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检验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标准化。

其他文献
原发和多种转移肿瘤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因CNS的特殊结构,脑脊液(CSF)的实验室检测在CNS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SF中的肿瘤细胞是评价CNS肿瘤累及的重要技术,为了规范操作,加强质量控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此专家共识。
遗传性出血和血栓性疾病(BTD)是一组与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纤溶系统相关的异质性疾病。除常见BTD外,常规实验室诊断这类疾病有很大难度,常需要进行特殊的实验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因此,可能会延误患者的诊治,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高通量测序(HTS)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得愈发普遍,BT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肾上腺偶发瘤(AI)的诊出率不断提升。在临床诊疗中,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相关激素检测可评估该类患者的肿瘤有无内分泌功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具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多组分的优势,已成为检测小分子激素的金标准方法。质谱技术在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及儿茶酚胺代谢产物中的检测具有优势。LC-MS/MS在临床实践中尚存在部分不足,具体表现为自动化程度低、标准化缺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及脂肪细胞因子Betatroph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的初诊T2DM患者18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内中膜正常组(81例)、内中膜增厚组(60例)、斑块形成组(39例)。比较三组体测指标、糖脂代谢指标、血糖波动情况及Betatrophin水平,分析CIMT与各
目的通过计算机网格计点法定量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化强度(RFD),初步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观察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血液科的32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切片,经Gomori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依据网型测微器原理建立计算机网格记点软件,对患者骨髓切片RFD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人工半定量法统计骨髓纤维化程度异同,Cox回归方法进