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江西2次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对比分析

来源 :江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江西梅雨期暴雨的特点,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6月9日和6月22日出现的2次区域性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均处南亚高压东北侧脊线附近的反气旋环流辐散区中,500 hPa中层中高纬均为两槽一脊的形势,东北冷涡中心引出的东亚大槽引导槽后干冷空气南下,中低纬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中低层均有切变、低涡和低空急流配合是2次暴雨过程共同的环流背景特征;2次过程均存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利于暴雨强降水天气的出现,只是热力机制强度不同;低层切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是2次暴雨过程中相同的动力触发机制,水汽和稳定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即使只是近地层的辐合抬升,也能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强对流天气;低层切变、低空西南急流左侧或左前方强中心辐合带的位置是预报暴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通过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研究赣南青塘盆地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塌陷主要沿盆地河流两岸及其低洼处发育,沿断裂构造带呈带状或串珠状发育,在岩溶水开采区以抽水井为中心呈放射状或扇状发育.综合分析认为,岩溶塌陷形成的整个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变幅、频率、土体崩解率、土体厚度以及地下岩溶的规模、连通性等,其中抽水引起的塌陷形成所需的时间一般较短,受自然因素引起的塌陷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在综合分析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分布、规模、历史过程及其危险性的基础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加密站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及闪电定位资料等对2020年3月22日吉安雷暴大风天气的中小尺度系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中低层(0~6 km、0~3 km)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20 m/s)以及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环境场特性有利于强风暴发生发展;2)边界层、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弱冷锋是此次强风暴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3)较强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对强风暴出现的预测具有较强指示意义,短时阵性大风发生前后20 min内地面气象要素场变化具有明
南丰县龟鳖养殖产业经过近30年不懈努力,产品的生长、品质和价格优势深受消费者青睐,甲鱼种蛋、种苗供应量占全国的50%以上,获得“中国龟鳖之乡”,而南丰县太和镇获得“中国龟鳖良种第一镇”荣誉称号,2020年“南丰甲鱼”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本文回顾了南丰龟鳖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成效经验,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强调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产业发展对策措施,为指导南丰龟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针对2021年春节期间(2月11—17日)湖南省发生的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湖南省内组分站和复合监测站水溶性离子分析仪、碳组分分析仪、无机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PM2.5的化学组成,对颗粒物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气象综合分析了此次重污染的过程和成因.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最高日均质量浓度达184μg/m3,超标1.45倍;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全省PM2.5浓度平均升高了2.3倍,各城市PM2.5小时峰值浓度较初始浓度分别增高2.7~11.2倍.重污染期间硫酸盐是PM2.5的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桥梁监测体系,以芜湖市长江大桥一桥为例,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 SAR)技术处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的Sentinel-1A数据,并将In SAR监测结果与桥梁上主桥的挠度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桥面整体形变范围在13 mm以内,桥梁构件的沉降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西侧简支梁桥在
江西省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素,已经成为许多民众日益关心的主题之一.运用熵权法建立2010―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使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阶段性特征显著,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显著,具有较强的“东北-中-西南”方向性特征,其发展受到人口、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经济五大系统共同影响,且各系统影响强弱存在差异.
通过统计分析2008—2017年吉安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常规观测气象资料与恶劣天气事件的发生情况,为江西省吉安桐枰通用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的建设提供基础气象数据与分析,从常规气象、极端气象角度分析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结果发现:1)该地常年平均风力微弱,以N风向和NNW风向为主;2)常年平均气温19.6℃,日最低气温历史极值为-4.5℃,日最高气温历史极值为40.7℃;3)降水集中在3―6月,年均降水量1546.4 mm,年均降水日数153 d;4)全年能见度较好,雷暴、积雪等恶劣天气发生概率较低且发生规律明
基于2019年江西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资料,从探测站点分布、时空分布、电流强度、电流陡度、地市密度分布、地闪空间分布等多方面,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二维和三维地闪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地闪定位资料监测雷电活动存在的一些差异,指出三维地闪定位资料的优势与不足,为三维地闪定位资料在江西雷电监测与应用业务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实地调查,参考相关文献和科考资料以及查阅植物数字标本等方法,对分布于江西境内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结果表明:江西省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有10属35种4变种,其中江西特有种3个,同时对江西苦苣苔科植物的进行了观赏特性评价、园林应用分析和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是不同生态系统空间的综合保护利用,因此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以县级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研究为案例,探讨了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自然保护地整理优化技术方法.研究认为:通过科学统筹“三生空间”可以提高生产空间的利用度、增强生活空间的舒适度、促进生态空间的多样性,对更好地推进相关地区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