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兴趣不高,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特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如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科技发展、教学手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性、实训模式守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改革该课程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质量;IT科技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材滞后,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发展
传统教材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从之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对随IT科技发展变化很快的软、硬件应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当前的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出现了学习与就业的脱节。另外,在硬件和软件的内容上,所涉及的硬件产品基本上是多年前的设备,软件类型或版本相对落后。“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还要熟悉行业所需的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灵活应用,很显然,如此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该教学目标的。
2.实训设备配置不灵活
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用的教学设备只有电脑,虽保证了人手一台,但时下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还需要数码、光电、储存、输出等设备,这是大多职校计算机专业没有配置甚至没有考虑过的。这些设备在多媒体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价格已不高,而配备时并非必须人手一台,可采取分组教学,设备成本还可下降。
3.实训手段缺乏多样性
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一般采用CAI课件及操作步骤演示的方式进行。课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不过,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会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另外,实训的方式主要还是学生根据教师或教材的要求及课件的操作演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将素材进行合成,过程中忽略了素材的采集、创意的发挥、客户需求的分析及成品的输出。这种方式临摹性太强,不易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意,缺乏艺术思维导向,学生也难以对多媒体设计的岗位工作有完整的认识。
4.考核方式卷面化
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了书面题目,配以部分的按样本制作效果的操作题目。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除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摹效果制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以及艺术创意思想。卷面化与临摹化的考核方式就与当前多媒体科技的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相背离,既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培养的目标也难以达成。
二、课程改革思路及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
摈弃部分落后于当前IT科技发展的知识和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内容,保留和强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综合应用的内容。
在多媒体软件应用教学方面,确立以多媒体行业主流应用的ADOBE、COREL系列软件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并参照自治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比赛项目的要求,将教学重点定位在Audition、Premiere、Aftereffects、Photoshop的综合运用及数字媒体岗位技术上。
在多媒体硬件设备方面的应用教学上,确立以媒体采集、储存、输出三大项目为内容核心,开展DV、DC、扫描仪、储存阵列、光盘制作、彩色打印等使用技术的教学。
2.添置实训设备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实训设备,除保证学生人手一台性能较高计算机外,还要与多媒体行业的日常应用接轨,添置一定数量的采集、制作、储存、输出设备。如按每班40人计算,建议添置5台DV、5台DC、5台扫描仪、5台刻录机和一定数量的DVD播放机、录音笔、三脚架、彩喷打印机、移动硬盘等设备,以满足每次实训的分组教学。其成本不到4万元,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今天,添置这批设备应当是没有压力的,关键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决策者有没有让教学紧跟IT科技发展的前瞻意识。
3.丰富实训手段
(1)实训教学要向行业实践寻求内容。教师要走出校园,突破教材限制,调研多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动态和发展前沿,多到媒体工作室、广告公司、相馆影楼、图文输出中心等行业中,充分听取行业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和学习行业的新技术,从而转化到实训教学的内容中。
(2)“以赛促学”,将各类技能比赛的要求对应到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自治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项目的比赛和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作品比赛中的“微电影制作”项目的要求,开展实训内容,调整实训的重难点。
(3)建设数字媒体工作室。配备上文提到的实训设備,努力做到实训室与工作室合一、学习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根据多媒体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从客户的需求分析开始,到最后的成品输出,学生从中完整地体验到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工作流程。
4.改进考核方式
根据“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常识的考核,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与综合技术的了解,重点权重在多媒体技术的术语、原理、技术规范、软硬件应用常识与多媒体前沿技术等;二是以完成综合性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使用Premiere、Aftereffects、Photoshop等多媒体设计软件以及DV、DC等设备综合制作作品,如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我校“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实训设备配置、实训方法与考核方式均有了较大改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该课程对应行业的就业率已显著提升。该课程现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高涨,所培养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应用创意上,都已与IT行业特别是多媒体产业接轨,深受相关行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华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2]李学森,汤晓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项目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2).
作者简介:陈欣(1975—),男,广西防城港人,高级讲师,本科,计算机专业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影音后期制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质量;IT科技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材滞后,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发展
传统教材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多媒体硬件、多媒体软件应用设计三个大的方面。从之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对随IT科技发展变化很快的软、硬件应用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当前的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出现了学习与就业的脱节。另外,在硬件和软件的内容上,所涉及的硬件产品基本上是多年前的设备,软件类型或版本相对落后。“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以外,还要熟悉行业所需的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灵活应用,很显然,如此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该教学目标的。
2.实训设备配置不灵活
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用的教学设备只有电脑,虽保证了人手一台,但时下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还需要数码、光电、储存、输出等设备,这是大多职校计算机专业没有配置甚至没有考虑过的。这些设备在多媒体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价格已不高,而配备时并非必须人手一台,可采取分组教学,设备成本还可下降。
3.实训手段缺乏多样性
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一般采用CAI课件及操作步骤演示的方式进行。课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不过,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会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另外,实训的方式主要还是学生根据教师或教材的要求及课件的操作演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将素材进行合成,过程中忽略了素材的采集、创意的发挥、客户需求的分析及成品的输出。这种方式临摹性太强,不易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意,缺乏艺术思维导向,学生也难以对多媒体设计的岗位工作有完整的认识。
4.考核方式卷面化
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采用了书面题目,配以部分的按样本制作效果的操作题目。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除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摹效果制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以及艺术创意思想。卷面化与临摹化的考核方式就与当前多媒体科技的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相背离,既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培养的目标也难以达成。
二、课程改革思路及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
摈弃部分落后于当前IT科技发展的知识和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内容,保留和强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综合应用的内容。
在多媒体软件应用教学方面,确立以多媒体行业主流应用的ADOBE、COREL系列软件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并参照自治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比赛项目的要求,将教学重点定位在Audition、Premiere、Aftereffects、Photoshop的综合运用及数字媒体岗位技术上。
在多媒体硬件设备方面的应用教学上,确立以媒体采集、储存、输出三大项目为内容核心,开展DV、DC、扫描仪、储存阵列、光盘制作、彩色打印等使用技术的教学。
2.添置实训设备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实训设备,除保证学生人手一台性能较高计算机外,还要与多媒体行业的日常应用接轨,添置一定数量的采集、制作、储存、输出设备。如按每班40人计算,建议添置5台DV、5台DC、5台扫描仪、5台刻录机和一定数量的DVD播放机、录音笔、三脚架、彩喷打印机、移动硬盘等设备,以满足每次实训的分组教学。其成本不到4万元,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今天,添置这批设备应当是没有压力的,关键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决策者有没有让教学紧跟IT科技发展的前瞻意识。
3.丰富实训手段
(1)实训教学要向行业实践寻求内容。教师要走出校园,突破教材限制,调研多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动态和发展前沿,多到媒体工作室、广告公司、相馆影楼、图文输出中心等行业中,充分听取行业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和学习行业的新技术,从而转化到实训教学的内容中。
(2)“以赛促学”,将各类技能比赛的要求对应到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自治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项目的比赛和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作品比赛中的“微电影制作”项目的要求,开展实训内容,调整实训的重难点。
(3)建设数字媒体工作室。配备上文提到的实训设備,努力做到实训室与工作室合一、学习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根据多媒体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从客户的需求分析开始,到最后的成品输出,学生从中完整地体验到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工作流程。
4.改进考核方式
根据“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一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常识的考核,考核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与综合技术的了解,重点权重在多媒体技术的术语、原理、技术规范、软硬件应用常识与多媒体前沿技术等;二是以完成综合性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使用Premiere、Aftereffects、Photoshop等多媒体设计软件以及DV、DC等设备综合制作作品,如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我校“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实训设备配置、实训方法与考核方式均有了较大改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在该课程对应行业的就业率已显著提升。该课程现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高涨,所培养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应用创意上,都已与IT行业特别是多媒体产业接轨,深受相关行业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华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2]李学森,汤晓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项目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8(2).
作者简介:陈欣(1975—),男,广西防城港人,高级讲师,本科,计算机专业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影音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