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栏发挥培养人才功能的两个认识问题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名栏十年建设在培养人才方面,从总体看,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名栏如何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在我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两个认识问题。
  一 要充分认识培养人才是高校学报重要的本体功能
  高校学报自创办后,就肩负着推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这三个重任即是学报(当然也包括名栏)的三大本体功能。这里我想就学报培养人才的功能作些重要的引述。1919年创办的《北京大学月刊》在第1期的《编辑略例》中就写道:“本月刊为北京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之机关杂志。”这其中特别提到了“学生”。这就是说青年学生也应在《月刊》这个平台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披露心得。从这里我们可知《北京大学月刊》是把培养青年作为办刊宗旨的一个重要内容的。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学创办的学报,这一办刊宗旨就更为明确。对此,教育家匡亚明先生在《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工作——为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创刊而作》中,讲得极其精辟、透彻。他说:“在学术工作中,必须注意培养新生力量。青年教师和助教以及许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就是新生力量的现成队伍。他们将是学术战线上的‘后起之秀’,他们将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的工作中,开放鲜艳的花朵,树立惊人的功勋,达到我们老一代所未能达到的水平。”真可以说是把学报培养人才的功能强调到了极致。在其后创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学报无不强调和突出这一办刊宗旨。我们党和政府在有关文件中更是无数次地强调高校学报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举例说,2002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郑重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报在培养科研人才方面的作用。要热情扶植、精心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广泛联系作者,在刊物周围团结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实施方案》,对“建设标准”特别提到:“注意大力扶持学术新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我之所以不惜篇幅作如此多的引述,意在引起名栏同仁加深对学报这一功能的认识。事实表明,一些名栏如“公共经济与管理”、“编辑学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中华孝文化研究”等名栏在培养人才方面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既做到了认识到位,又做到了措施到位。说实话,有些名栏同仁可能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在名栏如何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方面办法不多。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要充分认识培养人才是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我的一位恩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术有传承,相续成古今。”我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种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古今薪火相传,主要是靠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承前启后。因此,一个学术刊物既要倚重学术名家,又要扶持学术新人。如此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相续,保持刊物的可持续发展。《文史哲》的同仁说得好:“一份杂志的不朽和成功,不仅在于它能团结和吸引多少名家,更在于它能发现、扶植和造就多少名家。”我曾为祝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50周年也写过这样一句话:“名人沾溉名刊,名刊造就名人。”所以,一份学报、一个名栏为了学术的传承和发展,就要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神圣的学术使命。我们细考一些名栏,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如“美学·环境美学研究”名栏以栏目为阵地,把环境美学研究与学术队伍建设相结合,既出成果,又出人才。2012-2013年该名栏发表的论文中,青年学者占了三分之二。又如“影视理论研究”名栏一直坚持“组织名家稿件,培养青年才俊”,几乎每期都有新面孔。但据我所知,也有一些名栏的同仁更注重名人效应而忽视青年学人的作用,认为只有名人的名作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青年学人的文章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我觉得这种认识有点偏颇。诚然,作为一个办栏人,必须尊重名家,并要千方百计地去“争抢”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提高所办名栏的影响力,这是必须的。但是不是青年学人文章的质量就必然差呢?其实并不尽然,他们的文章同样常有创新点,常有思想火花,他们当中更有佼佼者。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教授在谈及学报要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时说得好:“对于青年,我们要热心关怀,精心培养,从他们中间就可以发现那些有创造性的人才,有时甚至会发现出类拔萃的奇才!”我想,这些金石之言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还有些名栏的同仁出于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忽视青年学人的研究成果。比如现在的一些学术评价只重量化,不重定性,因而名栏所在学报难以进入核心期刊。于是他们就简单地认为,青年学人的文章难以被同行学者引用和二次文献转载,不能为学报和名栏“挣工分”,所以对青年学人的文章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不予应有的重视。在现在欠佳的学术生态环境里,出现这种现象是无奈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假若而今我仍在编辑工作第一线,保不住也会这样做。但冷静地想一想,青年是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只有他们得到培养成长成才了,我国的学术事业才能繁荣和发展,中华文明才能相续和弘扬,真可说是事关千秋伟业。尽管现在学术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但作为名栏的建设者,还是应该志存高远,尽量排除外部的各种干扰,守望名栏这一圣洁的学术阵地,满怀深情、尽职尽责,为发现、扶植和培养学术新人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潘国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北京10087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IE患儿应用1H-MRS联合DTI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90例HIE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90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H-MRS7LDTI扫描
目的 运用MRI成像方法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梗死灶分布与卒中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住院的13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伴供血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不孕不育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舟山市7个社区中的5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社区居民不孕不育防治知识现况调查表
《政治学概论》作为政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但是,《政治学概论》课程的上述
目的探讨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30例,在pH值引导下
发端于安徽寿县的寿州锣鼓在淮河流域鼓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寿州历史发展的象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研究价值。作为地方传统音乐,有关寿州锣鼓的文
军队护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主要为部队官兵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遇有地震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参加紧急医学救援,是国家医学救援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历次灾害医学
超声检查中需要使用耦合剂,冬季把冰冷的耦合剂涂在体检者的身上,会使体检者感到不适,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常不利。有些患者受到冰冷刺激后会突然坐起。针对此现象,我院健康
目的探讨减少对比剂注射时间、优化对比剂用量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成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