收留你,你便于该地居住。”  叶芳撒腿便跑。  那日桃花树下。风度翩翩的少年叶芳俨然成了一个乞丐。  那个看起来脏兮兮的小乞丐拉住了她的裤腿:“给我一口茶!”  她低下头,那个少年,撞进了她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状态与PET/CT中宫颈癌原发灶SUVmax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宫颈癌原发灶SUVmax对宫颈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为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回
目的:研究白质纤维完整性在耳鸣疾病的病理生理作用。使用基于空间束的统计方法(TBSS)定量分析耳鸣病人的耳鸣侧和正常健康对照组全脑白质变化差异。  方法:使用3T磁共振机器
目的:本实验研究角膜生物力学因素: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与角膜阻力因素(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在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变
假若故乡是母亲,井水便是她的乳汁,孩子长大了总会离开母亲。这就是我对“离乡背井”的理解。  离家太久的人总会想起老家的事。在漫长的岁月里,“离乡背井”这个词时常在我的耳畔萦绕,时常使我想起故乡的水井。  在古代,“井”是代表乡关之情的意象符号之一,水井常在村落、闾里的中心,与居民关系紧密。于是,便有了井里、井户、井市以及离乡背井之说。可见,“井”与思乡之情有着天然的联系。  我记事起,我们村有两口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研究11,12EET对KATP通道的Kir6.1和SUR2B亚基的作用,探讨11,12EET引起缺血缺氧情况下脑动脉舒张的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通过酶法分离培养
飞机还在赤峰上空盘旋的时候,透过机窗不大的视野,望见地面已经是一个白茫茫的冰封世界,起伏交错的山峦和林立排列的楼宇,在飞机变换角度的俯视中特别动感,偶而会出现一种错觉的镜像美,一种凌空视觉的冲击感受,特别是飞机大倾角盘旋的时候,左窗万里碧空,右窗外疑似和城市高楼擦肩而过的惊奇画面,甚至能清晰地看见楼顶洁白如絮的积雪。真是用神仙的视觉,审视大雪覆盖中的秀丽山川。  初冬的内地基本还是菊香叶绿或秋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