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炉渣-电石渣稳定粉黏土用于路基填筑的试验研究

来源 :交通运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b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重型击实试验、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弯拉强度试验等室内试验以及现场应用,研究矿渣-炉渣-电石渣稳定粉黏土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矿渣、炉渣、电石渣的配比为8∶3∶4,三渣总掺量为15%时,最佳含水率为14.1%,最大干密度为1.89g/cm3,CBR为36.7%;随着三渣总掺量的增加,其稳定粉黏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呈二次函数非线性增大,在掺量为25%时可达到2.78MPa,与掺量为4.5%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稳定粉黏土强度相当;同一掺量和配比下,三渣稳定粉黏土90d弯拉强度与7d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三渣稳定粉黏土路基试验路段的压实度、弯沉等技术指标检测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其综合成本仅为原换填风积沙的40%。因此,推荐矿渣、炉渣、电石渣三者的配比为8∶3∶4,以此稳定粉黏土填筑路基,既可提升路基的路用性能,又能实现废渣与粉黏土综合利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为湘中地区典型金矿床。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主构造为向北倾的单斜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层间破碎带和北西向断层则作为重要的赋矿构造。结合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包金山矿床地质特征,圈定包金山矿区3个找矿前景区。
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的特点,在绘画技法上以丰富的色彩对比变化、绚烂的光线效果、即柔和又奔放的笔触构图为主要手段,更适合抒发自身的情感。浪漫主义最具有个性的地方在于它绘画所选用的题材上,通过着力刻画人物以及对周围环境进行关联,表现人物情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给予画面一股朦胧的真实感。
包金山金矿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属湘中地区典型金矿床。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主构造为向北倾的单斜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层间破碎带和北西向断层则作为重要的赋矿构造。文章结合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总结包金山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包金山矿区圈定3个找矿前景区。
一、夏坝上的复旦1944年我由沦陷区去大后方,辗转流徙,由西北而西南,入川后先沿涪江南行,到合川后涪江汇入嘉陵江,继续南下。"蜀江水碧蜀山青",沿途江山如画。过北碚时,只见江岸齐整,岸上笔直的一排行道树长约数百米,中间有牌坊式大门,上写"國立
期刊
目的 探讨羊水产前诊断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诊断的20 83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穿刺组(2 076例)与无创组(18 762例)。穿刺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无创组孕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者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穿刺组、无创组孕
第一部分脾胃病“十纲辨证”理论阐释目的:以慢性脾胃病的论治经验为依托,深入探讨导师王彦刚教授提出的“十纲辨证”丰富内涵和学术精粹。方法:通过长期的跟师学习和临证体悟,结合大量临床诊疗文献,探讨导师“十纲辨证”论治慢性脾胃病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药心法。结果:导师在慢性脾胃病的论治中,提出了“动静、聚散、刚柔、主次、内外”的“十纲辨证”。1.对于“动静”,导师指出脾胃各自在“动静”方面的生理特点,
5月15日起,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电视节目《闪亮的坐标》正式播出,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也掀起了江西广播电视台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宣传的新高潮。"江西广播电视台作为革命圣地、红色热土孕育滋养的省级广电媒体,有义务、有责任在献礼建党百年的宣传大潮中做出不懈努力和持续贡献。"
期刊
范德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大气化学、星际化学及燃烧化学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包含HF分子的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在氟化氢高能化学激光器中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氟化氢激光器装置中存在多种化学物种,它们之间碰撞传能过程会直接影响激光的发光效率,HF分子与其他分子碰撞的振动弛豫速率常数成为发展激光器的关键参数。目前,通过实验获取精确的态-态非弹性碰撞速率常数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建立在描述这些物种间相互作用的高精度
当前,口述史在中国的发展已从早期的速热中逐渐恢复冷静。早期的速热带来了口述史实践与文本的繁荣,而理论研究却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实践和文本的同质化、低质化现象严重。速热过后,恰是冷静思考口述史理论问题之时,以推进实践与文本的专业化、优质化。早年,中国虽也有口述史理论论著,但研究多集中在学术史、方法论及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有待加强。选题“中国口述史若干理论研探”的意义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